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建設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回眸歷史,我們可以遠溯至清朝嘉慶時期,“國運”開始衰退。自從英法的“堅船利炮”在臭名昭著的鴉片戰爭中撬開了中國禁閉了幾百年的國門的時候,各種罪惡就像幽靈似的都張牙舞爪地朝中國這頭東方睡獅撲了過來。百年的滄桑是百年的恥辱,“東亞病夫”四個字曾經無數次的深深地刺痛著每一個中華子孫的愛國熱心,無數的仁人志士們為了能將這本不屬于我們的帽子摘去,拋頭顱,灑熱血,直到那一天的到來,沉睡了百年的東方睡獅怒吼地睜開了雙眼,中國人民終于可以挺直腰板了!但是,面對歷經長期戰亂而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農業上,廣大人民連肚子都吃不飽:在工業上,甚至連火柴都要靠進口,祖國江山一片狼籍,新中國的建設百業待興!
半個多世紀過去后,還是同一片天地,還是同樣的炎黃子孫,但是舊社會所彌漫的烏煙瘴氣早已沒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散發生機勃勃的氣息:建筑工地上,機器轟鳴,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汽車火車奔馳在四通八達的道路上,一批又一批的外國游客對我們的祖國的美景流連忘返,同時,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企業正邁出國門,投身世界市場,創下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和勝利......。
中國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其中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但是,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理由,就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之路,堅持了“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而這個中心,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這個“法寶”,黨和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從未失去信心。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磨練之后,中國共產黨就更能成熟地運用這一“法寶”來改造我們的社會了,在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之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逐步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形成。1985年,鄧小平指出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發展生產力,并對我國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從而開始了將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堅持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聯系起來。黨的12屆6中全會更明確將這一思想政策化。“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的結合,成為一個整體,集中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布局,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和發展道路,它的形成是我黨建設社會主義實踐的偉大成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為這一政策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僅回答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體現了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要求,更是直接運用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成為關鍵工具。
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如果這一中心發生動搖,整個基本路線就回動搖,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因此,能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關系到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必須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
這一觀點絕非偶然,它的產生是有實踐的證明的,在社會主義建設早期,遵循“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黨和人民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價,事實證明了此路不通,而摸索得出的基本路線卻引領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短短20年左右的時間,神州大地接受了一次經濟騰飛的洗禮。在祖國各地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我的家鄉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我的家鄉是四川東北部的一個小地方,是三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長久以來,當地人民在并不算貧瘠的土地上辛勤地勞作著,可是收獲卻并不理想。到建國后的很長一段時期,人們都還只能靠天吃飯,若是遇到什么災害,吃飯都得算計著。在那個時候,能夠認識些字已經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了。除了被重復千百遍的傳統耕作之外,這里沒有其他的產業了,日子也就這樣重復著,重復著。
11屆三中全會的改革之風吹拂華夏大地的時候,我的家鄉仍然是在沉睡之中,直到當家鄉人驚奇的發現仿佛是一夜之間從地下冒出來的深圳的時候,羨慕的眼神長久地停留在父老鄉親的記憶里,人們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真諦。傳統的道路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要發展就要改革,就要大力發展經濟。人們在黨和當地政府的領導之下,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身發展經濟的道路。
交通是發展經濟的‘先行官’,從東西到南北,公路鐵路水路開始貫通八方,雄偉的紅巖子電航工程為經濟的起步提供了充足的電能,人們開始從傳統的思想中解放出來,貸款發展規模經營,合資建廠,各種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開始遍地開花,當地政府積極開放區域,引進外資金和技術,改革束縛經濟發展的條款,出臺一系列優惠投資的政策,共同開發地方經濟,謀求共嬴,建立起了一批像嘉陵輕紡,嘉陵水泵,白塔酒業等羊頭企業,大大帶動和加快了家鄉經濟的發展步伐,并且依托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擁有像八爾灘,南部大佛,升鐘水庫,紅巖子風景區等一批有名的風景區。同時,縣委縣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發展特色農業和優勢農業,把脆香甜柚列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實施產出,加工,銷售一條龍戰略,打響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在優勢農業上,努力建設成了國家商品棉,商品糧和蠶桑基地,三農問題取得了很大成就。現在,家鄉人民再也不用擔心吃飯穿衣的問題了,彩電、電冰箱也早進入了一般的家庭了,全縣學生的入學率和升學率穩居全省前列,家長們都很愿意送孩子去讀更多的書,因為他們知道,知識改變命運,要致富就要有知識,這樣致富之路才會走的更遠。
現在,街上已經很少再看見乞討的流浪漢了,社會上的不良事件也越來越少,經濟發展為這些良好的變化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只有經濟發展了,社會主義事業才會有保障的基礎和前進的動力。只有經濟發展了,我黨也才能更好的領導人民實現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只有經濟發展了,我們才能實現共產主義!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在大力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有不少不和諧的因素存在,如:體制落后、泡沫經濟、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高度警惕并認真解決好它們。總之,在新的時期里,我們應該從全局著眼,本著構建和諧社會的原則來發展經濟!
在槍與炮的洗禮中,東方的睡獅睜開了雙眼;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這頭雄獅已經站立起來,并將永遠不倒!讓我們為發展經濟而吶喊!讓我們為發展經濟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