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現當代文學傳統文化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當代文學傳統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現當代文學傳統文化論文

      一、對家族意義的肯定

      從上古三皇五帝之時,氏族的概念就已出現,人們以結成不同的團體的形式對抗外族;到了封建社會,相同血緣的人聚居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分享榮光與困苦。家族被看成一個人的大樹與依靠,記載著先祖至今的變遷與發展。從《紅樓夢》到《激流三部曲》再到《四世同堂》,都講述了一個家族由盛而衰的歷程。《四世同堂》里說過:“家,在中國,是禮教的堡壘。”“家族”在中國現代文學中象征著沒落腐朽并終將滅亡的事物,但到了八九十年代的當代作品中,“家族”的形象卻呈現為脈脈溫情的守護者。《春月》講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家族故事。以女主人公春月的一生串聯起整個蘇州張家的變遷。經歷了維新變法、民國的成立、抗日戰爭再到新中國的成立與之后,春月相繼失去了親人,顯赫一時的張家族人也散落在世界各地。但是她終究等到了五世同堂,帶領從各地趕來的族人匯聚在張家祖墳前,向后輩們講述家族曾經的過往。作者在每章的開端間隔著插入了家史和族史,以家史開端并以族史結束,文言和神話的使用讓行文古樸雅致,洋溢著對家族歷史的追尋與懷念。在開篇的家史中,“狀元遂構屋于其地,立宅門于柏樹之陽,立宅門于柏樹之陽,筑園墻以圍之”,到了尾聲里,“皆因: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此蓋世之道也”,歲月的無常和道法自然的觀感隱于其中,因而有人將之比作民國版的《紅樓夢》。

      然而,《紅樓夢》的結局是樹倒猢猻散,天地茫茫一片真干凈,而《春月》的結局是飽經磨難的張家重新聚攏在一起,孕育著新的生機。盡管作者包柏漪成長于美國,但是《春月》中卻滲透著儒家集體與家族主義的濃濃影響。儒家有堅持集體主義的傳統,而強調集體主義也是儒家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儒家所說的集體是人倫的交織。所謂“人倫”,就是按照一定的高低序列形成的人際關系。因為儒家興起的時代是家族社會時代,當時國家的基礎是家庭,故最核心的人倫是父子、夫婦、兄弟;另外,由家庭關系還可擴展出朋友、君臣——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的交織便構成了儒家的集體。“孔子言‘正名’,欲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言“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在春月歸寧這一節尤其能顯示出對家族的依靠和家族顯示出的包容:“兩人都淚眼迷離,這時親眷們和仆婦們紛紛圍攏來,一面哭,一面盡力說些勸慰之詞,并且對孩子百般愛撫。春月想:我到家了。”家族如一棵屹立不倒的大樹,給了失去依靠的孤兒寡母有力的支撐。而作家之所以寫出了對家國故鄉的眷戀,與她返鄉的經歷密不可分:在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之后,華裔作家看到了一個更溫情和更有召喚感的中國,寫下了對血脈中傳統文化的回應。《活著》創作于90年代初,在經歷了改革的躁動與迷惘之后,余華寫下了這個講述普通人生命歷程的故事。主人翁福貴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由于嗜賭放蕩,輸盡家財。福貴一家成為佃農,自己被國軍抓壯丁卷入國共內戰。建國后隨著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著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后離他而去,僅剩下一頭老牛和他相依為命。現當代文學盡管這是一個悲劇故事,但是故事中每一個人都盡力維持著整個家族的安寧與幸福。福貴的父親因為兒子嗜賭輸光家產氣昏在地,醒來后仍舊變賣財物幫兒子還債;妻子家珍則拋棄富裕的娘家生活與他共患難。

      福貴一度想把女兒鳳霞送走,卻還是沒有忍心:“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貫穿小說的情感正如文中所說:“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余華看似受到西方荒誕派的深刻影響,實質接受更多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從而可以用一種純樸的方式傳達出對家族和親情的眷戀。他在《活著》的中文版自序里說道:“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因而,余華在創作了一些以暴力血腥折射人生荒誕的作品之后,筆觸一轉寫下了《活著》。《活著》是充滿溫情的,主人公福貴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維系家庭的幸福并延續下去。為了整個家的生存,從錦衣玉食中跌落的福貴開始耕作;為了守住去而復返的家珍,他懂得憐愛妻子;為了兒子的學費,他一度想賣掉女兒,卻又因為渴望家庭完整而放棄;他為了讓饑餓的外孫苦根填飽肚子,煮了一大鍋豆子。盡管一切努力最終化為泡影,但家族的記憶成了他活著的支柱。這也正是儒家所倡導的精神:“乃以‘應該’如此。至于如此之必無結果,‘道之不行’,則‘已知之矣’。”也就是說,堅守行動的目的的正確性,而并不以行為最終的結果衡量。而從某種程度上說,“轉向之后的余華在《活著》中表現出的‘個人立場’和‘民間立場’也是傳統邊緣話語再次運用的明證。”福貴和春月這兩個人物因為“家族”的存在得到了溝通,他們都展現了傳統的中國人對于儒家家族主義的珍視與堅守。

      二、在有所作為和順應天命中徘徊的存在觀

      儒家倡導的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只要符合禮的事都要去做,就算難以逆轉結果,因為他們“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道家則倡導著一種順應自然的存在觀,因為道法自然,“惟其如此,故道可‘無為而無不為’,如《老子》所說。”《春月》和《活著》里角色的人生觀,正是徘徊于儒道之間。《春月》的故事背景是在清末民初,留學海外的張家長子回國后本打算用西方的思想和技術改造社會,但保守勢力的強大遠超其想象。萬般無奈的新族長重新盤起辮子,以中庸溫和的方式對待族人,只把希望寄托在他悉心教導的侄女春月身上。族長的弟弟卻是堅持了儒家的入世精神,一生都作為一個軍人為革命和同伴征戰。處于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看似吸收了西方的思想,骨子里卻還在儒道二者的入世與出世間徘徊。對于女主角春月,曾有人因其堅毅的個性將她比作《飄》中的郝思嘉。然而,春月畢竟不是喊出“我是我自己”的汪子君,盡管通曉英文,她仍舊遵循順應天命的傳統倫理。很多人從春月和伯父秉毅的不倫戀情出發,將其定義為新女性,卻忽視了她處置這段感情的態度。春月接到電報后立刻返回婆家,只留下一封信,其中寫明“予二人之情將長存,而向日之夢則永不可再矣。”她最終恪守了儒家的禮儀規范,即使這樣斬斷了她和秉毅的情緣,但正如春月所說“為了克己——為了盡到責任——為了名譽。”春月和女兒明玉的一場爭執則更加說明了儒家施加在春月身上的影響。明玉通過跪拜讓商人抵制日貨,春月得知后怒不可遏,命其跪下:“回答我。沒有了孝道,還剩下什么?”從中可以看出,春月認為明玉的行為是對祖宗的不敬和家族的損毀。她不問人的行為是否能帶來社會的進步,只問這行為是否符合禮。但春月卻是靠著道法自然的精神熬過人生的苦難。她將等到五世同堂看作自己的命,在族長墳前立誓:“我相信上天生我就為此。我答應等到山青水綠,風和日麗的時候,再召集族人來見你。”《活著》中的福貴更貼近道家,以平淡悠長的口吻講述了自己苦難重重的一生。福貴在孑然一身時終于相信這是宿命,從而變得更為通達和明朗。他沒有憤世嫉俗,反而從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成了寧靜溫婉的人生智者,懂得了用平和堅忍的心態對待命運。或許對于福貴來說,“苦難已經消失于無形,他的內心有的只是道禪思想中那種面對生活時的超然和平靜。他的這種對生存苦難的忍耐力和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生’與‘死’的理解。”聽了福貴講述的“我”,似乎也變得更憂愁卻也更睿智了。這可謂是道家原始自然主義的圓滿運用。福貴的一生中有著一次次逼近死亡的驚懼,但他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將死亡帶來的訊息傳達給后人。這其中,“余華對命運的反復播弄,死亡的如影隨形,念茲在茲。”福貴的世界沒有神靈可以乞求,命運遁入無形。他則從承擔命運中懂得了“活著”的真諦,超越了自我。作者表面上渲染苦難,實質是贊美了生命的通達與高貴,“中國人代代相傳的知天知命的生命意識與生存智慧”包孕其中。在小說的最后,福貴和老牛漸漸遠去,勾勒出一幅深沉平和的圖景,在福貴如何活著這一命題上,“‘生’戰勝了‘死’,‘知命’戰勝了‘宿命’。”

      三、在創作中汲取傳統文化精華

      在20世紀的最后20年,離散文學和先鋒文學紛紛以樸實追憶的姿態復歸傳統,企圖在剛開啟改革從而充滿著迷惘與焦躁的文化中找尋傳統文化留下的印跡,《春月》和《活著》從而跨越了時空,通過對儒家和道家的辨析與徘徊找到了契合點。在文化與資訊日益多元的今日,找尋傳統文化帶來的遺產與精華,應當是文學作品中仍舊大有可為的一個努力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往往著力于從西方文論和作品中找尋靈感,如對魔幻現實主義和新歷史主義的模仿和應用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吸納和弘揚則相對薄弱。然而只有傳統文化中蘊含了中華民族的特質,為當代文學作品提供了西方話語所不具備的民族品格。從而促使中國當代文學從世界文學之林中脫穎而出,形成自己本土的現代性。“比起那些跟在外國文學后面亦步亦趨的作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與智慧的作品無疑更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意義。”那些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的作品,大多都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

      《活著》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春月》獲美國圖書獎提名也正是由于兩位作者在作品中對儒道思想的剖析和反思。儒家由“孝、悌、信、忠、禮、義、廉、恥”組成的道德體系和道家淡泊自然、以柔克剛的精神在兩部作品里交替出現,從中體現出的傳統文化與當代文明的沖突讀來令人驚心動魄。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代文學作品中弘揚傳統文化容易走入“懷舊”的道路,從而使作品過于理想化及削弱批判力度。我們應當汲取傳統文化中精華的部分,如給作品帶來的敦厚溫和的審美特質及精致大氣的文字風格等,審視其中駁雜的部分,弘揚儒道等思想中永恒的人文精神命題——人道主義、對社會價值和自我尊嚴的肯定等。在超越了單純的謳歌和反對之后,傳統文化和當代審美在一定程度上重合在一起,使《春月》和《活著》兩部作品實現了對現代性造成人的異化的批判。自“五四”運動以來,表面上看作家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了斷裂的現象,實則“潛意識里特別注重對傳統文化的體認”,這不僅是在寫作手法上的傳承和創新,“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努力恢復漢語的尊嚴”。而現當代文學正是在對儒道等思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實現了古今的銜接與轉換。如何熔鑄古今中外,是現當代文學作家值得持續探索的一個重要命題。

      作者:錢鈺單位:安徽大學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亚洲色图综合网站|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ASS亚洲熟妇毛茸茸PICS|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亚洲美女视频免费|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五页|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