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保教育地理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地理課堂要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1.讓環保走進課堂。
環境問題的存在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我常在教學中設計一些討論性強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讓他們通過相互的沖突,進一步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環保意識。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三節中國的人口時,我就這節知識點設計討論“人多,就有利于一個地區的發展。”在討論中同學們分為兩派,有的同學認為“人多力量大。”但大部分同學意識到人多了會帶來很多的社會問題,如住房的擁擠、交通的擁擠等,當然更重要的是自然界的壓力和環境的污染問題。通過討論和交流,同學們列舉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實例,問題得到了解決,也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2.讓環保走進生活。
環保意識是否成熟,只有在學生生活中才能表現出來。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用理論聯系實際來進一步深化環保教育,這樣學生對自己親力親為的事情興趣會更濃厚。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環境,并保護身邊的環境。如在學習天氣與氣候時,通過與父輩交談搜集甘肅省山丹縣十年前天氣與氣候的相關資料,并與目前相對比,分析有沒有變化?為什么?面對變化我們該怎么辦等一系列實踐活動,真正做到讓環保走進生活。
二、地理課堂要形成正確的環保觀
地理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通過事例使學生認識到: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資源和空間,如果人類盲目地、掠奪性地發展,將導致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枯竭,結果只會危害人類自身,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環保觀。在學習中國的河流一節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為什么我國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去過蘭州的同學都應該知道,黃河水因含沙量大是黃色的,且常出現斷流現象。我們的母親河這是怎么了?”
三、地理課堂要拓展環保動態信息
教師要搜集一些與環境問題相關的資料、成功案例和環保方面的科研新成果,并在教學中及時帶進課堂,讓學生對環保有信心,激發學習的動力和實踐的能力。我在教學中常給學生提供一些實例,如我們甘肅以產銅、金、銀、鋁、鉛而聞名,但今天,這里的礦山已經關閉了80%,正當我們告別刀耕火種,邁向工業社會時,卻遭遇了礦藏危機。通過這一系列環保案例,讓學生綜合分析為什么“中國已不再地大物博”來引發學生深深的思考,使學生的環保激情空前高漲,并讓他們在學習中醒悟。例如,在講授《中國的氣候》這一節課時,課前搜集了與環境問題相關的案例及圖片和視頻,也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搜集了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通過這些資料的觀看讓學生科學地認識到保護生態平衡與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如在講到我國多特殊天氣這一知識點時,我結合2010年8月7日22時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突降強降雨,縣城北面的羅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沖向縣城,造成沿河房屋被沖毀,泥石流阻斷白龍江、形成堰塞湖這一案例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發生這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的根本原因。在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分析出問題的根源,但因為對當地的地理環境不熟悉,所以分析不夠到位,于是我就把課前搜集到的有關舟曲縣的視頻播放給同學們看。通過資料,學生總結出原因:是人們盲目的亂砍濫伐,自己種下了苦果。我還讓學生分析我們山丹縣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情況,同學們提出,每年的春天山丹縣的“土特產”是沙塵暴,并且一年比一年來得早去得晚,這是為什么?我們該怎么辦?同學們分析并得出結論。通過分析,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家鄉也需要環保,且刻不容緩。今天,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我們人類生存的頭等大事,作為中學的地理教學,更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陣地,對中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當然,環保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它直接關系著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我們全社會全人類的高度關注。共同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地球人的義務,保護環境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孩子抓起。
作者:楊曉紅 劉志遠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南關學校 甘肅省山丹縣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