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實驗教學對醫學生科學素養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生物化學作為醫學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其課程主干的實驗部分是培養醫學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環節。基于當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考核的現狀,本文探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有助于培養和提高醫學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學習興趣;科學素養
生物化學是醫學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被譽為“生命科學領域的世界語”。生物化學實驗作為課程的主干部分,是醫學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訓練實驗操作技能、激發科研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1]。隨著高校素質教育的開展與推進,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已然成為高等院校教育的主題。生物化學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知識更新快、發展迅速等特點;因此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是構建醫學學生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必由途徑[2-3]。由于目前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方法單一、保持教師“主導”模式、教學內容未能緊密聯系醫學應用等弊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阻礙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升[4]。針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存在問題,結合醫學專業特點,在原有教學模式上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教學內容設計的啟發性、思辨性和互動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和提升醫學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5]。為此,本文就如何基于激發學習興趣以提高醫學學生科學素養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法的改善措施進行探討。
1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1.1引導式教學模式引發學習樂趣,培養醫學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生物化學實驗在傳統教學思想上作為理論知識的驗證輔助部分,大部分實驗教學仍為“灌輸式”模式,學生只需按已制定實驗方案機械地完成操作流程即可得出實驗結果,導致學生無法實現主動學習,因此產生負面情緒[6-7]。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中應將“老師主導”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處于引導和輔助的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操作、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構建濃厚有趣的實驗氛圍,對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具有重要意義[8-9]。例如以“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分離血清乳酸脫氫酶同工酶”實驗中的“同工酶染色”為切入點,在授課前一周提出科學論證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實驗證據與科學論證問題之間的關系;甚至讓學生根據科學論證問題自行設計實驗,鼓勵學生積極與老師交流意見,勇于探索與驗證實驗設計的可行性,學生只有通過親自探索才能深入掌握學習內容[10]。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實驗內容,在生物化學實驗授課過程中采用問題引導式的形式探討學科的發展前沿,引發學生學習樂趣以致在課后繼續查閱相關資料以拓展知識寬度,因此學生也會逐漸培養執著追求、主動探索的精神。
1.2聯系性教學內容激發學習熱情,提高醫學學生的實踐技能。生物化學實驗作為醫學專業基礎實驗課程,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滲透于醫學各個領域,掌握生物化學實驗基礎技能對提高醫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十分現實意義;但是大多數醫學高等院校設置的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缺乏與醫學專業聯系性[11-12]。如何優化實驗內容、增強與臨床應用聯系性、提高醫學學生實驗技能應用水平,儼然成為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13]。通過不同生物化學實驗加強與臨床的聯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添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應用的樂趣。比如在“激素對血糖濃度的影響”的實驗中,教師應結合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分析測定血糖的方法和應用的意義,引起學生的關注度,因此學生將會認真對待實驗;學生通過親自測定血糖,不僅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術、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對臨床疾病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14-15]。對于任何一個簡單的實驗操作步驟,教師如能積極運用發散性思維加強與臨床應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均可以將生物化學實驗轉化為臨床應用的課堂。總而言之,加強與臨床應用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是激發醫學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既能夠鞏固理論知識,又可為以后的臨床實踐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1.3多元化教學方式增強學習興趣,開拓醫學學生的科學思維。生物化學實驗常用的教學方式是講授法,被動學習容易讓學生感到課程枯燥無味,導致課堂上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且某些實驗知識難以用語言表述清楚,學生似懂非懂,在實驗操作時甚至是不知所措;因此無法達到教學目的和質量[8]。在常用講授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醫學專業的特點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以熱愛的心態來進入學習[16]。以“Folin-酚試劑法測血清蛋白質濃度”的實驗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法引入“三鹿奶粉”案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操作實驗的興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逆向科學思維;因為在此案列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如何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方法,而且還學會反思其他生物大分子含量測定的原理。又例如在“血清清蛋白的分離及電泳鑒定”實驗中,由于實驗操作步驟相對繁瑣,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法結合動畫法,讓實驗操作步驟根據清晰、直觀,鍛煉學生對知識整理分析的科學思維。另外,對實驗要求苛刻的教學內容,教師應改變傳統實驗課的思維定式,提供“虛擬實驗平臺”;學生則可以根據興趣設計實驗,從而提高創新和散發思維[17]。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引起學生產生抵觸的情緒,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則是充分利用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等特點,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興趣,借此開拓學生的科學思維。
1.4合理化教學考核維持學習欲望,培養醫學學生的求真務實精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考核目的應是評估學生對實驗內容掌握程度,而根據實驗報告判定學生成績的考核體系值得反思。一些學生并非主動參與實驗操作,而在撰寫實驗報告時使用的是同組同學的實驗數據。此外,個別同學也可能因為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一些誤差,導致實驗結果與預期不一致,為了獲得較高分數而修改實驗數據;如“消化三大營養物質的酶活性測定設計與實驗”測定唾液淀粉酶活力,由于各種實驗條件的影響,導致指示劑顏色變化時間并不在預測范圍內,但個別學生撰寫實驗報告時分析原因,而是通過篡改數據以期獲得與預期一致的實驗結果。以上不良行為或許助長學生的惰性,惡性循環導致厭學情緒;又或許阻礙學生分析問題和批判思維的培養和提高,甚至是形成不端的風氣[17]。醫學學生未來擔負著“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神圣職責和使命,因此這些弊端將會嚴重影響醫學學生職業的發展。針對這些弊端,務必改變原有的考核模式[18]。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詳實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強調并非以實驗結果作為最終評分標準,鼓勵學生認真分析實驗各種原因;綜合考核學生,評定學生成績才是科學、公正的。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維持學生學習的欲望、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而且還可以培養醫學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和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2小結
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是培養醫學學生科研素養的關鍵環節。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針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十分有必要通過改變教學模式、選取與臨床應用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考核方式,基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機,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綜合能力更強、更富有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適應未來需求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奠定基礎。
作者:鄧秋狄 單位:廣州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