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詞義推導科技英語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科技英語詞義變化模式
詞匯研究的中心是詞義問題,因此,科技英語詞匯翻譯研究即是科技英語詞義推導的過程。詞匯的傳譯是科技英語翻譯的窗戶,正如蕭乾所說,“翻譯是一間屋子的窗戶,它可以放進新鮮空氣,并可以讓我們看到外面的一切”。科技英語詞匯的翻譯就是這樣一扇窗戶,它引向一條“小道”,卻能夠讓我們一覽科技英語翻譯的風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應總結一些詞義變化的方式,用以指導科技英語詞義的推導。科技英語詞義的推導不應是散漫式、經驗式、隨機式的,而應是系統的、有規律可循的。鑒于科技英語詞義靈活多變的特性,我們借助語言模因變異理論來研究科技英語詞義變化的規律。模因論是由英國動物學家RichardDawkins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的。他認為模因(meme)是與基因(gene)相似的一種物質,可以像基因那樣通過模仿而傳播,事物只要被模仿與傳播即是模因。模因論由于其宏觀的研究視域,被引入語言研究領域。在國內,何自然對模因論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分析,將語言模因的復制和傳播分為基因型和表現型兩種。模因基因型指同樣的內容用不同的形式傳遞;模因表現型指不同的內容用相同的形式傳遞。根據何自然對語言傳播規律的這種劃分,我們總結了科技英語詞義變化的4種模式,分別是:a.詞形、詞義沒變,使用場合發生了變化;b.詞義沒變,表達形式即詞發生了變化;c.詞形沒變,詞義發生了變化;d.詞的結構沒變,詞義發生了變化。模式a、b屬于模因基因型,相同的詞義用不同的詞予以表達,其中a模式屬于語言模因的直接復制,亦是模因基因型的一種;c、d屬于模因表現型,不同的詞義采用相同的詞表達。科技英語中很多詞義變化的現象都可納入這4種模式,可用來有效地推導科技英語詞義。
二、科技英語詞義推導
基于科技英語詞義變化的4種模式,我們理出了相應的詞義推導方式。a模式一般指涉幾個學科領域共用的詞匯。學科有所交叉,詞匯使用就會出現共享的情況。這些詞匯有相同的詞形、詞義,只是使用的場合或領域不同。它們是相同信息的直接傳遞,屬于語言模因基因型。比如family“族”的詞義可以同時用于化學、數學領域:thehalogenfamily(鹵族),familyoffunctions(函數族);focus可以同時用于物理、數學領域,詞義均為“焦點”;erosion可以同時用于地質、化學領域,詞義均為“侵蝕”等。這類科技詞很多,是科技多元化發展的反映。推導這類科技詞匯意義的方式是“常用的科技意義+詞匯使用場合或領域”。
例如:(1)Thearrangementoftheleavesinthehorsechestnut,whenexaminedattheendofashootandvertically,hasbeentermedaleafmosaic,becauseofthevariegatedpatternthattheleavesofthistree73present.譯文:從樹枝底部垂直向上看,七葉樹的葉子排列呈鑲嵌狀,這種葉子排列現象,稱為葉鑲嵌。例(1)中的mosaic來自古希臘語,指用小石子、貝殼等天然材料鑲嵌成的工藝品。這種工藝品被廣泛用于房屋裝飾后被人們熟知,mosaic這個詞也隨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Mosaic用于藝術、建筑、計算機等領域后,詞義得到了直接復制,未發生變化,依然是“鑲嵌”。例(1)表述的是七葉樹的葉子排列情況,屬于植物學。譯者初看到leafmosaic,或許無法判斷它的詞義。若掌握了mosaic的常用科技詞義“鑲嵌”,再結合becauseof整個短語所呈現的意義,即可推導出“葉鑲嵌”這個詞義。b模式是科技英語中最難辨別的詞義變化現象。科技英語在表述同一個事物時,往往會使用不同的詞,而中文只用統一的詞,否則會引起概念的混淆。正是受中文這種表述習慣的影響,我們在閱讀英文科技文獻時,傾向于一個事物對應一個詞,一旦同一個事物的表述形式發生了變化,文獻就會顯得難以理解。因此,熟悉這種詞義變化模式,是順利閱讀、準確翻譯英文科技文獻的前提。比如,“轉基因技術”的英文表述有modernbiotechnology,genetechnology,recombinantDNAtechnology以及geneticengineering4種表達方式,而中文只用“轉基因技術”這一種表達。同樣“計算機”的表述有computer,computing,appli-ance;leggedrobot和walkingrobot都可以指“步行機器人”等。這類科技詞義的推導方式為“語義場詞匯集合+語境+譯入語用詞習慣”,即推導這類詞的詞義需掌握某個語義場所指涉的詞匯集合,根據語境及詞匯之間的關聯進行,同時也要照顧到整個語篇間的邏輯銜接及譯入語的用詞習慣。
例如:(2)ThegreenroofconceptiswinningmoreconvertsintheUnitedStates.FordMotorCompanycreateda10.4-acre(4.2-hectare)livingroof,theworld''''slargest…譯文:綠色屋頂理念在美國正贏得越來越多的支持者。福特汽車公司建造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綠色屋頂:10.4英畝,即4.2公頃……例(2)中的greenroof與livingroof實指同一個事物,即“綠色屋頂”。英文用詞講究靈活多變,忌諱重復,嚴謹正式的科技英語也不例外。即使是概念的表述,科技英語也傾向于使用不同的詞,詞所指的事物即意義未變,而表達形式卻發生了變化。中文對同一個概念的表述只能用同一個詞,不能隨意更改詞的形式,否則會出現概念的混淆。因此,在理解livingroof時,我們只有參照greenroof所指涉的詞匯集合,把集合中詞匯的意義根據具體的語境統一起來,按照中文的表述習慣,用同一個詞表達。此句表述的是綠色屋頂在美國的接受情況,因此livingroof的詞義應與greenroof保持一致,即為“綠色屋頂”。
(3)Therobotsaredesignedinawaythatdif-ferssignificantlyfromstandardcreations.譯文:這些機器人與傳統的機器人在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例(3)中出現了兩個比較的對象robots和standardcreations,那么standardcreations與robot應屬于同一類事物,是同一個語義場里的不同表達形式。例(3)出現于介紹Robot的一篇文章102中,屬于機器人領域,因此standardcrea-tions與robots所指代的是同一個事物,即“機器人”。最后根據中文概念表述應統一的習慣,我們將standardcreations譯為“機器人”。c模式詞義變化現象是最常見的,這也是由普通英語詞匯轉化來的半科技或專業詞匯特征的顯現。我們最先習得的是這類詞匯在普通英語中的用法和意義,這種先入為主的思維會經常影響我們對它們科技詞義的判斷。比如formation的普通詞義是“構成”,而在地質領域的詞義是“巖層”;force的普通詞義是“力”,在氣象領域的詞義是“風力等級”;mass的普通詞義是“團、塊”,在物理領域的詞義是“物質”等。對于這類科技詞匯,我們需了解它們在普通英語中的基本詞義,然后從基本詞義出發,結合詞匯所使用的學科背景來推導它們的詞義,即“普通英語基本詞義+學科背景”。比如,climber的普通詞義是“攀登者”,在植物學領域看到這個詞時,就可以大膽推測這是一種會向上“爬”的植物,那么就會推導出“攀援植物”這個詞義。
再如:(4)ThemassiveecologicalsurveywasbeguninresponsetoAnnan''''s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aUNinitiativethataimstodramaticallyre-ducesocioeconomicproblems.譯文:大規模的生態研究是為了響應安南的千年發展目標,這是一項聯合國新方案,旨在大幅度減少社會經濟問題。例(4)中的initiative是個普通英語詞,詞典給出的詞義是“為解決困難而采取的行動”。這個詞義是解釋性的,且是普通英語中的詞義,不能直接用于科技行文中,因此我們應從這個解釋性的基本詞義出發,結合initiative所使用的學科領域來推導它的詞義。由“為解決困難而采取的行動”這個基本解釋性的詞義出發,我們可以推導出“行動”“措施”“政策”“方案”等幾個較為客觀的、可直接與行文中其他詞句搭配的詞義。接下來,我們應結合initiative所使用的學科領域來推導它在例(4)中的確切詞義。例(4)出現于李健主編的《科技英語閱讀》2第一單元Environ-ment中,屬于環境學。且UNinitiative是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的同位語,由此可推測它是一項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措施,從上述詞義中篩選出“措施”“方案”這兩個較為合適的詞義。在環境保護上人們應該積極主動,再加上initiative本身亦有“主動”的含義,因此又推導出了“新”這部分詞義,于是就有了“新措施”“新方案”這兩個詞義。由于“新方案”更正式些,更符合科技英語的文體,最終我們推導出了“新方案”這個準確得體的詞義。
(5)Privatecitizensareawardedgrantstohelpcoverconstructioncosts.譯文:普通市民會得到補貼以抵上造價。例(5)中的cover原是普通英語詞,義為“覆蓋”“包括”。用在此處,與constructioncosts搭配,詞義已發生變化,成為正式的科技英語詞。結合grants(補貼)、constructioncosts(造價)這些詞,可以看出cover用于建筑工程領域,詞義應是“××造價”。從它的基本詞義出發,結合它所使用的領域,我們推導出了“抵上”(造價)這個詞義。d模式詞義變異現象越來越常見了,因為一種科技現象會引向另一種科技現象,產生一種連鎖反應,這些具有關聯性的科技現象經常采用結構相同的詞來表達,這些同結構詞也就具有了不同的詞義。結構相同,但詞義不同,屬于詞義變異的現象。比如:fire-resistant(防火的)、disease-resistant(抗病的)、pest-resistant(防蟲的)、salt-resistant(耐鹽的)、drought-resistant(抗旱的),這類詞遵循著共同的構詞規律,詞義之間有所關聯。因此,推導這類科技詞義需從構詞法著手,并結合具體使用語境,推導方式為“構詞法+具體語境”。比如上述-resistant的例子,根據構詞法,這組詞都含有-resistant這個詞綴,且從fire-resistant這個詞類比仿造而來,那么它們都應有“防××”的詞義,再結合具體語境即可推導出這組詞中其他4個詞的詞義。
再如:(6)Otherplantshavebeenengineeredtoim-proveflavour,increaseshelflife,increasehardnessandtobeallergen-free(forexample,hayfever-freegrass).譯文:其他農作物進行轉基因處理是為了提升口味、延長保質期、提升硬度或消除過敏反應元(比如,消除了花粉熱的稻草)。此例中allergen-free、hayfever-free兩詞是本句理解的難點。這兩個詞是同結構詞,且由-free類比生成。要準確翻譯這兩個詞,需先確定-free的含義。-free作為詞綴,用來構成科技英語的復合詞,含義是“無××的”“不含××的”。由此我們可以推測allergen-free、hayfever-free詞義分別是“無過敏反應元的”“無花粉熱的”。然而,結合兩者使用的具體語境我們發現這樣翻譯雖然無誤,但不能很好地與句子的其他成分相銜接。例句中動詞不定式符號to后面跟的都是動詞,根據中文多用動詞的習慣,應將這些動詞依然處理成動詞(“提升”“延長”“提升”),那么-free最好也轉換成具有動作含義的詞,因此我們將這兩個詞分別譯成了“消除過敏反應元”“消除了花粉熱的”。
三、結語
詞義的推導是科技英語翻譯的基礎,也是科技英語學習的難點。科技英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變體,其詞匯除具備客觀、嚴謹的特征,還具有靈活多變的特性,難以掌握,有必要為其詞義推導梳理出一些規律。根據語言模因變異理論,語言這種模因在復制或傳播的過程中總會發生變異,變異是語言模因的基本屬性。根據語言模因變異的規律,文章分析了科技英語詞義變異的種種現象,梳理出了科技英語詞義變異的4種模式,總結了科技英語詞義推導的4種方式。這4種方式涵蓋了科技英語詞義變化的大部分現象,可有效地用于科技英語詞義的推導,拓寬了科技英語翻譯實踐的思路。
作者:韓娟單位:安徽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