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居民消費需求擴大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三)農村金融服務效率低下,消費信用制度不健全。農村金融體系由政策性銀行、商業(yè)性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組成,但金融機構放貸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第一,政策性銀行業(yè)務收縮直接減少了農村信貸資金投放。政策性銀行由于停止了農村經濟開發(fā)等幾十個專項貸款,導致其業(yè)務范圍十分狹窄,對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信貸資金投入較為有限。第二,商業(yè)銀行推行的集約化經營直接造成農村信貸業(yè)務的萎縮。商業(yè)銀行為減少營運成本、提高效益,紛紛精簡基層商業(yè)網點,減少人員,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村資金供給的來源。第三,農村信用社的政策約束限制了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農村信用社對農民貸款的積極性不高,對“支農”認識不足,行動不積極,沒有充分認識到支持農村、農業(yè)、農民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不注意開發(fā)適于農村需要的金融產品,致使信貸資金供應不足,造成農村居民消費現(xiàn)金緊缺,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費。
三、對策
(一)積極發(fā)展農村經濟,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收入是決定需求的重要因素,增加農民收入,尤其是增加農民的預期收入是刺激農村居民消費、擴大農村消費需求的基礎。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具體政策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大類。從直接的角度看,一是切實有效增加對農業(yè)的投入,特別是政府對農業(yè)的財政投入,要切實保證農業(yè)糧食收購資金的全額到位和封閉運行。二是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根據各地區(qū)域優(yōu)勢,發(fā)展名牌特色產品,進一步完善市場價格機制,縮小工業(yè)品與農產品價格的剪刀差等。從間接的角度看,一是要堅決落實科教興農的方針,把農村經濟轉到以優(yōu)質和高效為中心的軌道上來,使農民真正依靠科技致富。二是改善農業(yè)經營環(huán)境,在全社會營造重視農業(yè)、投資農業(yè)的良好氛圍,使農業(yè)的收益水平至少要與整個社會的平均收益水平持平,甚至要高于整個社會的平均收益水平。
(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居民的消費環(huán)境。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的分析認為:我國目前有2億多戶農村家庭,農村家電產品普及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可為每種家電增加200多萬臺的需求量。可見,農村在家電產品的消費方面有巨大的潛力。因此,要加強農村飲水、道路、電網、通信、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fā)展農村公共交通,改善農村居民的消費環(huán)境,為農機、家用電器等消費品進入農民家庭創(chuàng)造良好的消費環(huán)境。
(三)調整消費品供給結構,加強市場管理,增加消費品的有效供給。近年來,國家推出14個省市的“家電下鄉(xiāng)”工程。這順應了農村居民消費升級的新趨勢。該工程運用財政、貿易政策,引導和組織工商聯(lián)手,開發(fā)、生產適合農村居民消費特點、性能可靠、質量保證、物美價廉的家電產品,并且提供滿足農村居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務。這將有效激活農村居民的購買力,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并最終起到擴大內需的作用。現(xiàn)在這項工程已取得明顯成效。不僅是這些家電產品,還有其他很多消費品,如生產用農機具等,也都可效仿這樣的形式生產銷售。這些措施可改善消費品供給結構,增加消費品有效供給,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消費需求。
(四)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提高農民消費預期。2007年我國農村已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3451.9萬農村居民被納入保障范圍,僅占農村居民的36.7%,比例并不高。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的覆蓋面也未達到100%。因此,應繼續(xù)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使其覆蓋所有農村居民。另外,還應因地制宜的在不同地區(qū)建立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多層次、多標準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解除農村居民的后顧之憂,促進農村居民的消費。
(五)發(fā)展消費信貸,促進農村居民消費。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存貸差逐漸增大,大量資金流入城市,農民不得不依靠民間借貸,承受很高的利息。這既阻礙了農民收入的提高,也制約了農村消費的增長。因此,銀行應從貸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開發(fā)出適應農村特點的消費信貸品種,簡化消費信貸手續(xù),提高服務水平,擴大農村的消費信貸業(yè)務量,促進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擴大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同時,農村居民對車輛等運輸工具和加工、收割等方面的農用機械也有強烈的消費需求,應擴大對這些消費品的信貸投放力度,增強農村居民的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