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范文精選

      前言:在撰寫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

      [論文關鍵詞]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

      [論文摘要]生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生態環境問題正在演變為當今世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中心問題。加強生態建設,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維護生態安全,破除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對于我國來說,建設生態文明,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與基礎,是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生態文明”思想的提出

      從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西方國家爆發了一場新的社會運動——生態運動。這場運動風起云涌,其影響迅速向全球擴展,最終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1972年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這是世界各國政府共同討論當前環境問題。探討生態保護全球戰略的第一次國際會議,是生態環境問題開始列入人類發展日程的標志。1980年3月,聯合國大會首次使用“可持續發展”一詞。1983年11月,聯合國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聯合國要求該委員會以“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綱領,制定“全球的變革日程”。該委員會于1987年將經過論證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提交給聯合國,報告比較系統地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標志著可持續發展觀的正式誕生。在全球環境繼續惡化,經濟發展矛盾重重的背景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會議通過和簽署了《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這次會議對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高生產、高消費、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及“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進行了否定,可持續發展概念被普遍接受。

      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事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1972年在總理的直接關心下。中國政府派代表團參加了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973年8月中國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1979年新中國第一部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得以通過;1984年國務院成立了環境保護委員會;199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了環境資源委員會;1994年4月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國21世紀日程》,這是中國政府根據1992年6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的精神制定的,它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推出了促進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和政策措施。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的“21世紀行動計劃”。1996年,為進一步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實現到2000年力爭使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劇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區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的環境保護目標,國務院作出了《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2002年。中國政府正式加入WTO,在世界環境與貿易領域發揮建設性作用;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成為科學發展觀的內容;2005年,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國務院又作出了《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在這個決定中,提出了遏制生態退化和加強環境保護的基本目標;2006年3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綱要》中明確提出“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蓖?月,總書記在十六屆六中全會的重要講話中將“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提了出來。2007年10月15日,總書記在十七大的政治報告中強調: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梢?,摒棄工業文明的弊端,走一條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領導人所接受。因此,確立“生態文明”思想,實現人類文明觀的轉型。已勢在必行。

      二、“生態文明”問題的凸顯

      點擊閱讀全文

      生態文明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行,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環境也日益開始惡化,因此為了我們人類自身的考慮,也應該要注意環境的保護,走生態文明的道路。世界各國都很注重生態文明的發展,其中日本環境保護工作世界矚目,分別分析了日本和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現狀,并對此做出了比較。

      關鍵詞:中國;日本;生態文明;循環經濟

      1生態文明的內涵

      所謂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著眼點,是對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揚棄,強調將其人類的指揮成果應用于降低自然資源的消耗和減少對生態系統平衡的破壞,促使在良性的生態循環和經濟循環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

      它的含義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來理解。從廣義角度來看,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態。從狹義角度來看,生態文明是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現實文明形式之一,著重強調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

      2中國循環經濟的發展現狀

      點擊閱讀全文

      生態文明

      [關鍵詞]社會形態;文明形態;文明結構;工業文明;智能文明;生態文明

      [摘要]生態文明不是取代工業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態,而是貫穿所有文明形態(從漁獵社會到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智能文明)始終的一種基本結構。智能文明是繼工業文明之后的一種新的文明形態。只有形成新的生態文明,智能社會才是可持續的。

      在談論到生態文明的時候,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生態文明是繼漁獵社會、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之后的一種新的社會形態,一種新的文明形態;并試圖用生態文明來取代或代替工業文明。其實,這種觀點有值得商榷之處。在實踐上,它有否定工業化和信息化在社會發展中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的一般價值之嫌;事實上,從農業的產業化到工業化再到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不可跨越的一般規律。在理論上,它有混淆文明形態和文明結構之嫌;事實上,工業文明是與漁獵社會、農業文明、智能文明屬于同一系列的范疇(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屬于同一系列的范疇(文明結構)。正像每一種社會形態和文明形態都有其相應的物質文明等文明結構一樣,生態文明是貫穿于所有社會形態和所有文明形態始終的一種基本要求。當然,在反思工業文明的生態弊端、科學走向智能文明的過程中,人類需要建構新的生態文明。

      一、社會形態是劃分人類文明形態的基本依據

      文明是社會的素質、實踐的事情,這樣,社會形態(社會發展階段和社會發展類型的單位)就成為科學劃分文明形態(文明總是處在一定發展階段或一定類型的文明)的科學依據。

      社會形態是一個由多層次的結構構成的整體。社會有機體與社會形態是統一的。在唯物史觀那里,社會有機體說明人類社會是由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構成的整體,突出強調的是社會構成的系統性。社會形態說明人類社會是在社會基本矛盾推動下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突出強調的是社會發展的階段或類型。由此,可以將“五種社會形態”看作是社會形態的總體規定。同時,社會基本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殊規定,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從一個特定的層面上推動、反映和表達著社會發展的階段或類型。這樣,在反映社會形態構成的具體性、多樣性和特殊性的過程中,就形成了以下具體概念:(1)經濟的社會形態。這是指具有特殊規定的社會分工和交換所構成的社會形態的經濟層面(階段和類型)。由此,可以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劃分為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和產品經濟社會等幾個階段或幾種類型。(2)技術的社會形態。這是指具有特殊規定的生產力尤其是科技進步所構成的社會形態的生產力(科學技術)層面(階段和類型)。由此,可以把人類社會劃分為漁獵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智能社會(知識社會或信息社會)等幾個階段或幾種類型。與此相應,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智能文明(知識文明或信息文明)就成為基本的文明形態。(3)政治的社會形態。這是指具有特殊規定的政治關系所構成的社會形態的政治層面(階段和類型)。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和表達。根據生產者與勞動資料的關系,可以把人類社會劃分為原始社會(無階級的社會)、私有制社會(階級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階級消亡了的社會)等幾個階段或幾種類型。(4)文化的社會形態。這是具有特殊規定的文化發展所構成的社會形態的文化層面(階段和類型)。馬克思根據由普遍交往所形成的“世界歷史”的情況,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劃分為“民族文學”(以民族的或地域歷史為基礎)和“世界文學”(以世界歷史為基礎)兩個階段。此外,唯物史觀還根據人的發展狀態把人類社會劃分為人對人的依賴、人對物的依賴、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幾個階段,等等。從根本上來說,這些具體的劃分都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結果,都是統一于社會基本矛盾及其推動社會發展過程中的。

      點擊閱讀全文

      生態文明綠芽萌動

      xz一望無際的蘆竹林,郁郁蒼蒼地蔓延到水邊,白鷺悄然駐足,游魚時而劃出道道波紋,野鴨飛快地從水面掠過……

      這是山東南四湖一片旖旎動人的濕地風光。然而就在3年前,這里還是成片的麥田和豆田。大規模的圍湖造田和四面八方注入的工業污水曾使南四湖的生態環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

      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充當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通道,其水質直接決定東線工程調水的成敗。

      從扼住上游工業污水源頭,到修復數萬畝生態濕地,再到大面積退耕還濕,近年來,南四湖流域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南水北調水質保衛戰”,一條“綠色生態長廊”正沿湖岸延伸,昔日湖水澄碧、紅荷映日、漁帆點點的美景正逐步再現。

      南四湖地處山東省南部,由微山湖、昭陽湖、南陽湖和獨山湖連接而成,面積1266平方公里。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大規模的圍湖造田,使南四湖約38萬畝濕地遭到破壞,水面縮減了近1/5。

      在加快治理上游污染源的同時,2005年,山東省在南四湖流域污染最嚴重的新薛河入湖口開始“退耕還濕”嘗試,從南方引進濕地作物蘆竹推廣種植。政府對退耕農民給予生態補償,并與3家造紙廠簽訂保護價收購合同,第三年蘆竹進入豐產期后,農民每畝收入可達750元左右。

      點擊閱讀全文

      生態文明論文:珠江生態文明建構設想

      本文作者:楊志普孔運梅梁建鋒作者單位:東莞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

      提高認識,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改革開放后珠江口工業文明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破壞和沙漠化等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人與自然都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與自然不存在統治與被統治、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諧共處、共同促進的關系。人類的發展應該是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當代人與后代人的協調發展。因此,必須提高認識,講究生態文明,牢固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觀念。珠江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首先要從轉變觀念做起。

      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水生生物資源恢復

      改善珠江口生態環境,促進水生生物資源恢復,是珠江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前提,也是珠江口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的推手。

      1加強海洋環境監測與評價

      點擊閱讀全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亚洲中文无码mv|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一级电影|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亚洲色www永久网站|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亚洲456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亚洲夜夜欢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妓女影院|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