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小企業財務危機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在國家良好政策的扶持下迅速發展起來,而“先天不足、后天失調”的中小企業面臨諸多制約它發展的因素,而資金對于企業的運行來講,就猶如血液之于人體,一旦出現流量不足(資金斷流),財務危機難以避免。而財務危機的出現將會給中小企業致命一擊,最終可能導致企業的破產。可見,有必要結合當前經濟環境,通過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深入研究,對中小企業財務危機的成因進行分析以使得有效預防其發生。
二、中小企業財務危機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
在美國的金融危機、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全球性的通貨膨脹等國際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更加舉步維艱。據統計,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造成中國近8.6萬家中小企業因無法出口而最終倒閉,而且,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僅從2011年1月年到2012年2月,中國的出口產品遭遇了100多項貿易保護措施,這些都給本來“身單力薄”的中小企業致命的打擊。
2、國家政策的影響。
國家會根據市場形勢,提出相應的政策來影響穩定市場價格,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實行嚴格的信貸標準和上調存貸款利率等手段。這一系列的政策會促使商業銀行處于緊張狀態,導致本身貸款難度大的中小企業為解決“燃眉之急”,不得不轉向利率高風險大的民間貸款。
(二)內部因素
1、風險意識缺失。
事實證明,我國諸多中小企業更看重的是盈利,普遍認為只要“機器動起來”,更多產品生產出來就會獲得利潤,從管理高層到財務人員幾乎沒有風險防范意識,更有甚者認為只要能盈利就一定不會出現財務危機。
2、決策缺乏理性,資本結構不合理。
有些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做決策不是通過市場調查后理性分析,而是感性地憑感覺“拍胸脯”做決策,甚至直接照搬西方管理模式。學習西方高負債比例的發展模式,導致資本成本較高,長此以往企業會因為過高的負債。
3、財務監督力度不夠,財務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有些企業都是采用外聘記賬模式,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進行風險評估和防范,更難使得它自身形成良好的監管模式。另外,很多中小企業的財務監管體系不健全,無法對資金、固定資產等重要資產形成有效的管理,加大了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三、中小企業財務危機的防范
財務危機是由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引起的,建立以科學方法為指導的財務危機防范體系來檢測企業的財務活動,有助于我們及時從財務活動中發現問題,為盡快處理潛在的危機贏得寶貴時間。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財務危機防范體系。
(一)強化風險意識,明確財務危機征兆
管理者樹立風險意識,敢于面對風險,是對企業財務危機防范的前提保證。企業的財務報表就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晴雨表”,財務人員要密切關注財務報表數字所揭示的問題,例如:利潤表上反映企業至少三年處于虧損狀態,資產負債表中反映資產負債比率不斷上升,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越來越慢,現金流量表中資金收支控制程度不理想等,看到這些不好的征兆,都需要企業引起高度重視,一定程度上體現企業有可能面臨財務風險。
(二)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系統
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主要體現在籌資風險控制,投資風險控制,資本回收風險控制,收益分配控制等。籌集資金這一環節要求企業在資本結構方面細心研究,把握好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的之間的比例,避免造成籌資成本過高或者資金短缺。中小企業投資主要有經營項目投資、證券市場投資,健全的內部控制系統會有效的幫助企業考察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并且會根據當前經濟背景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狀況及財務狀況,作出較為合理的判斷,擺脫企業無計劃,無目的的投機行為。資金回收是企業內部控制中最重要的環節,應收賬款是企業最應該關注的一項,好多資金卻無法變現只能依賴跟多的籌集資金,因此特別需要企業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回收管理,避免過多的墊支。分配收益是企業經營的最后一個環節,通過內部控制系統,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情況進行合理的收益分配,企業決策者要制定相應的內控制度平衡公司與股東之間的關系。
(三)建立健全風險預警系統
風險預警系統主要是針對企業的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所反映的問題,來預測企業是否存在財務風險。其中,償債能力指標是基礎性指標,例如,一個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在60%-70%是比較穩健合理的,若達到80%-85%,就應及時發出風險預警信號,也就是說資產負債率越大,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可能性就越大。營運能力指標中主要關注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以及總資產周轉率等,當各項資產的周轉率都有下降時,說明資金的流動性較差,這時如果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環,很可能造成存貨積壓,資金墊支過多,最終導致較大的財務風險。盈利能力指標主要通過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等來反映企業的獲利能力,當這些指標逐漸降低時,表明企業的資金利用率下降,銷售收入的收入水平下降,需要引起企業管理層的關注。
(四)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創立企業文化
中小企業迫切需要有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的高水平財務人員,但迫于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發展不穩定,還存在諸多需要完善的保障制度,好多高級財務人員不愿意選擇中小企業。基于這樣的形勢,更需要決策者定期舉行員工素質拓展培訓,例如聘請高校學術者開展職業道德與技能講座,定期對員工實行業務考核,也可以組織有針對性的業務技能比拼大賽,配合合理的獎勵制度,提高財務人員繼續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公司要逐步建立自身的企業文化,以強大的企業文化籠絡人心,做到“以心相交”,以真誠的心去對待員工和客戶,員工也會以真心對待公司和客戶,形成良性循環,有利于公司越做越強大,遠離財務危機。
作者:吳鑫彤 程曉婷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