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本國情社會保障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我國的基本國情分析
1.社會保障起點低、覆蓋率仍需擴大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基本國情,2010年11月份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口已接近十四億。2012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養老保險人數已接近三億,比2002年的八千多萬增長了近四倍,但相對于近十四億的人口這個數據遠遠不夠。截止2012年新農村社會保障人數增長到三億多;城鎮醫療由十年前的不到一億,增長到四億多,其醫療費用的報銷率也在不斷的增加,當前農村、城市最大保險額度可達到90%。社會保障制度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相對于眾多的人口社會保障體系還需要快速的、持續的發展,其資金仍是發展的重大問題。
2.社會保障資金的可持續性支出不足我國的社會保障在不斷的實踐和改革中發展,當前,社會保障資金缺口問題嚴峻,當期支付是財政制度研究的重點,對于長期支付制度建設的研究相對滯后,現收現付模式難以有效的消除社會保障賬戶的巨大缺口。當前,河南省地區的養老保險支出基本是三人養一人,一個人的退休需獲得三個人繳納的社會養老金,退休獲得基本達不到規定標準。社會保障的支出主要來源于財政投入(約占社會保障資金來源的40%);另有37%左右來源于單位繳費;個人繳費不到20%;其他社保資金來源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隨著城市困難人口增加,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問題給財政補貼帶來了巨大負擔,而社會保障資金的投資保值政策難落實,造成社會保障資金的日益縮水,給我國社會保障的發展造成了嚴峻的考驗。
3.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這就意味著退休的人口在不斷增加,養老問題日益嚴峻,社會保障將面臨著更多的問題。例如,延長退休年齡,一方面,為推后、放緩人口的老齡化問題。另一方面,為緩解社會保障資金日益嚴峻的資金缺口問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四二一”的家庭結構模式使我國的養老問題需要更多得到國家的支持和幫助,此外,“失獨老人”、“空巢老人”等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亦需要社會保障制度重視。總之,人口老齡化使我國社會保障的財務問題更加嚴峻。不平衡現狀嚴重影響我國社會保障的不平衡因素來自多個方面。首先,生產力水平發展的不平衡。一些發達地區,其生產力水平較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也較高,社會保障等制度較為完善。一些落后地區,信息閉塞、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保障制度執行困難重重。其次,城鄉差距大,城市社會保障與農村社會保障存在較大差距。再次,地域差距大,不同地域社會保障標準存在較大差距,其政策也存在著一定差異。
二、我國社會保障財政制度的分析研究
1.社會保障財政制度的責任內容社會保障財政制度建立的責任是:聚集社會保障資源、承擔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責任、執行社會保障預算、確保社會保障收支平衡、實現社會保障執行的監督等。涵蓋了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分配、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我國社會保障資金大部分用于基本社會保險,如養老、醫療、失業等。另有一部分用于維持城鄉貧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災害生活救助等方面。社會保障財政制度的責任首先是籌集社會保障資金,依法負責社會保障資金的收繳、分配等,資金缺口由中央財政或地方財政支持。其次,參與制定社會保障政策,使資金的籌集、分配更為合理,確保社會保障收支平衡。再次,將社會保障的各項資金納入統一管理,進一步規范社會保障資金的收支環節,完善其監督職能。
2.社會保障財政制度的分析研究完善各種制度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對財政制度的研究可以促進一系列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使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更加規范化、法制化。第一,完善完善社會保障的籌資制度,縮小社會保障資金缺口,使財政投入科學化、規范化,逐漸的減輕財政投入的負擔。第二,完善社會保障資金的預算制度,實現資金的統籌管理、分項預算,以確保社會保障的全面性、公平性。第三,完善社會保障的支付制度,更好地發揮財政制度的優勢,使每一筆社會保障資金都能用到實處,切實地為我國的廣大人民服務。第四,完善社會保障資金的投資,確保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和增值。第五,完善政府的社會保障服務職能,促進政府機構的職能轉換,使其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在各種制度的完善中,首先,要搞清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的關系,做好社會保障資金的性質劃分。帶有繳費性質的是社會保險,而不用繳費的是社會福利,兩者劃清界限、理清層次,才能確保國家資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才能更好的發揮財政投入在社會保障中作用。其次,加快相關立法,使社會保障資金來源、管理、支付等更加規范化,確保社會保障財政制度在實施中不斷完善。再次,深入研究先進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結合我國國情對其先進制度加以利用,有效的卸下財政的沉重包袱,使社會保障能夠在市場經濟環境在良好運營、協調發展。
3.完善籌資和預算資金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重點問題,結合我國基本國情,社會保障覆蓋率窄、起點低、人口眾多、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等,這些問題解決的根本在于社會保障資金的充足。第一,拓寬社會保障資金來源,在財政投入和單位繳費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個人繳費、調整稅收政策等等,使社會保障有充足的資金來源。第二,利用各種手段減少社會保障資金的流失。例如,采用先進的征稅手段,減少稅收流失,提高社會保障的繳費率。又如,規范政府收費行為,提高財政收入,使政府能夠為社會保障提供更多的支持。第三,重視社會保障資金的積累。一方面,擴大國家預算范圍,使資金的籌集、使用更加科學化、合理化,提高資金流通效率。另一方面,重視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各項政策的支持,以確保社會保障資金的積累。此外,應注重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和增值,利用社會保障支出剩余進行有效投資,以提高社會保障資金的收益率,減小財政補貼,提高社會保障資金積累。第四,充分考慮我國基本國情的各種不平衡狀態,將社會保障支出與物價指數掛鉤,確保我國社會保障水平的整體提升。第五,重視社會保障預算的全面性、廣泛性,使其能夠真實的反映整個社會保障執行過程中的收支情況,完善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的獨立性、專用性,加強財政制度管理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管職能,使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及增值得到保障。
三、結語
社會保障財政制度的研究在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才能更有效率,才能突顯出我國社會保障發展的特色。一方面,基本國情使財政制度研究者更能看清我國社會保障的問題所在,明白我國人民大眾需要的保障制度,使政策、制度的制定更能為人民服務。另一反面,基于我國國情的社會保障財政制度研究,有利于我們有效的借鑒先進國家的社會保障經驗,使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少走彎路,及早的實現我國社會保障的公平、公正、廣覆蓋和高標準,以促進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國家的穩定、團結。
作者:尹曙光單位:河南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