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程學習造型設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開展產品形態的創新設計的課程。在工業設計實踐中,產品形態是產品設計的最終結果,而這種“結果”的好與壞通常取決于設計師對形態的創造能力與表達能力。因而培養形態創造能力與表達能力的產品設計基礎教學在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產品形態包含了產品的感性信息和理性信息兩個方面的基本信息,感性信息如產品的外在形式、視覺語義等,理性信息如產品功能、所用材料、機構及工藝等。產品形態設計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產品的形態除了感性信息外,還有理性信息,即材料、工藝、機構等需要考慮,訓練學生初步的形態設計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形態創新設計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把握設計與生產技術之間的密切關系。
2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課程學習的目標是明確的。但在具體教學操作中,存在很多不夠理想的狀態與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課程練習過程中作業應付。每次進行訓練時,為了能使學生多動手做練習,都會有一個數量上的要求,如某次練習要完成十個方案。學生都能完成要求,如數交來十個方案,但是大多數學生早已習慣只關心交作業的數量,做完這個數量就算完成今天的任務,只有少數同學在認真地練習。有些同學甚至隨便找幾個造型,或者到網上抄兩個造型,交上來完成作業任務,也沒認真地畫好。從來不關心這個作業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做這個作業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訓練目的。
2)學生練習中缺乏主動積極的思考。學生在練習時,不去多方面思考與分析,想到什么就是什么的態度。如在做仿生設計的練習時,大多數同學都不去思考如何簡化仿生的對象,抽象仿生的對象,找出仿生對象的主要特征,最后再來設計等問題,缺乏這個思考過程,而是直接去仿表面形態,這樣導致仿生設計停留在表面,未抓住對象的主要氣質特征,最終出來的形態也是形似而非神似。
3)忽略理論知識。學生對課程的理論知識有些忽略,不重視。每次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就是抱著“聽聽而已”的態度,沒幾個同學主動去作筆記、作記錄、整理上課知識的。這似乎是所有藝術生易犯的“毛病”。實際上,學習理論,可以使我們掌握整個課程的學習目標,明確每次練習所要達到的練習目的和練習意義,理論可以更好地指導練習,可以使練習找到一條通往到達練習目的地的捷徑。在練習的過程中,將熟悉、理解透徹了的理論知識與練習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練習的目的,提高設計的能力。
3教學改革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老師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幫助學生糾正學習態度,并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最終提高學生本課程學習的能力。具體有下列幾點建議:
1)對于作業應付的問題,應采取相應措施,杜絕此種學習惡習。老師在收取作業時,應嚴格把關,對于“應付式的作業”,應返回讓其重新修改,再次不認真則再次返回,直到認真完成作業為止。
2)在學生練習過程中,老師應主動提出問題,引導和啟發學生思維,讓其積極思考。每次作業練習前,設置些小的思維訓練來引導和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或者分解每次練習的任務,如在做仿生設計的訓練時,可以給定學生一種生物,先讓學生簡化這個生物,抽象出此生物的主要氣質特征,然后才讓學生把抽象出來的特征應用到產品設計當中去。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最終養成一個好的設計習慣。3)對于理論知識,在講授過程中,應多強調其重要性。并且,在講授理論知識時多增加點趣味性的東西,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與記憶。同時,在指導學生做對應的練習過程中,要多提到理論知識在其設計中的應用,練習中存在哪些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理論中已經提過的問題,多從理論上去指點學生,這樣來回反復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理解透徹,從而更好地讓理論指導練習,指導設計,做到真正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結論
培養學生根據產品的功能要求,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開展產品形態的創新設計的能力,是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總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面對問題,教師要積極與主動地應對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劉雪梅王艷群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