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3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服務理念的轉變
以往,圖書館一直習慣把藏書作為“立身之本”,沒有把讀者及其需求放在應有的位置上,認為圖書館藏書是主體,讀者是客體,圖書館提供什么,讀者就得接受什么,形成“以書為本”的服務模式。顯然這樣的服務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工作需要。首先,互聯網極大地補充了傳統館藏的不足,引入了豐富的外部虛擬館藏,使得圖書館把工作重心從藏書建設轉向如何通過多方存取社會信息資源以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從“以書為本”向“以人為本”,這種服務理念的轉變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應對新形勢下市場競爭的需要。
1.2服務模式從“1→n”變到“n→1”,服務半徑從“館內服務”到“遠程服務”
“1→n”模式,是指傳統圖書館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文獻信息傳播是1點對多人,即一個圖書館同時對應無數個讀者。這種模式本身就注定圖書館陷入“館藏不夠用,因而不斷擴大館藏卻還是不夠用”的“圖書館陷阱”,同時圖書館也永遠擺脫不掉資源保障體系不完善的困境,進而也永遠擺脫不掉服務效益低下的困擾。“n→1”模式,是指多個圖書館或信息資源集散地共同對應1個讀者。讀者可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獲得所需信息,而且所得到的信息只是原信息的電子拷貝品,不存在由于多人共同使用而發生沖突問題。在這種模式下,讀者可任意選擇訪問任何一個圖書館或信息源,充分享受資源共享的便利。傳統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基本上是以能夠親自到館的本地讀者群為對象,其服務半徑也基本局限在封閉的館內陣地服務。而在網絡條件下,由于電子郵件、文件傳輸、遠程登錄等技術的保證及“n→1”傳播模式的建立,讀者在取得信息服務時不必關注圖書館離自己有多遠,只要具備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終端或遵循Z39.50之類通信協議的遠程讀者,都可以成為任一圖書館的服務對象。這些遠程讀者構成圖書館的“虛擬讀者群”。
2網絡環境下對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幾點建議
2.1改變信息資源結構,加大文獻資源數字化
配置結構的改變就是要合理配置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加大文獻資源數字化,這樣即可滿足快速存取的需要,又能隨身攜帶、方便閱讀。
2.2提高館員素質,培養信息服務能力
網絡環境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提出高水平、高質量的要求,必然對圖書館員的知識結構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圖書館必須有適合網絡環境的專業人才。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對圖書館員的專業培訓,培養既懂數字化、網絡技術,又懂圖書館學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適應用戶需求,提供高質、高校的現代信息服務。
2.3開展網上讀者培訓工作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培訓逐漸成為高校圖書館用戶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時間安排,挑選自己所學的內容。圖書館可將培訓內容制成多媒體教學課件,鏈接在圖書館主頁中。
2.4開展虛擬參考咨詢服務
虛擬參考咨詢服務突破了傳統參考咨詢服務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提取或獲取信息,是一種更為靈活的信息服務和信息獲取方式。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員除了開展與讀者面對面的咨詢服務以外,更是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網絡交流軟件開展在線的、實時的虛擬參考咨詢服務,館員與讀者可進行即時的文字交流或語音視頻交流,解答讀者有關圖書館資源與服務相關內容的咨詢。網絡環境為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機會,圖書館應抓住這個機會,賦予圖書館服務新的內容和方式。圖書館要利用網絡的技術優勢,拓寬服務領域,形成新的服務模式,為高校的教學、科研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作者:張琦單位: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圖書館
第二篇 一、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新特點
(一)館藏內容多樣化。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各種信息資源如過江之鯽般涌現,使得圖書館以傳統書籍為主的館藏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館藏文獻改變了傳統的印刷型書本為主的單一形式,而大量增加了能夠反映現代科技成果的信息資源,如電子磁盤、光盤和高清硬盤資料等,不僅存儲的信息資源量大,而且占用空間小,更加易于保存和交流,網上的資源共享也為圖書館的館藏錦上添花,這就使當代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呈現出多樣化的文獻資源環境,而且網絡化和數字化的館藏將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二)服務方式的網絡化。隨著現代網絡技術在圖書館的普及應用,高校的讀者服務工作從傳統的比較被動單調的模式,轉變為形式多樣的交叉服務,也就是說,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將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借還書籍,而是主動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同時讀者也可以通過聯網計算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進行檢索和信息瀏覽,這樣就大大提高了獲得信息的效率,節約了讀者的時間。
二、服務理論創新
(一)創新意識的培育。一個社會要想持續發展,創新必不可少。對于圖書館工作,創新也一樣重要。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必須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才能從自己的實際工作出發,時時刻刻保持創新意識,并且在這種創新意識下推動圖書館事業的快速發展。圖書館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圖書館管理員承載,只有圖書館管理員具備了創新的思維才能成為優秀的管理員,才能推動圖書館管理工作的進步。圖書館管理員需要結合工作實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能夠嚴格律己,舉一反三,圖書服務工作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
(二)服務觀念的轉變。要想得到讀者的認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創新必須建立在先進思維的基礎上,實現從以靜態的“目的是看好書,管好書的服務”,向動態的“面向讀者我們能夠做些什么才達到最優服務水平”的轉變,順利完成服務觀念的過渡。具有創新意識的新一代館員必定能夠做到換位思考,以讀者為中心,擺正自己在圖書館工作中的位置。傳統的圖書館讀者服務思想重藏輕用,非常重視對藏書的管理,常常有讀者想閱讀某些珍藏版而不得的現象,給人以本末倒置之嫌。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狀況,首先要做的就是徹底轉變服務觀念。第一,提升信息獲取的便利性。圖書館可以面向社會辦管,通過開放圖書館資源、開架閱讀或者是圖書館之間的信息共享等方式,轉變圖書館的辦管方式,為廣大讀者提供閱讀的便利性,這也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界追求的重要目標。第二、加強服務意識的轉變。即在思想上以讀者的需要為本,行動上以讀者滿意為服務目標,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都是圍繞著讀者這個中心。第三、從單純的借還書向具有豐富內涵的信息服務轉變。即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是充分的考慮了讀者的生理,心理各個方面的需要的便利。這些服務可以是講座、學術交流、專業輔導、各種展覽等,通過這些積極健康的方式提升教育服務活動的便利性。
(三)強化信息服務意識。信息機構向用戶提供信息的過程,我們稱之為信息服務。而信息服務業我們可以將其認為是通過對信息的手機、整理、加工等方式大量的向客戶提供信息的過程。信息服務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我們探討的圖書館信息服務。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圖書館管理都是那種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的工作,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無時間地域和內容限制的提供給圖書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人們在網絡時代的沖擊下,面對大量的社會信息,不知道如何取舍,這看似是一種威脅實際也是一種機遇。圖書館管理工作可以把握機會提升自身的信息服務水平。但在提升水平時需要注意的是從員工思想上提升信息服務觀念,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視了,才能進一步深化信息服務的內容,占據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在信息服務中有利位置。
三、服務內容創新
(一)網上信息服務。網絡時代圖書館都建立了自己的主頁,讀者可以直接從主頁進入到某個特定圖書館的界面,從而獲取常規性的服務。圖書館的主頁涉及到圖書館的介紹、各種圖書資源等信息,讀者還可以查詢所需書籍。為提升服務水平,圖書館建立了網上服務環節,讀者可以通過郵箱或者QQ等方式與服務人員聯系,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享受到專業人員的便捷服務。
(二)信息技能培訓服務。中國人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由于信息大爆炸導致的信息泛濫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當今圖書館讀者面臨的更多的問題是如何在無窮無盡的信息大海里的迅速撈到自己需要的那條魚。根據因地制宜的思想,圖書館結合自身實際,根據不同讀者的水平開展信息培訓,通過培訓幫助讀者更加便利的尋找自己所需資源,增強信息服務水平。因此,信息技能培訓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圖書館管理人員的一個重要項目。
(三)定題服務。網絡時代,讀者對圖書館的要求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他們已經不滿足于獲得一些泛泛的知識信息,而是要求圖書館能夠提供向精確定位導彈一樣的準確信息以節約時間成本,希望通過高效的方式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高校圖書館應為特定的讀者開展編譯、文獻歸納等服務。
(四)網上咨詢服務。網絡環境下的參考咨詢工作,用戶無論在何時何地,通過電子郵件與圖書館客服聯系就可以享受到周到細致的服務。這就要求圖書館在客服人員的安排方面要配備精兵強將,否則會浪費大家的時間和精力。
(五)建立特色數據庫。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建立自己的網站或者數據庫,這樣可以使得自己的網站或者數據庫更加具有特色。一是發揮館藏特色,要根據服務對象的切實需求以及本館的文獻資源以及其他軟硬件等現實條件,優化資源配備,盡可能做出自己的獨立特色。二是根據本校的專業優勢和強項學科以及本館的文獻資源的實際情況,建立專題數據庫。
四、專業人員和技術的創新
圖書館管理工作要通過提升軟件和硬件兩個層面來提升技術創新。硬件主要是指圖書館的各項設備的維護、升級,提高設備的工作效率;軟件主要是指管理人員的信息服務水平。
(一)高校圖書館只有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才能發揮人員在網絡環境下的創新意識。如果沒有過硬的信息基礎設施,信息服務根本無從談起,建設的著力點在于信息資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圖書館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是圖書館創新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大中院校圖書館應重視培養敬業愛崗的高綜合素質型人才,把他們安排到重要的崗位,盡可能做到人盡其才。不僅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和提高,鼓勵終身學習,也要引進必要的專門人才,給圖書館增加新鮮血液。
(二)圖書館的硬件設備需要通過升級或者技術創新才能實現擴充數字資源的目的,才能實現跨庫檢索。如果不能對高校圖書館的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那么這些都是空談。跨庫檢索的特點是館藏數碼化、操作程序化、傳輸電子化、存貯便捷化、平臺共享化和結構網絡化。圖書館技術創新工作主要由四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智能化搜索。只要用戶確定了要搜索內容后,系統能自動地實現無差別化的快速查詢,將所需信息經過系統自動處理之后反饋給客戶。這種服務系統不僅能夠滿足客戶精確查找資料的需求,而且還能夠提供個性化服務;二是服務資源整合系統。資源整合系統可以對紙質、數字資源、館藏等不同類別的資源進行整合;三是服務監控系統。按照質量體系文件建立質量控制體系,形成對圖書館和用戶之間層次明確,責任清晰的質量控制,發現疏漏及時改進,并及時與用戶交流;四是互動咨詢,通過電子郵件等網絡方式與客服人員進行互動交流,還可以利用圖書館提供的平臺軟件,在特定的時間進行問題的咨詢與解答。
五、服務管理創新
服務管理的創新既是對人也是對事,即對不適應網絡環境的落后因數進行改革,以期形成適應新時期高校圖書館需要的服務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解放生產力。
(一)改革管理制度圖書館現有管理制度最為人所詬病的毛病有:定位不清晰,管理機制不靈活,主動服務意識不強,消極被動思想嚴重等,不能充分滿足網絡時代客戶對于信息服務的需要。對于圖書館管理者制度的改革要有所側重。改革需要引入人文意識和精神動力,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把那種不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激勵機制進行有機改革,例如改革只重視物質激勵的激勵制度。充分尊重人的全方位需求。圖書館從事管理制度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以實現人的內在價值、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激發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創新意識。
(二)革新制度。在我國圖書館的歷史悠久,很多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我們需要結合網絡新環境,對制度進行創新性改革,以便提升圖書館管理制度的時效性。這些制度包括機構配備、工作程序、獎勵制度,規章制度要分工明確,職責分明,通過制度革新,將圖書館管理工作納入到科學化的管理軌道中。
六、組織結構創新
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內涵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已經發生改變。這些服務內涵包括服務方式、服務內容和服務機制。隨著這些服務內涵的變化,圖書館的組織架構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架構的創新。圖書館組織架構的建立需要在人事制度、部門配置等方面進行調整,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同時由于部門細化,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推廣和實踐。從而改變館員的固有觀念和思想。此外,還可以在館內大搞在職培訓,一方面提高館員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促成全體工作人員都參與到創新服務當中。再者,服務組織的構建必須以服務客戶為核心,這與傳統的圖書館組織結構的目標不一樣。在服務組織的構建中需要將知識管理與系統運行相結合。通過部門調整、資源整合,使得組織更加適應環境的變化,保持組織旺盛的生命力和創新力。圖書館的基本宗旨是服務客戶。在新時代、新網絡的大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只有與時俱進,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帶來的機遇和調整,才能在服務職能、內容等各個方面不斷創新,才能在信息服務業中得到生存和發展。(本文來自于《南方論刊》雜志。《南方論刊》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彭朝暉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圖書館
第三篇 一、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新特點
(一)讀者閱讀方式多元化、個性化
隨著網絡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高校圖書館傳統的工作流程將被逐漸打破,文獻、信息資源的采集、整序、利用以及其服務方式都將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讀者的借閱、咨詢、續借、查新、文獻的催還、館際互借等服務除了進館辦理外,還可以通過校園網內任意一臺計算機終端或手機進行。高校圖書館專業參考咨詢館員隊伍的設立以及圖書館WbeZ刀技術的應用,圖書館個性化參考咨詢、個性化信息預約、個性化特色數據庫等等,將更是彰顯了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特色與模式。
(二)服務形式的無限化、開放化
傳統圖書館的文獻資料利用受時間和空間嚴格的限制,文獻資料的利用不夠充分,嚴重影響了高校圖書館職能的發揮。隨著網絡數字技術的發展,讀者通過網絡可以開展遠程登錄、目錄查詢、數據遠程檢索、圖書續借與預約、館際互借、專題詞論、信息檢索或者網上咨詢、圖文信息、電子論壇、遠程電視會議等服務項目,可以獲取更多的電子文獻資料,得到更多的信息咨詢服務,彌補了紙質文獻的不足。
二、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應對措施
樹立開放的創新辦館觀念,重視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在傳統觀念中,書本位的觀念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所藏文獻冊數是衡量圖書館水平的重要標準,以自我封閉式辦館理念作為行動基調,左右了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的行為與手腳。網絡時代改變了傳統的館藏結構,館藏既包括現實館藏也包括虛擬館藏,拓寬了信息采集渠道,信息價值觀逐漸被人們接受并得到重視。高校圖書館之間應該通過對文獻、信息資源的整合與重組,使之成為高質量、高水平、高智能含量的文獻信息資源,我們應緊緊抓住這個發展機遇,充分利用高校圖書館的一切資源服務讀者。只有這樣高校圖書館才能成為廣大師生深化專業發展水平的堅強后盾,增強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提高文化素養的精神家園。
(一)重視文獻信息的廣度深度開發,提高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網絡化與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人們可獲得的文獻信息與日俱增,文獻信息類型也是多樣復雜,如何在文獻、信息的海洋里尋找實用有價值的文獻信息,這將取決于讀者獲取文獻信息素質的高低,同時也將反映了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采集、加工、儲存、組織利用的管理服務水平。從讀者角度講,高校圖書館服務就是要對讀者進行信息價值意識的培養,樹立/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財富等信息價值觀念。要讓采集進館的文獻信息有序,就是要讓采集進館的文獻信息盡可能實現多途徑檢索與多途徑獲取,除了努力建設購進國家級數據庫外,對那些購進館的緊俏文獻資料(如四、六級英語、公務員考試、考研考博文獻資料等)應構建自建數據庫,供讀者多途徑檢索多途徑使用。在采集文獻資料的途徑上應以預定為主,其它途徑為輔的政策,還有就是建視聽資料室,以及視聽資料建設應在圖書館建設范圍內。
(二)重視館員綜合素質培養,不斷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管理過程已逐步向遠程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高校圖書館工作方式、內容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對圖書館館員來說是一個更高的挑戰,對館員的業務、知識結構等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擁有一支適應網絡環境的圖書館專業人才隊伍,館員是當代高校圖書館最重要的資源和首要財富。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做好圖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次應具備現代化的服務技能和管理方法,圖書館管理人員不能只熟悉圖書借還,而應該是二、三次文獻信息的組織者、開發者。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特長,才能為讀者的提供較深層次的文獻信息服務。
(三)加強高校圖書館環境建設,彰顯高校圖書館教育功能環境是培養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美觀典雅的圖書館建筑物,整潔安靜的閱覽環境,豐富的館藏及濃郁的文化氛圍都在對廣大讀者綜合素質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它是高校圖書館達到隱性教育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在網絡時代,由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和運用,讀者將自主直接地面對各種信息資源,圖書館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對于廣大學生讀者的教育十分重要,通過營造有利于讀者身心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使廣大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繼承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和諧的人文環境,還能增強改善讀者與讀者、讀者與管理者之間的人際關系,使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得到真正的發揮。
作者:劉洪單位:淮陰工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