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德育課教學問題設計策略例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創設情境,設計問題,激發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而創設有趣的情境,一方面能集中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開頭,我以一首具有諷刺意味的《沁園春霾》引入,學生由于學過《沁園春雪》,如今再讀這首,覺得好玩搞笑,同時對北京的環境污染多多少少有所耳聞。大家的興趣一下高漲起來,再來根據材料設計問題,談環境污染現象。所以創設好的情境,圍繞情境設計問題,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情境是為問題服務的,問題是為教學服務的。所以情境要與教學內容有關聯,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根據情境設計的問題能引出所學的知識,為教學起鋪墊和導入作用,讓理論與實際有效結合。
二、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問題,激發思考
問題的設計最終都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師的問是為了學生的學。所以問題必須緊緊圍繞要學的知識展開,讓問題引導學生學。本課的重點在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在教學片斷二中,我選擇了一個熱點話題:浙江企業家懸賞20萬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我設計四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其問題內容都是談解決污染的措施,只是角度不同,讓同學們學會即從自己的角度思考,也學會換位思考,來尋求解決污染的方法。由此可見,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為教學內容服務。
三、貼近生活,設計問題,產生共鳴
德育課的理論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我們在學習時不能生搬硬套,要把理論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產生思考的動力,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比如“浙江企業家懸賞20萬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學生對環境污染也是憤恨的,可能對局長也是抱怨的。學生在情感上是反對環境污染的,但是憤恨抱怨沒有用,只有改變才行。那么如果你是局長你會怎么辦?讓學生換位思考找出解決之道。所以在設計問題時,不能空泛,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思想要表達。
四、恰當定位,設計問題,難易適中
問題設計的簡單,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結論。這兩種情況一方面浪費教學時間,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問題設計要難易適中,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說:作為個人,應該如何保護環境呢?學生就可以從學校,社區,家庭,將來工作中各個方面進行分析,而且能很好地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好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養成愛動腦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為了問而問,或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水平而問。一定要聯系學生實際,把握好度:讓差學生有話說,讓好學生有深層次見解。科學地設計教學問題,能撥動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課堂活力,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在教學中潛心鉆研教材,巧妙設計問題,讓課堂風聲水起。
作者:劉賢慧 單位:江陰市徐霞客綜合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