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發展城市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畸形的經濟發展模式
推動了盲目的城市化城市化的發展動力來源于工業化,雖然我國城市化的發展也是以快速發展的工業為推動力,但是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城市化的盲目性。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以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促使我國經濟得到了迅猛地發展,使GDP的增長速度平均保持在9%左右,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內需嚴重不足,致使我國經濟的發展嚴重依賴于出口和投資,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最大,不斷地建樓蓋房、修路架橋的同時加快了我國城市化的發展。根據2013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199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20019.3億元,到了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高達374694.7億元,是1995年的18.7倍。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不少的地方政府也將城市化建設當成是政績工程,從而大規模建城、造城,出現了城市規模盲目求大、以大為美的怪象。其實早從2001年開始,全國范圍內不同類型的城市就做出了大型的城市規劃,64%以上的地級城市在謀劃著建設成為國際化大都市。雖然國土資源部于2002年對城鎮用地規模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嚴格控制土地供應總量,堅決糾正盲目擴大城市建設規模的不良傾向。然而全國范圍的城市化運動并沒有因此而停止,根據統計發現,我國的城市總共加起來才六七百座,其中竟然有183個城市提出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或“國際化城市”。同時,還有一大批城市盲目地追求“大都市”、“新城市”、“洋城市”,甚至要對一些有城市自身特色的老城區進行改造。誠然城市化的加速發展能夠拉動經濟增長,根據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每提高1%的中國城市化率,可以帶動1.5%的GDP增長,而每增長1個百分點的國內消費,則能夠拉動6個百分點的GDP增長,因此,擴大消費者的需求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來說更加重要。但是我國的實際情況卻是高高在上的房價使得城鎮居民的消費投入受到了抑制,資料顯示,我國最終消費率即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81年的67.1%下降到2012年的49.5%,其中2010年只有48.2%,達到歷史最低水平。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或地區相比較,我國居民消費率比金磚國家平均水平低10個百分點,最終消費率要低于日本、韓國在經濟增長最快時期的消費率,我國消費率無論在總體的趨勢上還是在每年的絕對值上都已經偏離了世界平均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為了刺激經濟發展,為了保證GDP增長,依然選擇了依靠基礎建設,數據表明,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37.89%①,這意味著全國上下都在聲勢浩大的建公路、蓋樓房。加上國家還出臺了適當放寬戶籍限制的政策,目前不論是廣東,還是無錫、南寧等地都進行了以放寬戶口準入為主要內容的戶籍制度改革,吸引了更多的城市新移民,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進入城市,越來越多的小城市人口留在大城市。他們如果想要在城市中立足,就要通過不斷地攢錢買房來實現,進一步刺激了房地產業的發展。但是我國樓市的繁榮并非是理性的,高昂的房價大大地削弱了居民對其他消費品的購買能力,嚴重地抑制了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導致內需不足;但是,假如馬上縮減城市基礎建設,我國的經濟將會立刻有所回落,增速放緩,導致失業、通脹等一系列嚴重的后果。因此,這種非健康的經濟發展,導致了我國盲目的城市化。不能盲目的城市化,但又不得不城市化。
二、促使城市化和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1.制定合理的城市規劃各地區的城市在發展時要依據自身的經濟狀況、產業結構以及地理位置等特點,制定出各自城市的總體規劃、符合城市化發展的相關政策,明確城市的發展方向,比如定位為旅游型、經濟型還是文化型城市等等,建立成有獨特個性或者特征的城市。同時還要加強區域的協調發展,城市群已經成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戰略,城鎮化應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大城市為依托、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繼續推進城市布局形態的優化。
2.推進戶籍制度創新政府要意識到我國目前戶籍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要建立以居民居住地登記及變更登記制度,以居住地和職業劃分城鄉村人口。同時,完善流動人口的生活和工作管理制度,實現在就業、醫療、社會保障以及子女入學等各方面可以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
3.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在市場引導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就業,規范勞動力就業市場,加強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積極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棚戶區”改造;大力發展醫療衛生及文化教育事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對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進行建設,重點防治流域水污染問題;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化建設及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完善稅收制度改革;發展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4.完善收入分配體制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機制;制定勞動者最低工資收入制度,確保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完善政府的稅收制度,發揮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改革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鎮養老保障制度、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等。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才能縮小居民收入的差距,防止貧富差距擴大,進而讓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實現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現代文明”的目標。
作者:劉玉梅單位: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