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調整完善課程設置
畢業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是通過畢業設計課題設計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的專業理論素養與綜合設計水平在設計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提升,從而為學生步入設計行業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不僅需要對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式等各個環節進行相對科學、合理、有效的研究、組織、把握之外,也要根據現代設計的實際變化與需求,在課程的選擇、配置等方面做出適時的調整和完善,理順課程間的相互銜接、鋪墊,以提升本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感到學生設計作品平庸、缺少文化內涵以及抄襲現象嚴重,一直是困擾畢業設計教學質量提升的難點和頑癥。誠然,學生缺少生活積淀與社會實踐鍛煉是一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對設計本質內涵的理解。雖然,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一直貫穿在四年的專業教學過程之中,但為了凸顯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在現代設計教學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我們認為有必要專門開設相關的課程對此進行強化、提升。為此,在前些年的兩次教改中,根據學院室內設計專業的實際情況,在課程設置方面做了相應的調整和完善。在三、四年級分別增設“現代室內設計經典案例解析”“設計與研究”兩門課程。通過室內設計思維與方法的理論講授和對經典設計案例的解析、點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創新思維的本質是求異思維,只有不斷拓展自己的藝術視野,更新設計觀念,增加個人的生活積淀,才能以獨特、敏銳的藝術視角在生活中捕捉設計靈感,并通過一定的設計語言、形式、方法及程序,實現自己的設計創意和藝術主張。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兩門課程的開設不僅使學生對創新設計的思維特征和表達方式,設計語言與表現手段以及科學合理的設計程序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畢業設計教學進行前期的理論鋪墊和設計準備,理順課程間的教學銜接與秩序,形成一個較為完善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從而有效提升畢業設計課程的教學實效。
二、把握教學環節重點
畢業設計教學體系是由諸多環節構成的。組織教學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它對于實現課程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組織開展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發現、挖掘、拓展作品的設計主題,彰顯作品的文化內涵,就成為本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室內設計是圍繞著“人”而展開的既具功能性又顯藝術性,兩者完美統一的室內空間環境的創造活動,它不僅要滿足人們不斷增多的物質欲望,也要滿足人們多元性的審美追求,室內設計正是通過融入一定的主題來表達空間的“思想內涵”與“情感語言”。因此,可以說“主題內涵”是設計者在創意過程中,最能體現其設計品質的重要環節。
(一)注重設計作品的主題挖掘
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常常為找不到空間設計的“主題”而感到茫然和困惑,或者一味地效仿人們已熟悉的某些“主題”、某種“風格”,或者抄襲、剪貼他人的作品,這樣的設計顯然缺乏原創性和鮮明的“主題”立意。為此,我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對畢業設計主題的選擇與把握這一環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嘗試探索。
1.運用案例解析方式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室內設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創意的產生來源于一定的主題設定,而主題的設定則源于對基本元素概念的選擇、把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綜合多元的思維方式,對所有與課題設計有關的資料,特別是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資料進行收集、分析、歸納、篩選,進而從中提取捕捉到最能體現其課題本質特色的設計主題,成為本課程教學需著重考慮和解決的一個難點。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一改以往簡單而枯燥的說教方式,有目的的選擇一些經典工程設計案例進行生動、細致地分析、點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案例分析、點評活動,一方面使學生從名家大師的設計實踐中了解、感悟其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捕捉設計元素,并通過怎樣的設計方式完成自己的藝術創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提升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名家大師的經典設計案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他們畢業設計的創造潛力與設計欲望。
2.組織學生進行設計前的社會調研和考察。調研、考察的目的是要學生關注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藝術想象的土壤,沒有生活就沒有藝術想象,沒有藝術想象也就沒有藝術創造。藝術創造必須依靠生活中所積累的大量感性材料,感性材料積累越豐富,想象也就越活躍、越自由,設計也就越富有創造性[2]。因此,我們要求學生不僅關注自己熟知的都市生活,還要研究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以及自然生態環境。在不斷地感受和研究中,努力尋找和捕捉設計的靈感與符號。從而有效地增強設計作品的原創性和獨特感。如2011屆的一位學生在調研考察中對薩滿文化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對此,教師因勢利導,鼓勵其在了解薩滿文化的歷史發展變遷和文化特點的同時,收集更多的視覺形象原始資料,并從中捕捉到設計的元素和符號。通過參觀博物館及對影像、實物及圖文資料的進一步分析、研究,使該生對薩滿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在與指導教師的不斷溝通與討論之中,該生將神秘、質樸、厚實作為其設計的核心和切入點。并依據空間的功能性質特點,將薩滿服飾、器具、石人柱及游牧生活器具等形象元素,通過打散、重構、轉換等設計手段,與虛擬的建筑空間結構和形態進行了巧妙的設計安排,在陳設、光色的環境氛圍襯托下,較好地營造出一個具有民族特色與原創意味的休閑空間,受到了觀者的好評。
(二)提高設計作品的創意表達
有了一定的主題,如何延伸、拓展并將其融會于室內空間的設計之中,便成為創意表達的關鍵。所謂“創意”,就是“創造出能夠解析人的精神世界并富于強烈藝術氛圍的室內時空環境”。一般來講,室內設計的創意表達常常要借助于空間布局、空間形態、光色組合、材料搭配和陳設裝飾等空間表達綜合要素之間的權衡,以及各要素間的主從呼應和張弛有度的協調。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我們發現在諸多的表達要素中,空間形態和陳設裝飾是提升創意表達最為有效地兩個設計環節。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室內空間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因素更多的是依賴空間形態和陳設裝飾來傳遞、呈現的。
1.主題與空間形態的塑造。空間形態是依據主題內涵需求和空間結構尺度,運用規則或不規則的抽象幾何元素與不同質地的材料結構而完成的造型樣式,它可借助主題內涵的需求而呈現出不同的空間形態,或表達陽剛、凝重之感,或展現陰柔、靈動之美;或嚴謹,或活潑,如此等等。正是由于這種空間形態上的變化,給人帶來不同的生活體驗和心理感受。因而,空間形態的設計對于作品主題立意的表達與空間總體框架的構建起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2.主題與環境氛圍的營造。環境氛圍是室內設計通過空間形態造型、光色材質運用、陳設選擇搭配等多種表達要素權衡與協調而最終形成的一種空間藝術氣氛。在這之中,陳設藝術的設計、把握尤為重要。陳設藝術除了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功能性陳設)之外,其更多的是傳遞出一定的文化品質和內涵。因而,室內陳設藝術設計、把握的如何,直接關系到觀者對設計作品中文化內涵的理解。所以,如何幫助學生依據其設計主題與氛圍需求,合理設計、選擇、搭配陳設藝術的種類、樣式、材質、大小、位置等,就成為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和把握的環節。例如2010屆的一位學生選擇《巖畫藝術館空間設計》作為其畢業設計創作選題。在輔導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該生依據設計主題和現代藝術展館空間的特點需求,充分運用現代設計理念與設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位置、不同手法的現代陳設藝術樣式,將古老的陰山巖畫藝術風采呈現在觀者面前,使觀者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現代空間中,領略中華古老文化的藝術熏陶與心靈震撼,收到了良好的設計效果。該作品2010年獲第八屆中國室內設計雙年展新人獎二等獎。
三、改進教學方法手段
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關鍵。不同專業、不同課程都有其不同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室內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既有一定的人文性,又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而畢業設計作為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而進行的設計課題活動,同樣呈現出較強的實踐特點。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依據室內設計的專業特點和課程要求,打破常規,靈活運用恰當、合理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以提高本課程的教學實效。
1.組織市場調研,延伸課堂教學。市場調研活動是畢業設計課堂教學的延伸方式,其目的一是使學生充分了解市場變化需求,使設計具有針對性;二是通過市場調研,完成畢業設計所擬設計項目的整體環境、背景、功能等資料的收集考察,并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進而確定畢業設計作品的方案計劃。因此,市場調研不僅是畢業設計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實踐環節,同時,也使學生在廣泛的社會接觸、了解過程中,能充分把握室內設計的發展動態和市場需求,在瞬息萬變的社會大背景下,理清設計思路,明確自己的設計方向。在市場調研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參觀實際工程項目和參與工程項目實踐等方式,并讓學生在實踐中將所收集、感受到的信息資料和心得體會撰寫成市場調查報告,并將市場調研報告納入到畢業設計課程量化評定考核之中,以提高市場調研實踐的質量和成效。
2.轉換教學角色,變被動為主動。教學就是教與學,在兩者的關系中,教者往往是主導者,學者則是被動者。在傳統的畢業設計課程教學模式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提出教學的具體內容和相關要求,然后學生按照限定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擬定畢業方案設計,任課教師則根據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輔導或集中的點評。在此過程中,學生常常處在一個被動的角色,因而很難有效地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我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嘗試采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導向的主動探索型教學模式。其特點是:學生作為設計課題實踐的主體,依據課程教學的總體設計內容和要求,在課題調研、分析論證、主題立意以及制作表達等整個過程中,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設計實踐。在設計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通常要制定二至三套畢業設計預案,并各自組成不同的小組進行相互間的分析、討論。在此過程中,通過學生間設計思想的反復交流與碰撞,使他們各自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案得到不斷地拓展和提升。這種教學方式的實施,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感、創造感和自信心,也使他們充分體驗了不同的設計思路、設計語言、設計形式以及設計與生活、社會的相互關系。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則主要發揮啟發、引導、歸納及評價的作用。總之,室內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是由諸多環節而構成的完整教學體系,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實踐,無疑都會對畢業設計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和作用。僅2010年至2012年三年中,在自治區及全國舉辦的各類室內設計大展中,學院室內設計專業就有二十余名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獲得大獎。教學實踐成果表明,我們在近幾年畢業設計教學實踐中的一些舉措和探索是有效的。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用新眼光、新思維去審視我們的畢業設計教學實踐,遵循現代設計教育的規律和特點,與時俱進,大膽創新,通過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出既符合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特點又順應當今人才需求的畢業設計課程教學體系,以實現畢業設計教學的總體目標。(本文來自于《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海建華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