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社會實踐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利用軍訓、志愿活動、勤工助學等大學生最日常的社會實踐活動,發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的作用,對于促進大學生自覺立德修身,完善自我,培養團隊意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社會實踐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實施過程中,教育者將教育的意向、目的隱藏在受教育者周圍的生活環境和特定形式中,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課堂學習之外的活動中不知不覺的接受教育內容,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科學合理地發掘與利用社會實踐活動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發揮軍訓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首先,發揮軍隊精神形態在軍訓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軍隊精神的內涵包含“時刻聽黨指揮,堅定信念跟黨走”的政治信念、“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奉獻精神、“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勇爭第一、勇創一流”的品質追求等。這些非物質的人文環境,具有極強的隱性教育意義,在軍事訓練過程中會滲透到受訓學生身上,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從而提升思想覺悟和內在修養。其次,發揮軍隊物質形態在軍訓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軍隊物質形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利用軍隊的軍營、軍旗、軍服、兵器等軍事設施設備為載體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軍事設施設備承載著軍隊的歷史文化、軍人的使命等內容,因此,承載豐富內涵的軍事設施設備,在大學生軍訓中發揮著重要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再次,發揮軍隊制度形態在軍訓中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軍隊制度形態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部隊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為載體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作為我軍最基本法規的三大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對軍人多個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這對于軍人的良好行為規范和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同樣地,在軍訓過程中,這些嚴格的軍規軍紀、先進的管理理念等都會通過教官言傳身教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訓學生,從而培養其良好品德和學風作風等。
二、強化志愿服務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方面,強化志愿服務對志愿者自身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學生主要參與的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概括為農村扶貧開發、城市社區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服務大型活動、應急救援服務、海外服務等六大類,這些活動的形式可謂包羅萬象、豐富多彩。通過參加各種各樣的志愿服務,大學生不僅能夠增長見識、擴大交流、提升能力,而且能夠通過這一平臺間接培養自身的服務精神與責任意識,甚至在某些志愿服務中,還能激發民族感情和愛國熱情。因此,高校應合理組織安排大學生適度參加志愿服務,同時,注重活動開展的質量,從而實現大學生在志愿活動中的自我教育與成長。另一方面,強化志愿服務對他人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過大學生志愿服務,眾多的志愿者本身不僅在思想覺悟上有了提高,同時,許多志愿者的精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也感染著身邊的同學,使志愿精神延伸到大學生群體中。因此,優秀的大學生志愿者在學生群體中也起到了典型示范和榜樣帶頭的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高校宣傳部門應注重通過海報、宣傳片、新聞報道等方式對志愿者典型進行宣傳,使大學生能夠全方位、立體式地了解到志愿服務的相關內容,從而在精神層面上對其產生一定的沖擊或刺激作用,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加入到志愿服務的隊伍中去,親身體驗志愿者服務活動帶來的收獲。
三、重視勤工助學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重視勤工助學過程中的自立自強教育
自古以來,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自立自強功能為主導的勤工助學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克服經濟上的困難,更有利于防止學生精神上的貧困。因此,高校應引導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意識,培養發奮圖強的斗志,同時,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勞動和報酬的關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重視勤工助學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與勤工助學息息相關,部分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往往因“面子”問題而產生心理障礙,這就需要學校一方面及時關注并疏導勤工助學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其深化對勞動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另一方面勤工助學是參與性較高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和矛盾,學生也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提高融入社會的能力。
(三)重視勤工助學過程中的感恩教育
當前高校的勤工助學政策旨在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可以說是國家、社會、學校給予的優惠政策。勤工助學能夠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受到外界的關心和幫助,在接受的過程中形成感激之情、反哺之義,進而將感恩思想運用于實踐活動中反哺國家、社會和學校等。因此,在開展勤工助學工作時,學校應關注感恩思想在學生勞動過程中的形成情況,適時地進行干預和引導。
參考文獻:
[1]王端恭.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88.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R].2004(8).
作者:張元帥 單位: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