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經濟金融市場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農村金融市場:一個非均衡的現實
(一)農村金融業務供求的非均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長,農民收入顯著提高,手中的余款也多了。由于當前農村的投資渠道有限,人們期望得到更多的理財服務,以使其存款得到合理的投資,比如投資憑證式國債,國庫券,收益型基金等。同時,農民還希望有相應的金融機構能夠為其提供農業生產、家禽養殖、農產品銷售、花草果樹種植等信息服務,期望他們能在增加收入的前提下獲得比較多的金融服務。但從顯示情況來看,農村金融機構所能提供的業務種類比較少。從當前為農村發展提供大力支持的農村信用社來看,其經營的業務仍以存貸為主,其他業務方面還較為匱乏。同時,一些在大城市才有的新興金融業務,在進入農村市場的過程中,也舉步維艱。
(二)金融工具供求的非均衡伴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人口就業結構的變化,金融需求主體結構及其對金融服務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人們不僅需要現金,還需要長期的資本,不僅需要信貸服務,還需要匯兌、轉賬等服務。因此,金融機構要適應這些變化,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主體的金融需求,真正做到支持新農村建設。為了應對當前金融市場廣闊的前景,滿足大家的各項金融需求,從而相應地需要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以實現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的增長。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中,無論是在金融工具品種上,還是數量上都比較少。現有的金融工具只有銀行存單、股票、企業債券等金融工具,而國債尤其是記帳式國債在農村很少發行。諸如汽車、房屋等非生活必需消費品的貸款業務在農村市場十分稀缺,以至于保險、投資理財、信息咨詢等業務幾乎就為零。據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農業保險的全部收入為144.6億元,占保險業總收入的1.18%,投保的農民只有將近1.45億戶,同時農業保險的險種也相對單一,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通過這些現實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農村保險市場還處在原地踏步的階段。
二、農村金融非均衡的體制和機制分析
就我國目前農村金融市場的非均衡性產生的原因而言,可以從農村經濟體制的變遷、金融機制的內在特點等方面窺見一斑。
(一)農村經濟體制的變遷與農村金融的非均衡雖然近年來,針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狀況進行了不少改革,大體上推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其相對于城市經濟的發展而言,農村經濟的發展還是不完善的,其中存在著各種形態。目前,我國農村居民的生產經營活動幾乎已經擺脫了小農自然經濟狀況,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使得金融需求主體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主體不僅對籌資提出不同的的要求,而且在金融服務,金融工具等業務上也有了更多的需求。與我國農村經濟形式的改革相比,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明顯慢了很多,農村金融體系只是在很小的范圍內適應了農村經濟發展需求,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進和創新
(二)政府宏觀調控滯后與農村金融的非均衡從建國以來,雖然我國農村金融體制歷經多次調整,但每一次的調整都只是局部的微調,并為對農村金融進行全方位的改革,以至于農村金融體系供給相對單一。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對農村經濟的實地考察,以及對農村經濟的形式和農村金融需求的變化不了解,政府在農村和城市實行了同樣的金融管理方法。這種管理方法,主觀上以為國有金融機構能為農村經濟和金融的大力發展提供幫助,但客觀上并非如此,國有金融機構在市場利益旳驅使大幅減小了農業貸款的規模。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例,隨著商業化轉型的完成,農行要么是撤走了在鄉鎮的不少機構網點,要么是收回了貸款權限。從而導致在廣大農村地區只剩下像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等業務簡單的金融機構,有的貧困地區,甚至沒有金融機構。然而,農村信用社在多次改革后,也逐漸失去了其支農惠農的功能,為了擺脫其長時間虧損的窘境,他們也實行了規模效益化的經營方針,大量撤走基層機構和網點。到2000年底,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村信用社數量比1990年減少將近40%左右,農村信用社的大范圍撤銷,使得農村信用社更加遠離農村金融市場。這樣不僅減少了其自身吸收農村存款的量,還減少了與農民交流。另外,農村信用社為了實現其高收益,也將信貸資金投向與農業不相關等領域。由于農信社等金融機構遠離“三農”領域,造成了農村地區嚴重的金融匱乏現象,使農民及其他農村金融需求主體的金融需求無法得以實現。同時,農村信用社在個人存款業務上服務比較單一;在放貸模式上,仍以質押、擔保為條件,而且信貸額度也十分有限;支農惠農的信貸資金沒有被真正投入到需要的領域去。
(三)金融管制落后與農村金融的非均衡由于我國仍處在發展中國家的階段,于是在金融領域也像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實行了嚴格的管制制度,但是我國的金融管制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農村的金融管制比城市更加苛刻嚴格。這種嚴格的金融管制制度阻礙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主體在資金需求上遇到困難時,若得不到正規金融組織的幫助,它們就只能依靠高利貸來解決問題。早在2012年,中央政府部門就對我國民間金融有了一個明晰的表態。同志曾經說過要用法律武器來保障民間借貸的公平性,可以讓民間資金投入到農村金融市場,同時維護其正常有序的運營,鼓勵他們大力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督與管理。鑒于溫州民間金融發展的相關教訓,中央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已經做出了對民間金融改革的相關方案,并付諸實施。各級政府部門及相應機構應大力支持和監督民間金融,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民間金融的健康發展。
(四)資本流動機制的稀缺與農村金融的非均衡在金融機構對支農資金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采取措施,想法設法為百姓謀福利。通過采取各種措施讓社會資本有效的注入農村金融市場,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增添活力,以此來解決農村金融需求不足的困境。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是對金融機構的一個有效互補,然而由于政府部門對社會資本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忽略了它在發展農村經濟上的支撐作用,使得相關的配套優惠政策措施十分短缺,嚴重堵塞了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金融市場的渠道,沒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本來補充農村資金短缺的需要。
(五)農村保險市場的不成熟與農村金融非均衡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保險對農民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不但可以幫助農民消除很多后顧之憂,如農業保險、財產保險、人身保險、醫療保險等;還可以分散和降低農村金融風險,如農業保險。但到目前為止,關于農業保險只在《保險法》中有所提及,而沒有一部完整的農業保險法。雖然農業保險與農業生產的關連性很大,但是農業生產中各種風險相比于其他商業保險而言更,于是幾乎所有的商業保險公司對農村保險市場都望而卻步。目前只有中國人民保險還在辦理農業保險等業務,但其業務范圍也相當狹窄,并不能滿足當前農村經濟迅猛發展對農業保險的迫切需求。
三、農村金融非均衡的調整路徑
由于我國當前的農村金融體系不能完全有效地適應農村各種各樣的金融需求,加之農村金融改革的步伐相對較慢,因此,有必要在健全我國農村金融組織機構上下功夫,以增加我國農村金融供給,緩解農村金融的迫切需求。
(一)建立多樣化的金融組織機構
1.降低農村金融市場監管的限制,讓社會資本進入農村市場。建成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特別是發展各地經濟所需要的各種民營金融機構,以此來滿足農村民營經濟發展的需求。大力開發與拓展農村資本市場,推動農村金融市場良性競爭,滿足形式各異的農村金融的需要,通過增加金融供給來支持“三農”經濟的發展。
2.建立健全農村保險體系。由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不僅需要農業保險、財產保險,還需要人身保險、醫療健康保險等各種各樣的保險,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農村保險市場,使農村保險機構得到有效的完善,增加保險業務迫在眉睫。主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組建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使金融機構的貸款無后顧之憂。政策性保險機構的設立應由國家集資建成,在相應的鄉鎮有營業網點。第二,實行再保險,中央和地方應該相應地從各自的財政預算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給予在農村地區的各大保險公司一定的補貼,并賦予其某些方面的優惠政策,使其挑起我國農業保險的重擔。
(二)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1.要明確支農的政策性銀行主體,使其真正落實支農政策任務。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變化,要重新定位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性業務,并且相應地擴大其目前的業務范圍與職能;加強對農業發展銀行資金使用的督查。同時可以讓農村信用合作社辦理相應的支農惠農業務,在某些方面給予農信社一定的優惠,以此來彌補其支農業務的虧損。
2.應大力改造農村信用社,加快對其產權制度的改革。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村信用社自身經濟實力,確定其可能的發展模式,使之真正成為支農的主力軍。中國人民銀行應該根據農業的生產時間段的不同,相應延長對農信社的支農再貸款時間,使農業生產時間與貸款的期限相匹配,農村經濟得到真正的改善。
3.要盡快出臺一系列支農惠農的相關政策。讓一些盈利性的金融機構的分支點遍布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同時保證支農資金被切實的投向農業產業經濟的發展中去,改變現在農村金融市場供給不足的現狀。
4.加快農業銀行農村網點的建設步伐。農業銀行作為四大國有商業性銀行之一,擁有資金優勢、網點優勢、隊伍優勢和技術優勢,同時它也是我國重要的支農銀行,理應揮其在農經濟發展中的領頭羊作用。為此,農業銀行應加強縣以下機構和網點建設,擴大其業務范圍和種類。
(三)建立農村資金回流機制
1.政府部門應通過一系列政策的調節,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政策上給予鼓勵和支持。同時規范各金融機構設在農村的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取消對農村經濟發展不利的業務,在支農惠農貸款方面的利息收入給予金融機構稅收優惠。
2.整頓農村郵政儲蓄銀行的業務,使其為農村以及農業的發展服務,同時建立健全農村資金回流機制,讓郵政儲蓄銀行從農村吸收的存款以支農貸款的形式為農村經濟建設所用。降低農業貸款的利率,大力促進農村信用社改革,避免農村資金分流。
3.要解決農村資金市場的短缺現象,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引導股份制銀行等參與農村城鎮化建設,支持鄉鎮企業加快結構調整、體制創新和技術進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四、結語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構建健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對于農村金融經濟的迅速發展具有推動作用,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從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多元的金融組織體系等幾個方面入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建設農村金融,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作者:胡靜湯大益單位: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