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語言與和諧社會文化的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在和諧社會建設中使用規范網絡語言的意義
(一)學術意義談到網絡語言的規范問題,首先應該知道規范的漢語語言。可以這樣理解,今后在漢語語言規范的研究中,又增添了一項新的內容,那就是網絡語言的規范。網絡語言首先是來自漢語言,其次是對漢語言的適當發展。現在很多網絡語言都已經成為流行語,如打醬油、姜你軍、糖高宗等。所以,我們不能拋開漢語規范這個大環境去談網絡語言的規范。從另外一層意義上講,網絡語言規范的研究,對于漢語規范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補充作用。
(二)社會意義網絡語言生動活潑,呈現出創新性強、意義表達接地氣、朗朗上口等特點。網絡語言的規范,對于正確的文化傳播意義重大。現在互聯網不僅是人們了解外界的信息窗口,也是人們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的主要平臺,網絡語言對網民文化生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網絡上濫用成語、肆意篡改詞語等現象屢見不鮮,這客觀上造成人們對某些事物的認知和理解的障礙,甚至是誤導。比如,開門見“衫”、隨心所“浴”等生造詞,對于很多未成年網民的價值觀可能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有必要從網民接觸最多的網絡語言入手,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規范和發展網絡語言,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
二、和諧社會文化構建下的網絡語言規范原則
(一)包容性原則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新生事物也接踵而來。網絡語言就是新時代、新環境下的一個我們不得不重視的新生事物。中國的文化要傳播得更廣,要與世界接軌,承載中國文化的語言首當其沖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前互聯網讓世界變得沒有距離,網絡語言的傳播速度和傳播效率不能忽視。因此,要抓住互聯網的機遇,利用網絡語言來傳播中國文化尤其是和諧文化。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具備包容性的文化才能打破文化和地域的界限,被大家所接受和認可,所以,網絡語言的包容性一定要被重視。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網絡語言所表達的是當代年輕人一種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年輕人的自嘲精神有時傳遞的其實正是一種置身社會的自信,網絡語言的這種活力、幽默和自信,會使得它更有傳播力。(本文來自于《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雜志。《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二)引導力原則現在網民不斷增多,隨著網民數量的井噴,使用網絡語言的人群越來越多,如今的網絡語言甚至已經成為一些人抒發情感、宣泄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總之,網絡語言的使用人群越來越廣、使用量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網絡語言對于人們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將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比如“白富美”、“高富帥”等網絡語言,就對時下的年輕人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因此,必須要對網絡語言進行適度的規范和正確的引導。首先,要加強網絡語言的規范化管理,讓傳統的中華文化和語言文化在互聯網上得到更好的傳承。其次,在網絡社會中,要倡導語言文明,構建一個文明、和諧的價值觀體系。這里特別要說的還有一個網絡道德素質的問題,文明的網絡語言環境依賴于一個良好的網絡道德體系建設。如果人們能夠從構建一個文明的網絡道德體系,本著以人為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去發展網絡語言的話,網絡的語言環境就會更和諧、更文明,也更能帶給社會正能量。
(三)辯證原則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網絡語言的出現必然有利弊兩個方面。我們不能因為它打破傳統而完全否定,也不能因為它披著時尚的外衣就予以全盤肯定。對于尊重中國語言文化本質的網絡語言,應該積極加以接受和傳播,讓它為豐富我們的語言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而對于扭曲語言本來的意義,以及被賦予某些隱晦、不健康意義的網絡語言,則應堅決抵制,避免它在語言文化傳播中負面效應的出現。
三、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語言是廣大網民社會心理的一種反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人們從心底對我們的制度和文化有一種認同感。如果不規范的網絡語言被廣泛傳播,就可能會損害文化正確、有效的傳播。網絡語言是網民話語權的重要陣地,但在這個陣地上,必須傳播導向正確和積極和諧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為和諧社會建設注入正能量。因此,規范網絡語言,在當今社會顯得尤為重要。當前,網絡語言尚處于發展的初期,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用文明規范的網絡語言、積極健康的主流意識形態搶占網絡空間的制高點,從而助力和諧文化建設。
作者:賈小霞單位:西山煤電集團工大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