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化趨勢下城鎮金融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化,城鎮金融作為城市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為城市化提供資金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本文以城市化對城鎮金融的影響作為切入點,對城市化發展對金融創新的支持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金融創新相關建議,從而為城鎮金融創新提供支持和參考。
關鍵詞:城市化;城鎮金融;創新
近年來,城市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部分,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而城鎮金融是城市化建設的核心,缺少金融的支持,城市化建設將舉步不前。但是,傳統金融模式過于落后,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金融發展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城市化建設進一步發展,且金融市場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促使金融創新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加強對城市化趨勢下城鎮金融創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城市化對城鎮金融的影響
城市化作為人口、資本等要素不斷聚集的過程,隨著城市人口日漸增加,經濟活動也更加頻繁,對金融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鎮金融的市場被細化、深耕
就我國現代社會發展實際情況來看,金融在支持“三農”建設及城市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對金融市場產生了極大影響。傳統金融發展主要是以城市慣性思維為主,與城鎮化發展形態不符,一概而論的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城市化發展需求?,F代城鎮金融市場逐漸被細化、深耕,市場發展對金融各主體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金融機構只有積極采取精細化管理方式[1],且要重點打造精品銀行、特色銀行,并改變傳統單純依靠增加網點數量粗放型發展模式,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城市化發展趨勢。不僅如此,居民消費、電商物流及餐飲等各個行業的發展,對投融資需求日漸擴大,各行業自身特點及本質之間的差異,導致金融市場被細化。由此可見,城市化發展趨勢下,金融市場將逐漸由傳統粗放型轉向精細化管理,這必將成為金融市場主流趨勢。
2.金融市場規模擴大
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涉及基礎設施、產業聚集及服務業等多個方面,且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等要素中均蘊含著多元化金融需求,不僅將金融資源吸引到城市化區域,而且將城市化金融市場激發出來。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城市化趨勢下,金融網點向小城鎮集中,金融網點布局得到了進一步優化,逐漸促使金融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在滿足城市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為金融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金融業務類型也得到了豐富,如結算、匯兌及信托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城市化建設中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制定了總體戰略發展方向,并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如涉農再貸款、涉農資金補貼等,促使資金逐漸流向城市化建設當中,在細化金融市場的同時,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業務種類需求多樣化
現階段,我國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一些地區產業聚集區的建設(如蘇州工業園區等)對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且黨和國家對城市化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要將新型工業化作為核心,大力發展新城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城市化背景下,成長型企業數量日漸增多,產業跨區域轉移等特點在城市化發展中的特點逐漸突出出來,對金融產業服務及產品提出了多樣化需求;其次,在科學發展觀帶動下,以生物、微電子等領域的金融需求也隨之增加;再次,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剩余資金越來越多,對金融業務需求不僅要求高,且具有多樣化特點,需要金融支持城市建設;最后,城市化建設是建立在以人為本原則基礎之上,將著手解決農民進城難、三農等問題?;诖?,金融在城市建設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時,城市化建設在解決農民問題之后,還需要為人們提供城市化發展帶來的各種便捷,上述種種,都是建立在金融創新及支持基礎之上。因而,金融業務種類需求正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
4.同行業競爭加劇
信息時代背景下,互聯網、計算機等技術逐漸滲透至農民生活中,且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金融提出了極大挑戰,使金融行業內部競爭日漸加劇。與此同時,商業性金融發展趨勢下,金融主體為了能夠爭取更多市場資源,不斷采取各種方式和手段,使行業競爭愈演愈烈。城市化建設之前,金融主體數量較少,并沒有形成規?;l展,業務少的同時,內部競爭也會相對減弱,相反,城市化建設對金融業務需求產生了一定影響,且越來越多的金融主體、新型業務將參與到行業競爭當中,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行業競爭。
二、城市化趨勢下對金融發展提供的制度支持
1.農村土地市場化改革
現階段,我國結合實際情況,對現有土地制度進行相應調整和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流轉市場化程度。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利用土地入股或者轉讓等方式獲得一些財產收入,并充分利用資金創造更多財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村生產力[2]。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需要資本的支持,而當前,在國家政策支持下,能夠以土地換取更多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人均收入。相反,推進城市化進程,可以充分利用金融創新為“三農”提供幫助,提高儲蓄利用率,進而促進城鎮經濟快速發展。由此可見,只有土地市場化,才能夠形成土地集約化,并創造產業經營效益,推進土地金融的發展。
2.健全的金融支農政策
黨和國家為了推動金融快速發展,積極推出各類優惠政策,引導和扶持金融市場朝著城市化方向發展。例如:通過實施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農民、農業貸款稅收優惠及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最大程度上促進金融創新為中小企業擴大規模等提供資金支持。不僅如此,隨著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城市基礎建設日漸完善,為金融創新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使金融創新在城市化發展中,最大限度發揮造血、輸血作用。為了切實解決“三農”問題,在未來,國家還將會逐步完善各項政策,激發三農金融需求,進而為金融創新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3.戶籍制度的調整
改革戶籍制度作為城市化建設成功的重要表現之一,通過戶籍制度的合理調整和優化,有效解決了農民城市戶口問題,人們通過常住時間便能夠落后,不僅如此,改革戶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教育不公平性,真正落實了教育平等性原則,提高了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而教育發展勢必需要金融的支持,由此戶籍制度的調整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極大支持。
4.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
近年來,我國逐步完善了社會保障制度,進入城市的農民也享有社保、醫保等社會福利,從內心上將自己定位為城市居民,在城市安居落戶,從而在消費、就業等方面均對金融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都是必要的,是城市化建設的重要舉措[3]。另外,城市化背景下,農業、工業等逐漸朝著現代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成為金融創新的基礎,城市只有具有可持續發展特色產業,才能夠對金融服務提出更多需求,而金融為了能夠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爭取更多發展空間,便會積極投身于金融創新過程中,以爭取更多客戶資源。同時,扎根于城市的產業,能夠有效拓展就業渠道,穩定市民,使金融業務日漸豐富,逐漸出現住房金融、信用卡、互聯網金融等,推動金融市場良性循環。
5.有效的金融風險控制方式
城市化金融發展過程中,金融主體不僅落實好常規風險防控,且更加關注城鎮金融業務存在的風險,并對可能遇見的風險制定防控對策,從源頭上避免金融業務風險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防范能力,為金融創新保駕護航。例如,銀行嚴格按照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差別化放貸需求等,在滿足資金需求的同時,也能夠確保資金安全;針對新興企業信貸來看,由于新興企業需要資金支持發展業務,企業償還能力較弱,為此,積極與保險及擔保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可以有效分散風險。
三、城鎮金融創新途徑
1.深化體制改革
城市化是我國未來一個時期內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在此過程中,體制的改革成為重中之重。特別是金融體制的改革,將涉及到多方利益,需要多方參與。因此,要明確認識到外部環境及內部具體情況,并樹立創新理念,立足于城市化發展需求,深化體制改革。第一,央行要發揮宏觀調控作用,適當增加支農再貸款力度,引導銀行朝著城市化方向發展;第二,要進一步強調農行的支農地位,促使農行發揮積極作用,為城市化發展提供更多支持;第三,加強政策性銀行體制改革。通過體制改革,引導金融市場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能夠為金融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2.創新多元化產品
首先,為有效協調商業貸款及財政撥款的額度和比例,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城市建設融資模式,如開發BOT、TOT等模式,將融資信貸與商業銀行整合到一起,緩解過度貸款問題,提高銀行抗風險能力;其次,結合其他國家城市建設經驗來看,地方政府可以試行發放城市建設債券[4],在債券發行機制日漸完善趨勢下,可以將社會閑散資金收集起來,提高資金利用率,為城市化建設提供更多支持;再次,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中間業務形式,如城建信貸理財產品等,拓展融資渠道,并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為城市建設奠定資金基礎;最后,不同于城市金融,城鎮金融要充分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立足于城鎮化特點,發展金融產品,避免“水土不服”現象的出現,加強金融產品多元化創新,以滿足城市化需求。
3.建立針對性服務體系
隨著城市化水平日漸深化,金融創新要建立具有針對性的服務體系。首先,金融服務,要結合城鄉結合圈、農村發展圈等客戶特點,培養具有本地特點的金融服務團隊,積極落實支農客戶經理制度,逐漸從村、至片、再到戶系統化服務體系,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在為農民提供傳統的存款、貸款業務的基礎上,加大力量開發有針對性的中間業務,使金融服務向全面化發展。其次,為了確保資金安全,防范信貸風險,商業銀行要不斷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加大授信業務的管理力度,將“三農”信貸產品的程序及要件作為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的主要對象,堅持全面評估和監督,在簡化信貸流程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對信貸資格的審查,提高業務的安全性。最后,準確計量效益及風險,從而構建公允、透明的核算機制。與城市金融業務相比,農村信貸業務成本高、風險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商業銀行業務拓展的積極性。因此,對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業務,要實行單獨核算,適時引入市場機制,在核算方法選擇上,可采取區別于城市業務的成本分攤、收益分享等方法[5],在正向激勵支持下,能夠引導金融創新朝著更為健康方向的發展。
4.培養內在動力
城鎮金融創新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積極開放金融市場,積極發展多元化金融組織機構,并逐漸培養內在動力,從民間金融及農村城鎮化政策導向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應加大對非法集資、防高低貸等行為打擊力度,最大限度消除金融風險。要堅持立足于農村信用社、農村資金互助社,發揮農村金融的作用,滿足農民在城市化中的融資需求。同時,要不斷加大對民間金融的監管力度,促使其逐漸朝著公開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提高認識,增強對國家城市化發展戰略重要性的認識,強化自身的業務服務、產品創新能力,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有針對性的服務。在良好的外部和內部環境的保護下,城鎮金融發展的內在動力將大大提高。
5.完善城鎮金融保險服務
隨著城市化建設日漸深入,金融創新存在的風險日漸突出,如果缺乏對金融發展的保障,勢必會引發金融風險,進而影響到城市化建設的進程。盡管我國已開始實施存款保險制度,但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防范仍要加大政策力度和資金支持,在這方面,銀監會、保監會都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保障。而央行作為最后貸款人的角色,更要在存款保險費率制訂、存款保險的保費管理等方面及早出臺與城市化金融相配套的政策。與此同時,還需要適當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化發展,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抵押,鼓勵土地合理流轉,以此來降低金融業務風險,為城市化金融創新提供堅實的保障。從多個角度對金融創新的幫助和支持,推進金融創新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城市化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而金融作為城市化建設的主要基礎,其創新趨勢已經勢不可擋,城市化建設對金融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表現在擴大金融市場、金融服務需求多元化等多個方面,且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政策等支持,使得金融只有積極創新和改革,才能夠適應城市化發展。金融創新要立足于城市化建設特點,根據農民、農業等多樣化需求,豐富金融業務,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有效緩解“三農”問題等,進而促進金融創新在城市化建設中最大限度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妍,馬麗斌.河北省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的PPP融資模式研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4,14(1):265-267.
[2]疏力平,胡瑩,童茂峰.發揮金融支持作用穩步推進城鎮化發展——基于對銅陵市城鎮化率的實證分析[J].金融縱橫,2012,20(5):12-14.
[3]紅丹.城鎮化進程與產業結構協調發展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經貿管理學報,2011,10(8):158-159.
[4]何靜,戎愛萍.城鎮化進程中的金融創新研究[J].經濟問題,2012,1(15):58-60.
[5]于萍.關于城鎮化建設與金融支持的辯證思考[N].中國信息報,2012-07-23(008).
作者:郭慧晶 單位:渤海大學金融與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