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及防治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1)環保意識淡薄。環保意識淡薄,重視不足是引起環境污染產生的基本原因。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致使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對土壤、河道、溝渠、地表水的污染。長期以來,農村生產技術落后,信息少,致使農村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影響著農民的生產行為和日常生活,從而造成污染的主體。
(2)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不足。政府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不足也是農村、農民只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的一個基礎原因。雖然有政府組織的各種環保科普活動,但是落實效果不盡人意。政府農業環境監測與防治工作也是成萎縮趨勢,并且各項制度和標準執行不到位,監測不到位。同時,農村環境污染調查不足,相關數據定期公報制度不完善,影響到農村環境政策問題的研究與對策的決定。
(3)資金投入不足。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環境防治基礎設施落后,農業生產資料的產品結構不合理。長期以來,中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上來。而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擴散,農村卻從財政渠道卻得不到污染治理的資金。(4)環境防治人才欠缺。農村環境防治人才欠缺是一個無法忽視也很難短時間內解決的問題,探究其原因,有以下3點:①農村缺乏相應的環境治理機構;②農村經濟技術薄弱;③全國范圍內環境治理的人才少,針對農村地區,吸引環境防治人才的措施少。
二、防治農村環境的措施
(1)提高認識,引起重視。要提高農民環保意識,要從以下3方面著手:①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的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推廣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②組織相關人員多參加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提高農民農村環境保護的能力。③聽取農民對涉及自身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意見,讓農民有其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維護權。治理農村環境污染,關鍵是要把廣大農民群眾發動起來,形成人人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的一個良好氛圍,不斷增強全社會的農村環境保護意識。
(2)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要保護農村環境,就要建立健全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對所有農村村頭地角、河邊溝渠、房前屋后、公共場所、室內室外等存量垃圾,定期集中清理。并且,各鎮、村要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設置農村生活垃圾中轉站,配備環衛機具等作業設施設備,組建保潔隊伍,建立起“組保潔、村收集、鎮運轉”的農村生活垃圾集集中處置機制。
(3)強化監督管理,加大執法力度。要加大對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保監管能力。同時,建立健全管理、考核等相關配套制度。加強督促檢查,嚴格獎懲。并把治理環境污染列入各級政府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嚴格獎懲,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實施到位,使農村環境保護走上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道路上。因此,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要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和評估機制,保證政府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監督管理,并進入一個正常的運營機制。
(4)建立良性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建立良性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有效地預防農村環境污染,促進集約化畜禽養殖,促進生態農業的種養平衡一體化發展,這樣既可實現對已有污染物的綜合利用,也可避免化肥、農藥造成的污染。建立良性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做到產業間協調發展和產業內部的綜合利用,高效生產。
(5)做好對鄉鎮企業污染的控制。鄉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當地的農村環境帶來污染問題。鄉鎮企業在創立之初就存在先天性不足的問題,如缺乏統籌規劃、布局不合理,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致使企業排出的污水、廢氣、廢渣成為農村環境中新的污染源。不管是鄉鎮企業還是轉移的城市工業企業,相關管理部門都要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在管理上,要實行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總之,一切措施的目的就是要從源頭上、過程中、結果中杜絕各種污染源的發生。
三、結語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中,農村經濟發展也走上了快車道,同時農村的環境治理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農村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政府和政策是不夠的,它還必須依靠廣大農民、經濟、技術、行政等各種手段的綜合利用,才能真正實現農業環境問題的治理和防治。
作者:冷菁張丹單位:吉林東北煤炭工業環保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