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旅游的困難及發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態旅游的管理體制不健全生態旅游的管理體制不健全是一個阻礙生態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在黃山市就更為突出。黃山市森林生態旅游缺少明晰的旅游資源產權制度,管理體制存在多頭管理,各級政府、國務院相關部委各級相關廳局派出的管理機構均成為森林生態旅游管理部門。多個部門和其他行業的涉入,加上規制森林生態旅游的法律法規欠缺,自然會導致管理體制不順。
森林生態旅游粗放性開發黃山市的生態旅游大多由旅游部門負責規劃、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很少有環境保護和生態學的專業人員參與,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學論證。粗放性開發造成多種旅游功能未能全面開發,致使游客逗留時間短,回頭率低;開發的粗放性還造成資源浪費和對生態系統破壞的潛在威脅。在管理上重開發利用、輕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重經濟效益、輕生態效益,重短期效益、輕長遠利益的情況較為普遍,而且在旅游收入中,投入到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的比例較低。
生態旅游資源遭到破壞環境保護是生態旅游的基礎目標,而環境保護具有很強的公益性。然而在開發生態旅游的過程中,公益性常常被忽視,也就造成了生態旅游資源的破壞,具體表現為:一是規劃開發不合理造成的生態系統破壞。如景區過于人工化、城市化,植物破壞嚴重;景區景觀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現代建筑物被引入原始生態區;野生動物受到嚴重干擾等等。二是過多的游客進入以及不當的旅游行為使得環境承載力下降。三是旅游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污染因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對而景區環境造成破壞。
生態旅游環境惡化在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旅游者就是一個污染源,旅游設施密度越大,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部分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出于經濟目的,熱衷于旅店、餐館的建設,盲目擴大旅游區、修建旅游設施,使游客空間分布不均,導致景觀和生態的破壞,違反了生態旅游最大限度保護自然狀態的開發原則,致使旅游資源退化,水體流失加重,植被覆蓋率下降,動植物有效保護范圍縮小。
生態旅游教育功能缺失旅游者想通過生態旅游親近自然、認識自然,從而自覺地保護自然。因此,對生態知識的普及及教育應該是生態旅游活動組織的關鍵環節。然而黃山市的生態旅游開發仍缺乏必要的教育設施和專業人員,現有設施陳舊不堪,設施所提供的知識內容不全,展示手段更是落后、單調,無法滿足游人的需要。此外,生態旅游區的導游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不能把地質地貌的形成、動植物的分布及保護區生態系統的結構等自然知識講解給游客,達不到讓游客認識自然、增強環保意識的目的。
社區參與制度有待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的健康持續發展應該與景區當地的社區共建緊密相聯系。如果沒有當地社區的支持,與社區隔離起來發展生態旅游,就不可能實現對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社區其實就是當地自然資源的使用者,只有當地社區也加入以社區為基礎的森林自然景區系統,才有可能真正達到持續有效地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才有可能促進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態意識的加強。很多社區的參與模式缺乏生態理念,主要是以經營為手段,以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其參與模式缺少系統的管理和規劃,容易造成環境資源的浪費和破壞。
黃山市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分析
加強法制建設鑒于旅游作為一種產業對環境的特殊影響和累計性的破壞,生態旅游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法規作保障,“以法興游”、“以法治游”是旅游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除了認真貫徹現有的各項森林生態旅游相關的法律法規外,黃山市有必要制定專門規制生態旅游的條例,彌補黃山市生態旅游地方立法的空白,將生態旅游開發的各類行為納入法制范疇。條例需要理順管理體制,建立獨立集中地管理機構,獨立管理生態旅游開發中的各種事項,避免多頭管理;明確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利益分配制度;明確社區參與制度的重大意義,重點彌補社區參與環境保護的內容;完善人事制度,提高旅游管理人才的整體素質和環境意識。同時在加強立法的基礎上,也要加強生態旅游法律宣傳與教育,嚴格生態旅游執法,嚴肅懲治生態旅游違法行為。
樹立可持續利用資源的新思維可持續利用是一種全新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它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資源的公平分配,主張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基礎上的經濟持續增長。開發和保護是融為一體的,保護是開發的前提,開發是保護的進一步發展。資源環境是開發的基礎和物質的載體,社會文化是資源的精神內涵,而經濟是保護的動力,三者是個相輔相成的統一體。必須樹立這種新思維,堅持對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增值并重,將環境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增值、保護目標納入森林生態旅游事業的發展計劃,并進行統一核算。通過綜合開發,促進產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使綠色事業三大效益同步增長。堅持以保護為前提,開發與保護協調進行,實現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科學規劃協調發展森林旅游開發應該規劃先行,以規劃為指導,才可能避免開發的盲目性、粗放性,實現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1)建立生態旅游評估制度,通過監測和評估,確定當前各森林景區的環境質量和環境容量,作為規劃的基礎依據,并確定游客接待計劃;嚴格控制游客數量,可采取淡季降價,旺季提價等方法;有效地限制游客活動如規定具體區域、具體線路以及游人的活動方式等。(2)將森林區域進行功能分區,重點應是自然保護區。將保護區從里到外分為核心保護區、游憩緩沖區、密集游憩區;游客人數從無到有,依次增加,旅游相關的基礎設施主要集中在最外區,或者在森林景區外圍,減少對森林資源的污染和破壞,最終有利于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3)保持森林景觀的原生韻味,盡量避免現代建筑與生態環境的不協調。在建設必要的房屋設施時,要盡可能地考慮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利用天然原材料,實現與當地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加強森林生態旅游教育增強廣大群眾大自然保護意識是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的必要條件。加強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并規定旅游途中的允許操作行為,使其旅游行為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以有利于環境優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及文化保護。加強森林生態旅游教育主要應從2個方面入手。(1)加強對黃山市當地居民的生態旅游意識教育。各中小學有必要將生態旅游及環境保護的內容作為教學授課內容的一部分,通過學習,讓學生們系統地認識森林生態旅游的內涵,保證黃山市新一代具有扎實的生態旅游和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和舉辦當地居民參與的森林生態旅游的各種宣傳活動,提供機會讓人們加深對森林生態旅游的了解,并最終成為森林生態旅游的忠實擁護者和維護者。(2)加強對游客的生態意識教育,通過多渠道使游客接受環保教育。使其旅游行為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以有利于環境優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及文化保護。提高旅游經營開發者和管理者的環保意識,并通過實行環境責任制和確保其認真落實。
加強人才建設森林生態旅游健康發展的關鍵是人才,是旅游行業的隊伍素質。因此,人才的引進、培養和提高至關重要。森林生態旅游涉及林業、旅游、環保、生物、地理、歷史等眾多學科,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經營管理以及開發高品位、高檔次的森林生態旅游項目和產品,需要有一批環保、管理、旅游、服務等方面的人才。一是要學好用好相關森林、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使之適應森林生態旅游管理的特殊要求;二是要求導游人員必須懂得有關與森林生態旅游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對黃山市資源了如指掌;三是鑒于黃山市目前森林生態旅游后備人才的奇缺和素質偏低的狀況,應加強對在職員工的思想和業務培訓,以強化服務觀念,提升服務水平,適當引進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以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效益和服務質量。
結語
有政府的參與扶持,有社會公眾的廣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證,黃山市的森林生態旅游業一定會朝著健康的方向持續發展。
作者:吳燕蔡群單位:.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林業局安徽省黃山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