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言學習的社會文化語境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社會文化語境的構成
語境到底應涉及哪些語境成分,無論系統功能語言學還是語用學關于語境成分的分類,似乎還沒有相對統一的認識,分類仍不夠清晰。根據語境豐富的內涵,其成分的分類形式較多:有分為廣義語境(指整個自然、社會、文化環境)和狹義語境(指“上下文”)、情景語境(指言語行為發生時的實際情景)和上下文、主觀語境(指交際主體即人的主觀上的因素)和客觀語境(包括與交際主體的主觀感受無關的客觀存在的因素)、顯現語境(指明顯表現出來的語言或非語言環境)和隱性語境(指潛藏著的語言或非語言環境)、真實語境(指存在于現實世界之中的語境)和虛擬語境(指存在于現實世界之外的可能世界中的語境)以及言辭內語境(指上下文)和言辭外語境(指交際時所依賴的各種主客觀環境因素,包括時間語境、地點語境、人物語境、話題語境及社會文化語境等)。通過分析發現,第一、二、六種語境的分類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均涉及上下文,只是文字表述不太一樣而已,把上下文表述為狹義語境、言辭內語境;從情景語境、廣義語境到言辭外語境的表述,其表述所涉及的意義范圍有較大差別,情景語境僅指言語行為發生時的實際情景,呈現的背景過于狹窄,而廣義語境則一下拓展到了整個自然、社會、文化環境,其背景信息則過于宏觀,往往會使語言學習者在語言學習時無法掌控。只有言辭外語境兼顧了情景語境和廣義語境的內涵,理解為交際時所依賴的各種主客觀環境因素,包括時間語境、地點語境、人物語境、話題語境及社會文化語境等,這種表述更趨于語言學習的客觀現實。第三種分類從交際主體出發,只是涉及主客觀因素,且客觀因素往往無法很清晰地去界定;第四、五種分類有相似之處,均比較模糊,這種分類較難在語言學習中加以應用。雖然上述對于語境的成分分類較多,但從當前多個學科領域對語境進行的研究表明,普遍認為語境包含了以下因素:內部因素(即心理因素)、外部因素(即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和關系因素。語境成分的多樣性,可以使研究者們從更寬廣的視角去審視語境的構成,進而豐富語境思想的內涵,也正由于其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給社會文化語境的構成確定帶來了一些影響,同時也導致了語境理論在語言學習中的運用還不夠深入。由于語言學習涉及學習者的認知語境、語篇內容、語篇功能和語篇語境等眾多要素,筆者在充分吸收專家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高職應用外語類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需要,本文提出語境可由語篇內語境和社會文化語境構成。語篇內語境是指構成語篇的句級及句群語境;社會文化語境則是指除語篇內語境外的所有語境的總和,它可以細分成語篇的情境語境、學習者的認知語境和交際的生態語境。社會文化語境各要素與語言學習的各層面有著較強的關聯性,學習時要兼顧語篇內語境、學習者的認知語境,設計和評價時充分結合語篇的情境語境和交際的生態語境,將學習者置身與一個真實的或虛擬的特定的語言學習語境中學習,從而有效地提升語言學習的效果。
二、社會文化語境與語言學習的關系簡析
(一)學習者的認知語境。言語交際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取決語言交際者具有相似的認知語境。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思想是:人是一個信息加工系統。該系統的特征是用符號形式表示外部環境中的事物,或表示內部的操作過程。該系統能夠對外部環境及自己的操作過程進行加工。有些環境容易產生元認知體驗,有些則不易產生。簡言之,認知語境是語言使用的有關知識,是與語言使用有關的、已經概念化或圖示化了的知識結構狀態。在真實的語言交際中,交際者可根據各自的交際需要自覺或不自覺地激活相關的認知語境內容,?從而達成交際目的。因此,語言學習的理念選取、方法選擇、手段應用等必須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認知語境,從而激發學習者的內外部動機,并讓其選擇恰當的學習方法來進行語言的學習。
(二)語篇的情境語境。傳統的觀點認為語言交際只需關注語法、詞匯等語言的形式,語言交際可以在語言內部得以實現。但事實上,語言是一個系統,必須從語言所處的外部環境,即指社會語境和情景來確定對語言的表達,并確立對語言意義系統進行區別的標準,因此語言意義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語言單位之中,是與特定的語境所體現的社會符號系統密切相關。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認為:個體心理常常產生于構成、指導和支持認知過程的環境之中,認知過程的本質是由情境決定的,情境是一切認知活動的基礎。語言學習的語篇是學習者獲取語言學習資源的有效途徑,語篇的情境語境是指語篇所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話題等要素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集合。語言學習時應從時效性(涉及當前的新政策、新科技、新形勢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動態)、針對性(是否適合語言學習者個體認知基礎)、科學性(是否符合語言的表達習慣及語言的使用規律)等角度充分考慮其情境要素。
(三)交際的生態語境。語言應用能力指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語境下理解別人的意思和意圖、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意圖的能力,聽話者總是以最小的認知努力推導出說話者的表達意圖,任何一個交際行為都傳遞著聽話者和說話者彼此關注的假設和期待的信息。從外語學習環境的角度,語言與語境有機結合是語言正確流利使用的前提,因此交際的生態語境需關注以下兩點:一個是對學習者動機和學習者策略的影響;另一個是對中介語的影響。簡單來說,生態語境包括影響中介語的職場語境和影響學習者動機、策略的學習語境。只有將語言學習置身于生態語境中,與工作情境密切聯系起來,與學習動機與策略聯系起來,注意語言使用的得體性、地道性,方有可能進行有效的語言學習。
(四)社會文化語境下的案例運用-英語寫作學習。英語寫作過程就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是作者借助其作品和讀者之間進行的交流,它是通過句子和語段構成的語篇來加以實現的。同時它又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作者積極思考,敏銳地捕捉社會文化語境的相關因素,努力把握自己和心目中的讀者之間的共有認知環境,利用相關的社會文化語境因素把意思表達清楚,達到有效交際的目的。英語寫作課程的學習是給語言學習者一個基本的寫作語境,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下訓練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培養其寫作的規范性、精確性。英語寫作能力不能僅局限在專門開設的英語寫作課程學習上,其他相關課程如綜合英語、商務英語函電、畢業設計等均涉及寫作內容。綜合英語課程中的寫作內容關注語言素材的輸入、本國語的文化、思維特點、風俗習慣,所涉及的社會文化語境的元素較多,通過創設社會文化語境下的學習情境,訓練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思維,使學習者創作出既有邏輯性又有思辨特征的語篇,從而提升學習者的英語寫作能力;商務英語函電課程中的寫作內容則關注寫作在對外貿易活動中的應用,如何詢盤、報盤、還盤,如何訂立合同、履約、處理貿易糾紛等,此過程中涉及的社會文化語境元素是企業文化、工作規范、工作態度,通過創設基于工作過程的特定學習情境;畢業設計的文稿寫作是語言學習者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充分將課堂內模擬性的社會文化語境元素與工作情境的真實社會文化語境元素融合起來,由此進行文本的寫作;此外,適度延伸英語寫作能力提升的空間,通過參加英語寫作比賽、網絡寫作訓練、英文報紙編輯、外企業務策劃等寫作實踐活動,使英語寫作的社會文化語境得到無界限的拓展,這無形之中擴大了語言學習者對社會文化語境的認知。
作者:吳建洪單位:健雄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