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礎設施污染防控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確定準入園區企業篩選
赤湖皮革園集控區東面、南面靠臺灣海峽,周邊附近最近的亭里村距離有1800m,周邊沒有敏感點,選址較為合理。園區首先定位為皮革生產專業園區,按照“總量控制、分期推進、逐一審批、寧缺勿濫”的原則,提高入園企業的門檻,淘汰產能低于30萬標張/a的企業,堅決清退或關閉不符合準入園的企業。從原有64家入園企業中嚴格篩選12家作為首批入園企業,產能達650萬張,已全部通過省環保廳環評審批,其中瑞森公司為上市企業,泰慶公司是全球最大皮革集團企業。這此企業達產后產值80億元,稅收可達4億元。
2打造好園區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
園區已投入土地開發費用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約8億元。土地統一規劃統一平整統一招商,水、電、路、污水集中處理、集中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園區管排污管網、深海排放管道、排洪防護附屬設施等也均已竣工,并交付使用。
3做好污水、廢氣、固廢污染的防治
集控區實行“四集中,三統一,一控制”的防控措施。“四集中”為廢水集中處理、廢水集中深海排放、固廢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清運。“三統一”為園區統一供水,統一供電,統一供汽。“一控制”為污染物排污實行總量控制。
3.1廢水污染的防控措施含鉻廢水、含硫廢水、綜合廢水和員工生活廢水、雨水統稱“五水”,所有入園的皮革企業實行“五水分流”分治及車間、廠區、園區“三級防控”措施。車間防控主要從源頭控制,生產車間要求高濃度含硫浸灰廢液、含鉻的鉻鞣廢液循環回用,其余的分質分流后,要求廢水中鉻、硫污染物必須于車間或設施出口處理達標,達標后的廢水納入綜合廢水由自建污水站進一步治理;廠區的防控即為廢水中污染物于企業內污水處理站自行處理,各污染物的排放濃度符合園區的納管標準后方可排入園區的管網進入污水處理總廠;污水處理廠進一步深化處理,處理后廢水部份回用生產企業,部份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排放標準后進行深海排放。由于染色加脂工序的廢水偶爾會有鉻超標,園區為確保鉻污染物在第一車間達標和綜合污泥不是危廢,特別要求制革企業必須把染色加脂廢水納入鉻水預處理系統處理和監控。
3.2大氣污染防治
3.2.1園區統一由供熱站供蒸汽,該供熱站的鍋爐配套爐內、爐外脫硫環保設施,并安裝廢氣在線監控設備,燃煤產生的廢氣治理可控性強,處理較為徹底,可避免園區內煙囪林立,廢氣面源難治理,對周邊大氣產生影響。
3.2.2企業生產工藝廢氣防控工藝廢氣主要來源于三方面,一為磨革產生的含粉塵廢氣;二為涂飾工藝產生的含非甲烷總烴廢氣;三為去肉、浸灰脫毛等前處理工序,原皮倉庫,污水處理設施,固廢臨時場所等部位散發的含硫化氫、氨氣的惡臭氣體。磨革廢氣由袋式除塵裝置處理、涂飾廢氣采用水和活性炭吸收裝置處理。制革企業的污水處理站、原皮庫、水場車間都分別建設惡臭廢氣收集處理系統,污水處理站的調節池、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提升格柵、污泥房等惡臭點源部位都采用封蓋隔離密閉,通過引風機收集送至惡臭廢氣處理設施處理;原皮庫采用低溫冷藏、庫內負壓并配套卸貨廊橋抽氣等惡臭廢氣收集系統;水場車間采用在去肉片皮工序封罩抽氣、鼓內抽氣等方式收集惡臭廢氣。惡臭氣體經抽風集氣裝置收集后采用傳統工藝“酸式吸收+次氯酸鈉氧化+堿式吸收”化學除臭法進行處理。
3.3嚴格管控防腐防滲工程制革企業的鉻鞣區、化料區、危化品庫、危廢暫貯場所、污水處理設施的集水井、調節池、事故池以及相應管溝的防腐防滲工程和隱蔽工程實行重點監理、規范施工、建檔備案。
3.4固體廢物的分別集中統一處理園區綜合污泥焚燒中心依托供熱站建設,設備配套已到位;園區配套的鉻泥危險廢物處置項目由福建微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采用解毒固化的處置工藝,處理鉻泥及廢毛屑100t/d,綜合利用廢油脂150t/d;此外漳浦銀邦環保有限公司配套建設的年產2000t工業半成品油脂生產項目也已通過環評審批,在抓緊建設。園區內這些配套項目落成后,皮革企業產生的普通污泥、鉻泥、皮屑、毛渣、油脂等廢物能就地得到消化處理,可避免廢物運出區外,對環境產生影響。
4強化環境監控監管措施
按照《赤湖皮革園區皮革企業建設期間環境監管實施方案》,聘請華僑大學對在建項目實行環境工程全程監理,環境監理公司嚴格實行先設計后施工和一廠一檔、一日一查制度,從車間及隱蔽工程抓起,強化管道管溝、防腐防滲、防臭除臭等環保設施現場監理,保證污染防治工程質量和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同時在園區設立赤湖環保分局,分局設置環境監控中心和中心實驗室,便于環境就近監管;園區污水處理廠、供熱站和所有皮革企業的污水處理站都在規定位置安裝在線監控設備和視頻監控儀,與分局環境監控中心聯網,實時監控,并與省、市環境信息中心對接聯網。
5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和環境應急
預案園區所有皮革企業建設,環保設施配套到位完成后,必須按照規定組織編寫、評審環境應急預案;企業在環保設施、環境監理和環境應急預案都落實后,須通過市環保局核查同意后方可投入試產。
6集控區衛生防護距離和環境風險防范工作
(1)禁止在園區周邊2km范圍內建設居民住宅等敏感項目。(2)在園區與亭里村之間,以及道路兩側種植木麻黃和相思樹,形成綠化隔離帶,隔離帶距離最近村莊亭里村1800m,滿足規劃環評中衛生防護距離的要求。(3)在園區內和周邊按照規劃環評的點位要求設立了7個地下水監測井,對園區地下水質進行跟蹤監測。(4)組織編制集控區環境應急預案并加強環境應急演練,實現車間、企業、園區的三級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和區域聯動協調機制。集控區總體規劃,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規范企業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技術,按照高技術起點、高標準、環境友好型綠色園區的整體目標,污染防控措施逐步得到落實與完善,為我省做大做強皮革產業,打造“全國一流綠色皮革示范園區”奠定了基礎,逐漸成為國內皮革行業典型示范園區。
作者:張順圍單位:漳浦縣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