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潛質生”歷史學困轉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課程實施后,教學工作困惑不斷。本文認為必須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大膽的否定,只有敢于“否定”傳統,及時突破創新,才能完成自我的蛻變。轉化潛質生的歷史學困問題,本文探究采取“八字方針”:談、推、定、迎、幫、比、訪、合。
關鍵詞:潛質生;歷史學困生;否定;蛻變;教學創新
1談——多談多聊
面對學習有抗拒心理的學生,教師必須革除常規性的談話,學習使用一種接納性的新語言。例如有一次上課,筆者發現不愛歷史課的Y生沒有帶歷史課本和試卷到課堂。他說忘記在家里了。如果訓斥他:“你連課本都忘在家里,怎么人不忘在家里?”借題發揮,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使他對歷史老師產生反感厭惡,進一步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于是筆者說:“你忘記課本也不是故意的。你能把書本帶回家去看,就表示你想要學習,這點老師非常高興,應該表揚你。不過你以后復習完功課得及時把課本整理好,好嗎?”這樣,他驚訝地獲得了肯定。接下來的時間他聽得非常的認真。此后他也時不時來問題目,筆者再抓緊時機與他交心的談話,進行歷史學習的探討,很快,他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2推——把他們推到陣前,成為主動者
為了進一步激勵潛質生能有勇氣面對學習,筆者安排在每節課中拿出3-5分鐘的時間,讓這些潛質生來述說歷史感悟歷史(感悟的內容包括所學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也可以結合現實談談對歷史的新認識)。具體操作過程是,提前找出一位既定發言人,要求到講臺上來脫稿發言。一輪后,要求人人能脫稿發言,教師隨意抽出1-2名同學發言,這幾個同學是不確定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都做好必要的準備。這樣就做到了重點和全面兼顧,人人都投入到學習中來。條件允許的話,筆者還提前布置給他們某一節課的主題,讓他們去搜集資料進行備課講解,充當小老師,在參與中獲得知識和興趣。老師也可以在他們的講解中把一些錯誤和不足進行補充講解,并有意識讓他們抓住重難點。這個方法非常能鍛煉學生的能力,還能有效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定——制定在校學習時間和計劃
在主動的基礎上,由他們自己設計《歷史學習計劃書》,比如一周內對歷史科的學習和效率安排,歷史作業完成質量和自己自主學習的質量,保證時間的合理利用等。并制定歷史成績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以日、月、學期、年為單位,細致充分地落實完成。
4迎——積極配合其學習狀態和需求
在上《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一課之前,筆者先脫離課本,把幾名潛質生找來,給他們看一部歷史電影《一八九五》的開頭,在他們還想往下看的好奇心下,筆者提出任務,讓他們去找出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里面歷史人物的相關資料,對比課本教材,完成課本“黃海海戰與反割臺斗爭”一節的自主學習。
5幫——安排多對一的學習對子
科學家研究認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所以平時,筆者一有機會就找他們聊聊天,并暗示他們,依他們現在的學習情況,期末成績或許他們會排在班級的前列。事實上,他們是接收到了積極的暗示,學習情況越來越好。
6比——開“武林大會”,潛質生集體比武
為了激發班級潛質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筆者廣發“英雄帖”。以一個單元作為考察點,進行不定時的抽查,比賽形式多樣化,抽背,做小測試,和老師進行歷史知識探討交流,等等。然后得出一期的“武林盟主”,老師要給予驚喜獎勵。這些潛質生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稱呼該勝出者為“盟主”。下一次比賽的時間和內容,就由這屆盟主安排。同學們都很喜歡這樣的比賽,因為在這樣的競爭中沒有壓力,卻很有動力,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年輕人的好勝心理。每位同學都為自己登上“盟主”寶座而努力,Y已經連續三次勝出,當了三回“盟主”了。他說:“被人高呼盟主的感覺真爽啊。我得時時練功,把這個寶座給穩住了。”另外,筆者還組織一些歷史合作探究類的活動,比如去分組進行人物探訪,去考察村里的古跡,舉辦歷史沙龍,請一些老人來講他們的時代等等。
7訪——多進行家訪電訪
周末放假時,筆者會提前把歷史作業布置情況短信給家長,家長必須督促孩子及時認真的完成。周日回校的時候,筆者再及時檢查。不定時給予學生表揚并及時反饋家長。同時,每月發放一份《家長對孩子歷史學習和作業完成情況評定表》,讓家長有個對孩子的正確評價標準。不定時和家長進行電話交流,或者直接家訪,達到家校聯系溝通的目的。最終證明,連續多次家訪電訪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勁頭明顯加強。
8合——加強與其他任課教師的合作
比如筆者把Y的情況和其他任課老師做了說明,并把他的進步也展示給其他老師,動員全體任課老師能全方位參與到潛質生學困轉化探究上來,增加了在一起集體研討對策的機會。各科老師加強對Y學習的管理,布置符合其學習的作業,有空展開課外的單獨輔導。所以,月考中Y進步二十多名。而這樣的進步,更是讓Y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和成就感,學習成了良性循環。以上這“八字方針”看似簡單,真正要操作到實處卻也是頗費力氣,不過,收效也頗為喜人的。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實踐過程是很艱難的,個中的酸甜苦辣,相信每一個積極投身課改的教師都會有自己的詮釋。我們要嚴格按照《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不斷進行新的教學探索,走出困境,實現蛻變。學困潛質生所占比例不多,但是卻也是不容忽略的重要部分,筆者相信,只要有足夠的付出,就會有足夠的回報。
參考文獻:
[1]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S].江蘇教育出版社.
[2]唐志忠.用愛心和賞識去喚起“學困生”的良知和潛質[J].考試周刊,2011,(5).
作者:潘挺 單位:余姚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