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內蒙低碳經濟的模型矩陣和政策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低碳經濟”概念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嚴峻威脅?!暗吞冀洕笔窃?003年英國政府發表的《能源白皮書》中[1]首次提出的。其實質是提高能源效率、節能減排和開發清潔能源等問題。我國不斷出臺各方面政策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全國范圍內實施節能減排各項規劃政策。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能源消耗大省之一,但有著資源、能源和地區特色等優勢,因此低碳經濟發展潛力較大,本文以揚長避短、把握機遇、應對挑戰為主要目的,為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決策分析提供建議。
1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S-W-O(PEST)-T(PEST)分析
S-W-O(PEST)-T(PEST)分析是指對SWOT(S指優勢,W指劣勢,O指機會,T指威脅)分析中作為宏觀環境的機會(O)和威脅(T)分別進行PEST(P指政治,E指經濟,S指社會,T指技術)分析,通過優勢(S)提出了低碳經濟在全球變化下中國發展的潛力,通過劣勢分析了阻礙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的制約因素,并對機遇和挑戰分別從四個層面進行了分析。
1.1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S)
1.1.1內蒙古已探明的煤炭儲量豐富截至2009年,內蒙古占全國煤炭儲量的百分比如圖1。由圖1可知,隨著內蒙古逐年的開采量的增加,內蒙古煤炭儲量占全國煤炭儲量的百分比自2007年開始下降。內蒙古煤炭資源優勢突出,煤質好,煤種全,便于使用世界先進技術開采并進行深加工,內蒙古在實施煤基潔凈燃料發展戰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我國能源特點是缺油少氣,內蒙古發展煤基潔凈燃料替代石油,從煤炭中提取合成氣體、液體、氫將是未來能源的發展目標之一,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提高其他能源替代率,因此,內蒙古豐富的煤炭資源使得發展煤低碳經濟前景廣闊。
1.1.2內蒙古可再生能源豐富內蒙古風能、太陽能及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據統計,截至2009年,內蒙古風能資源可開發量達到1.5×108kW[2],風機的裝機容量已經達到520×104kW,均列全國首位。2009年,內蒙古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00~3200h,平均每平方米的輻射總量為4800~6400MJ,居我國第二位[3]。全區秸稈資源年均1800×104t以上,僅利用58%,其余浪費;年均人畜糞便可收集總量4516×104t,僅利用60%[4]。由此可見,內蒙古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展低碳經濟潛力巨大。
1.1.3碳匯資源儲量巨大內蒙古碳匯資源豐富,據統計,內蒙古擁有13.2億畝天然草原,固碳能力近1.32×108t,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6×108t;近3.55億畝森林[5],碳匯效益遠大于草原;約5.6億畝可開墾的荒漠土地,進行植被開墾能實現的碳匯約12×108t。豐富的碳匯資源將有助于把內蒙古發展成為碳匯基地。1.1.4內蒙古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民俗、古跡是內蒙古獨特的旅游勝景,擁有國家級4A級景區33家。內蒙古強大的文化軟實力為內蒙古轉方式、調結構,發展低碳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的劣勢(W)
1.2.1碳經濟意識淡薄長期以來的消費觀念是和低碳觀念相悖的,如自動化、機械化、一次性商品的使用,消耗了大量能源,并且遠離了健康。奢侈浪費的消費觀念滲透人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娛樂等各個方面,在這種形勢下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1.2.2短期內難以擺脫對能源的依賴內蒙古過度依賴煤炭資源,節能減排壓力較大。2009年全國各省市單位GDP能耗見圖2。圖2說明2009年內蒙古萬元GDP能耗占全國第五位,經濟發展嚴重依賴能源的消耗。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在內蒙古呼市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內蒙古“原字號”產業多,經濟增長對資源依賴偏重。
1.2.3內蒙古低碳技術落后內蒙古總體技術水平落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較少,清潔發展技術落后。大量高耗能基礎設施、機器設備、建筑不能輕易廢棄,短期內很難改造。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能力有限,整體技術水平落后。財政資金難以承受先進科技的引進。
1.2.4尚未建立完善的低碳經濟體制內蒙古尚未制定完善的低碳經濟統一管理、運營和決策機制。
1.3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機遇(O)將外部環境中對內蒙古有利的方面進行PEST分析,為低碳經濟決策提供依據。
1.3.1政治環境的機遇(OP)世界低碳經濟政治背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經濟”已受到全世界的關注。2009年召開的世界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新契機。目前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國內低碳經濟政治環境。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中總理提出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十二五”規劃,國家發改委研究提出了“十二五”發展低碳經濟等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并將單位GDP碳排放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規劃。全國人大已批準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國家能源局已草擬新能源發展規劃,資源稅改革促進了新能源的加速發展。內蒙古低碳經濟政治環境。2009年內蒙古成立了低碳經濟發展促進會。
1.3.2經濟環境方面的機遇(OE)內蒙古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能源拉動,內蒙古1990~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比重見圖3,說明內蒙古產業結構調整后,第二、第三產業飛速發展。產業優勢在于可以帶動第二產業附屬產業,如延伸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以現有的第三產業為基礎,著力發展第三產業產業,為低碳經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3.3社會環境方面的機遇(OS)現今人們對政府出臺的政策認知度不斷提高,并且內蒙古的傳統文化與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合,為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良好的法治環境。從1992年至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已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條約。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峰會”上,155個國家共同簽訂了世界第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法律約束:《框架公約》[6]。我國也制定了環境和能源方面的法律。憲法中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生態環境的保護做了明確規定。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相關法律有:《煤炭法》、《電力法》、《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7]等。良好的教育環境。內蒙古擁有許多高校,各高校濃厚的學習氛圍,良好的校風校紀,為宣傳低碳經濟奠定了基礎。良好的企業環境。一些“三高”企業的危機意識逐漸加深,相應采取了一系列降低碳排量措施。2008年全國各省市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額對比見圖4,內蒙古投入量居全國前列。一些企業研發生產節能環保產品,開展循環經濟,為社會倡導低碳經濟起了助推作用。
1.3.4技術形勢方面的機遇(OT)內蒙古擁有大量的技術人才儲備,并受到國家在政策上和財政上的大力支持,內蒙古各大工業園區為內蒙古成為低碳技術研發基地提供便利條件,“十一五”期間取得的一切低碳技術成就和突飛猛進的發展形勢將成為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的強有力的優勢。2009年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發達國家已向發展中國家關于低碳技術的轉讓做出了部分讓步和承諾,并且美國政府也已經與中國簽訂了清潔能源技術合作的相關協議[8]。
1.4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的面臨的威脅(壓力)(T)
1.4.1政治環境方面的威脅(TP)目前我國能源價格受政府管制,政府增加補貼相當于降低能源價格。2007年非OECD國家能源補貼情況見圖5,中國能源價格補貼居世界前列。近幾年重化工業的加速發展過程中,低能源價格導致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過度,并加劇了企業對高耗能設備的投資。研究表明,我國的能源需求對價格的短期彈性為-0.015,對價格的長期彈性為-0.122[9]。價格彈性絕對值小于1,說明能源價格對能源需求影響較小,低價格不但不能降低能耗,反而使得政府的財政支出大大增加。因此政府對能源價格的補貼對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形成了一定的威脅[10]。
1.4.2經濟環境方面的威脅(TE)我國第二產業占較大比重,從而對調整產業結構、企業轉型阻力較大,在實行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多。沒有政策機制對企業的節能減排進行設備投資、技術改進創新、成本管理和管理機制改進等方面的激勵和補助。企業作為發展低碳經濟的主體,如果僅憑市場運作將無法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1)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受到高成本的制約無法靠市場解決,仍然缺乏政府在價格、稅收和財政補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2)節能減排項目由于初期投入大、回收期較長導致融資相當困難;(3)盡管我國已制定的《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中對部分產品的采購和認證作出了規定,但仍然存在認證標準不統一、財政激勵不足等問題,導致節能產品銷售受阻[11];(4)僅靠企業的力量無法解決公共基礎設施的改造和規劃,需要政府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1.4.3社會環境方面的威脅(TS)(1)在法制方面,我國環境法制體制不夠成熟,沒有對某些行業如用電管理、石油節約、建筑節能等方面頒布具體的法律細分,對于某些行業的特殊性考慮不夠周全。(2)在低碳教育方面,對大中學生小低碳教育重視程度不高,課堂、課本、課外活動的低碳意識不深刻,學校資源浪費現象嚴重。(3)“三高”行業的從業人員數量較多,發展低碳技術、改進設備和管理機制創新會導致大量工人失業,加劇了就業的不穩定性。(4)生態環境受到一系列威脅,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漲,南北極動物生命受到威脅;全球能源危機,生態環境受到破壞,野生動植物瀕臨滅亡,對大自然的穩定性的破壞。
1.4.4技術形勢方面的威脅(TT)由發達國家制定技術標準所形成的地位優勢對我國地位造成威脅,我國新能源、節能等技術仍落后于發達國家,在技術引進上仍存在要價過高問題。我國技術創新能力較弱,技術轉讓存在障礙。首先,技術投資強度不足,研發支出占GDP比重較小。其次,外資企業研發投資不斷加大。第三,企業研發投資總體費用和強度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第四,企業技術創新較側重短期經濟效益,在低碳技術方面專利較少。最后,技術引進后的學習研究能力不足[12]。
根據以上對內蒙古微觀層面的優劣勢的分析和宏觀層面的機遇和威脅的PEST分析,分別嘗試性的做出了情境決策,為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的宏觀策略研究提出了可行性的策略建議。建立了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SW-O(PEST)-T(PEST)決策模型矩陣,見表1。
3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建議
基于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宏觀形勢和微觀條件的分析,為今后內蒙古能更成功、更高效的發展低碳經濟,以下嘗試性的分別對政府部門、企業、學校和居民提出幾點可行性的建議。
3.1對政府的建議內蒙古發展低碳經濟需要靠政策的推動,政策的制定直接影響著內蒙古未來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目前,政府的政策還不夠完善,以下對政府部門提出幾點建議:(1)在技術研發、碳匯投資、基礎投資等方面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2)內蒙古應在碳匯資源豐富優的勢基礎上,發展碳匯產業,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重點碳匯基地。(3)加強新能源資金和政策的扶持。(4)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和儲備。(5)著重發展內蒙古碳交易市場。(6)在各規劃中充分考慮低碳經濟,構建工業企業低碳產業集群,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7)完善有關低碳經濟法律法規并強制性實施,確立能源合理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性,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8)內蒙古應主要加強在碳交易方面的國際合作。
3.2對企業的建議(1)企業應成為節能減排的主體,優化調整企業結構,將低碳理念貫穿到整個企業運作過程中[13]。(2)完善企業制度,把低碳考核作為企業綜合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標。(3)制訂高碳產業準入制度,提高企業準入門檻。(4)推進清潔生產,節能降耗。(5)加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業和服務業等低碳產業,升級、改造或淘汰傳統高碳強度產業。(6)發展壯大循環經濟,節約資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重點推進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7)認真貫徹實行國家各項規劃政策,嚴格遵守法律法規。
3.3對學校的建議(1)組織專家團隊編制相關低碳教育課本和低碳知識普及讀物。(2)在各大中小學校設立相關課程,組織建立專業的低碳教育團隊。(3)推廣日常生活低碳知識的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開展生活物品低碳創新活動。(4)開展規劃設立低碳學校示范點,鼓勵企業、政府與學校合作組織低碳科普活動,建立低碳經濟論壇等低碳教育行動。
3.4對居民的建議對農村居民的建議:(1)發展壯大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農業,減少農藥和化肥的用量,推進農業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加工為飼料、菌類基料、肥料、工業和發電原料。(2)減少焚燒對環境的污染。(3)加速農村沼氣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從而為能源供應提供了條件。對城鎮居民的建議:(1)加大低碳生活宣傳力度,定期組織開展低碳宣傳活動。(2)推行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乘坐清潔低碳的交通工具,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3)發揮當今信息化的優勢,提高辦事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4)節約資源,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加強低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