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教學中科學素養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重演科學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毅力,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許多科學家和科學史的智慧結晶,包含科學探索,積累的科學史實,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科學思想,使學生能接受科學的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啟蒙方面的熏陶。這是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之一。在課堂中重現科學家們經典實驗的設計過程,讓學生重復科學家探索的思路,使知識成為學生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光合作用的研究,研究和動物激素等的概念。生物科學史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其中的許多例子,反映科學教育的精神,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材料。例如,孟德爾經過8年,經歷了無數次的雜交實驗,他終于作出分離基因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達爾文冒著生命危險做全球生物調查,最終寫出偉大的進化杰作《物種起源》。通過科學歷史教育,可以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也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情緒,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
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需要依靠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科學研究表明,如果學習的內容嘗試后,只聽三小時,能記得60%;如果你聽了看了三個小時后,能記得80%;如果聽了看了并且動手做三小時后,能記住90%。可見,生物課程學習中實驗是十分重要的。實驗教學主要培養學生觀察實驗、收集和處理信息、數據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積累實驗設計、質疑、推理、歸納和演繹的科學方法等應用體驗,學生必須要實事求是的記錄,整理和分析實驗數據,定量表達結果等。《標準》說,學生應正確使用顯微鏡、生物實驗和儀器等常用工具,實驗操作能力必須具備。需要注意的是,安全使用實驗器具(如解剖器具、玻璃器皿、酒精燈等)和實驗藥品(酒精、酸、堿等),在實驗中是不能忽視的,教師應強化這方面的實驗安全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安全實驗觀,提高他們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技能。
三、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我們在信息時代,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體現的是一個人的能力,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的高低已經成為學生的一個基本的科學技能,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效鑒別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獲得各種信息渠道,在一般情況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取得個人的經驗,而另一種是間接獲得。第一種通過實驗、觀察、測量信息可以直接得到;通過參觀、訪問的信息和方法來獲取信息是間接的。如以近親繁殖“危險”的調查,間接收集信息作為一個例子來說明:第一,學生可以參觀醫院,醫療中心,了解一些近親家庭的危害。第二,學生可以訪問互聯網上的信息,以獲取相關信息。碘對動物生長發育影響的探討,可以讓學生在家里做探索實驗,獲得直接的信息。信息的處理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它直接關系到結論的正確與否。因此,在信息的處理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鑒別其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其是否是超過時效的,已經過時沒有用的,這樣我們才能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使學生能夠獲得既正確可靠又系統規范的信息。另外,教師要教給學生處理各種信息的工具,如數理統計方法,邏輯思維方法,判斷、定義、推理、歸納方法,還有各種分析圖表、各種統計圖、流程圖的繪制等。總之,在生物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時半會的訓練就能達到并融會貫通的,而是一個系統的教學過程。因此,從基礎做起非常必要,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訓練在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
作者:陳柳柳單位:南通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