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影藝術與產業互動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給電影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變化,電影產業和內容逐漸呈現出互聯網氣質和基因,科學技術帶動的虛擬現實、無人機、傳感器等先進技術,促進了電影藝術、產業的互動,加速了電影與互聯網的融合。本文就“互聯網+”生態下電影藝術、產業互動展開了詳細研究,以期為我國電影事業的改革發展提供一點參考意見。
關鍵詞:產業互動;電影藝術;“互聯網+”
一直以來,電影作為一種傳統傳播媒介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電影這門藝術在“互聯網+”時代下,與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等不同,在與互聯網進行媒介融合過程中,占據著不可被代替的重要位置,有自身獨特的優勢。電影與互聯網的融合實際上是一種相互促進的強強聯合,電影借助互聯網充分發揮自身特征優勢,能夠推進電影藝術和產業的互動進程,開創全新的電影局面。
一、電影在媒介融合中不可代替的自身優勢
(一)人們觀影方式沒有根本變化
隨著手機功能的普及應用,當代人們對單一事件的深度思考和持續關注越來越少,通常都是同時觀看電腦、電視和手機,這種多屏閱讀很難讓人們集中注意力,人們對手機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然而,在觀看電影過程中,人們在封閉系統的電影院內,能夠沉下心來置身到電影情境中,電影與互聯網的融合不僅沒有吞噬電影優勢,反而突出了大屏幕視聽這一優勢,過度依賴手機的人們更想在電影院中感受沒有手機的專注觀影體驗,享受視聽刺激。人們通過智能手機搜索獲取電影相關信息,根據自己需求到電影院進行觀影消費,這一過程中手機成為了提升人們觀影的主要流量導體,這也是電影與其他媒體在“互聯網+”媒介同和中的不同之處。
(二)電影具有強勢傳播平臺和渠道
雖然網絡越來越普及應用到當代人們的生活中,但實體院線仍舊是電影最大、最主要的傳播渠道,網絡不是人們觀看電影的主要平臺。一直以來,電影的傳播都是按標準要求走嚴格的電影發行路線,社交媒體在這一過程中沒有起到過多傳播作用。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院線電影發展十分迅速,電影院數量越來越多,這也帶動了電影院的配置,電影銀幕在不斷更新優化,人們能夠選擇到喜歡或者就近的電影院直接觀影,電影觀看渠道十分暢通。這種覆蓋范圍非常廣的實體院線網絡,減少了移動互聯網對電影傳播的沖擊。
(三)內容是電影的中心
就時展形勢來看,以渠道為中心還是內容為中心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從傳統媒體產業視角來分析;當某一傳統媒體呈現出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的現象時,能夠將娛樂產品和信息產品銷售到市場的人就是勝者,也會占領電影產業鏈條中的絕對主導位置;從傳媒行業講究宣教功能和文化屬性視角來分析,電影內容是首位,是中心。比如報紙這一傳統媒體,在新時代,紙上的新聞內容越來越難傳播到當代人們群體中,擁有更多平臺和渠道的新報紙媒體成為行業內的主導者,但是電影這一傳統媒體卻不同,內容仍舊是電影的首位,是電影的中心。這主要是品質優良的大片在拍攝期間和宣傳期間,會引發所有媒體包括新媒體、傳統媒體等高度關注和報道,電影市場是制片方和投資方選擇宣傳營銷的傳播平臺。比如2018年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作品《影》在上映前,關于主演鄧超一人分飾兩角的戲份和報道就被新老媒體傳播的鋪天蓋地,這也說明了大片電影沒有傳播憂慮,電影的內容品質、故事優劣才是票房的關鍵。
二、在“互聯網+”時代,電影產業與內容在媒介融合中的現象
(一)類型片的邊界變化
目前互聯網與電影的融合主要體現在電影產業的方面,合作共贏、提升經濟效益是這二者深度融合的主要目標。在融合過程中,電影的藝術性發生了改變,有些類型片的邊界逐漸發生變化,呈現出模糊的漸變趨勢。有些熱門IP改編的電影作品,在沒有條框約束,充滿天馬行空的自由創意下很難界定其電影類型;有些原創電影作品,內容設計范圍很廣,既有科幻的一面,又有環保素材,還體現了愛情情感,導致其類型定位很難。這也是“互聯網+”生態下,電影發展所打開的新局面。
(二)票務環節信息化
目前電影產業的票務環節正在快速的向西東互聯網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線上途徑購買電影票,特別是一線、二線發展較快的城市,線上購票率遠遠超過線下售票率,這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線上售票平臺發展,淘寶的淘影票、美團的貓眼電影等手機APP獲得了當代人們的喜愛和普及使用,引領著我國電影線上營銷的總格局。對于人們來說,線上購票的優勢不僅僅是快捷方便,還體現在價格優惠上,很多電商通過票價打折等方式促進人們的購票行為,增加自身平臺流量,人們在觀影后能夠在電商平臺評價電影購票、觀影全過程,進一步促進了電影內容的宣傳和變現。
(三)IP電影對內容側供給的沖擊
近年來,電影市場涌現出大量的IP電影,比如人們喜愛的《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系列書籍,均搬上了電影熒幕,標志著IP電影在我國的崛起。對于IP電影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從其構成層面來說,IP電影的改變需要購買IP版權,這也說明了IP電影并不是原創電影,而是改編電影。IP電影的激發主要來源包括游戲、動畫、網絡小說等,網絡上熱門的IP小說有著非常高的電氣量,人氣旺盛,這也進一步體現著IP電影具有極強的互聯網氣質和基因,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除此以外,二次元電影也在互聯網的帶動下蓬勃發展,與IP電影一起沖擊了電影內容的側供給,讓電影內容的測供給呈現出信息化、互聯網化的發展趨勢。
三、電影技術在“互聯網+”生態下的未來發展
(一)無人汽車提升了奇觀性
無人汽車是近年來傳統汽車公司和互聯網巨頭爭相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電影拍攝中,應用無人機車技術能夠完成故事情節的敘事因素,大大提升電影制作的奇觀性。比如,人們非常喜愛的《極限特工》系列電影,主人公和反派人物之間開展的飆車環節,使用無人車對飆技術,能夠實現不可能的拍攝任務,呈現出奇觀的觀賞效果。
(二)虛擬現實促進了互動和體驗的升級
雖然目前我國電影技術中的虛擬現實技術還沒有大面積應用,仍舊處于探索階段,但虛擬現實技術已經在國際互聯網巨頭行業的主要實際業務中,并且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VR紀錄片逐漸在國內出現,這些都意味著電影與虛擬現實技術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趨勢,這一融合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首先是目前我國處于的觀眾沉浸式體驗階段,這一階段中觀眾能夠通過穿戴相關設備,進入到虛擬現實情境中,豐富感官刺激,感受身臨其境的觀影體驗;其次是角色與觀眾互動階段,觀眾在這一階段可以成為電影故事中的角色,走出旁觀者局限,投入自身感情,和電影其它角色實現互動,體會不一樣的身份和經歷;最后是觀眾再創作電影階段,觀眾可以購買電影模板,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創意改變電影敘事結構和故事內容,實現電影和觀眾的充分打通,達到物與人深度互聯的效果。
(三)傳感器鏈接藝術與商業維度
在新時代背景下,電影很快會引入傳感器技術,提升電影藝術效果。電影制作方可以通過傳感器功能轉卻了解電影在市場中所引起的反應,精準把控影片目標觀看群體的肢體語言、微表情等觀影信息,將這些信息通過云計算的方式大數據處理,根據數據結果調整影片節奏和內容,提升影片藝術質量。傳感器技術的應用能夠將電影藝術和商業這兩個維度緊密間隙在一起,讓影片的創作更加重視觀眾,最終呈現的影片更能打動觀眾。
(四)無人機實現鳥瞰美學
目前無人機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國電影的拍攝環節中,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更新和完善,電影拍攝中無人機的應用范圍和頻率越來越大,通過無人機技術能夠將以往難以拍攝的細節畫面清晰、全面的呈現出來,特別是在拍攝特殊逼仄的空間,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多種角度和高度的俯拍、側拍、正拍,用不同的視角拍攝現場場景,達到鳥瞰美學的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生態下,推進電影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電影藝術效果、促進電影產業互動的必然趨勢,能夠給觀眾更好的觀影體驗,發揮出電影和互聯網的優勢作用,電影產業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滿足人們觀影需求,增強電影人文價值,拓展電影藝術創作空間,豐富電影產業內容,推進我國電影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旭光,李詩語,李雨諫.2014年中國電影產業與藝術報告[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5,(02):59-67.
[2]項仲平,王冰雪.“互聯網+”時代本土電影產業的發展路徑與機制創新[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6,23(01):52-56.
[3]蔡路恒.新媒體藝術時代中互動電影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6年.
作者:方曉輝 單位:莆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