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建設與社會治理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社會治理創新水平的提升,能夠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道德支撐、價值導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治理營造文明環境,促進社會善治目標的實現。加強文化建設,有助于提升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主體素質,有助于塑造社會治理創新的良好環境,有助于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助于促進社會治理效能的提升。
關鍵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建設;社會治理
一、社會治理的內涵
在我國,社會治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社會主體,對社會事務和社會生活采取一系列方法、手段進行有效規范,凝聚社會共識,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良性可持續發展,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過程。社會治理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社會體制機制治理、社會組織治理、基層治理、公共安全治理以及虛擬社會治理等。社會治理主要依靠法律、制度等手段來實現懲惡揚善的目的,進而對社會成員的行為進行規范。是“軟約束”和“硬約束”的統一。繁榮發展先進文化,有利于促進社會治理創新目標的實現,社會治理創新水平的提升,能夠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文化“軟約束”通過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提升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強化社會倫理規范,進而增強社會治理效能,更是社會治理的根本之策。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僅是為社會治理創新服務的,而且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
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社會治理
文化既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又反過來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打造人格、塑造社會倫理的功能。因此,文化有著重要的社會治理功能。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其獨有的時代性和現實指向性,時刻在感染、激勵、指導著人民群眾投身社會治理創新的偉大實踐,為社會治理提供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F代社會的治理是在治理主體多元、協商互動、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的基本框架下,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以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核心,推動社會安定有序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進行共同治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升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先進文化有著教化和引領功能,能夠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思想保證、道德支撐和價值導向。社會治理的目的是凝聚社會共識,優化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堅持系統治理,實現政府、社會和社會成員的良性互動。而要實現良性互動,必須有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作保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的思想源泉,在推進社會治理過程中,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環境。
(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治理提供智力
支持智力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及其規律,采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社會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加強社會治理和創新,需要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及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能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的文化,是人們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僅能夠提高社會成員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可以提高社會成員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智力支持。首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社會成員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助于社會成員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科學方法,提高文化素質和智力水平,為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其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思想解放、破除愚昧迷信。弘揚科學精神、反對封建迷信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先進文化代表著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反映著現代科學方法和科學技能,是與封建迷信、愚昧落后根本對立的。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普及和傳播科學知識,能夠培育社會成員的科學精神,提高和促進社會成員的智慧和理性,增強抵御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能力,為實現社會善治奠定智力基礎。最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社會治理方式方法的創新。社會治理是一項充滿智慧的創造性活動,需要根據時代發展要求,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著社會發展方向,引領社會發展潮流。因此,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夠使社會成員正確認識社會發展方向,進一步解放思想,培育和形成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品質,根據時代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要求以及社會治理工作實際,不斷探索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方式方法,從而促進社會治理效能的提升。
(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治理提供思想保證
社會治理是通過治理主體和治理方式的變革,實現社會的共治和善治。共治是社會治理的實踐過程,善治是社會治理的價值目標。不論是共治還是善治,必須有共同的思想基礎作支撐。我國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反映,體現了社會發展方向,代表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社會共治和善治的思想保證。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科學指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的文化,能夠引導公務員和廣大人民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使各個參與社會治理的主體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采用科學的方法處理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從而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思想和方法指導。二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夠提升公務員和社會成員的精神境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重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和教化,能夠使人民群眾提高覺悟,形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相一致的精神境界。
(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治理提供道德支撐
社會治理要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推動社會的誠信友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必須有一個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社會規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括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強調社會道德、理想和紀律,在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發揮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能夠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道德基礎。首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社會成員的道德養成。道德是共同生活的人們的行為準則與規范,實現社會的共治和善治,離不開道德的行為自覺和文化習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涵養成與自覺的統一,能夠引導社會成員積極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參與社會治理過程,養成道德行為自覺,主動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其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于社會成員既具有倫理方面的約束,又具有道德方面的規范和誠信方面的要求,它與各種不道德行為是根本對立的。
(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治理提供價值導向
價值導向是社會對社會成員的價值選擇有目的地進行規范、激勵和引導,以培育社會成員的公共價值,促使社會成員保持與社會相一致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實現社會的共治和善治,離不開社會統一的公共價值。這就要求整個社會必須有一個普遍認可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然而,社會成員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迫切需要有共同的社會理想統一社會成員的思想,迫切需要有共同的價值認同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反映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價值認同和精神追求,能夠為社會治理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首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夠為社會成員提供社會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其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治理創新中具有價值引導作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社會主流文化,它倡導什么、反對什么,贊揚什么、批評什么,都具有鮮明的價值取向性,并通過報刊、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媒體進行廣泛傳播,使廣大社會成員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為社會成員確定是非標準、調節利益關系具有價值導向作用。再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夠抵御不良價值觀念的侵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我國各個領域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社會成員的民主平等意識、公平競爭意識、科學發展意識顯著增強,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五)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社會治理營造文明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族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奮力開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然而,我國正處于一個深刻而復雜的社會與經濟轉型期,受西腐朽方文化思潮影響而產生的不良文化思想,時刻在影響著社會成員的思想。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夠為社會治理營造社會文明環境。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助于培育社會主體文明。社會成員是社會文明成果的創造者和享有者,是社會文明的主體,沒有社會文明主體積極作用的發揮,社會文明建設將是一句空話。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引領社會成員,使社會成員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增強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的能力,并在行動中自覺遵循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從而提升社會成員的社會意識文明、社會生活文明和社會關系文明水平,進而構建起人與人之間的新型文明關系,為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奠定基礎。二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助于培育社會環境文明。社會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論哪種文明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下,才能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切實保護自然環境,重視生態文明,才能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保持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使社會治理創新在社會環境文明狀態下,實現善治目標。三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助于增強社會成員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培育社會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撐。綜上,只有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使廣大社會成員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升精神文明水平,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社會善治目標的實現
社會治理創新的價值目標是社會善治,使社會成員的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社會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社會公平正義得以體現,公共利益最大化得以實現。而要實現社會善治,必須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確保社會治理創新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主法治和公平正義的理念。社會善治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社會善治是一個上下互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的治理過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與社會治理的價值精神具有內在同一性。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引領方向,就會在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樹立人民群眾主體觀,把社會治理的參與權、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交給群眾,充分調動廣大社會成員在社會治理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人民公仆觀,切實向廣大社會成員負責,以社會化服務為方向,以為民、利民、便民為目標,圍繞民生抓服務,切實解決與社會成員切身利益相關的各種問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三、加強文化建設,促進社會治理創新
(一)加強文化建設,提升社會治理創新的主體素質
首先,文化建設能夠使政府公務員在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平等待人,處事公道,常存公仆情懷,以崇高的社會責任感統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牢固樹立法治思維,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正確行使人民群眾賦予的權力,正確對待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其次,文化建設能夠使廣大社會成員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牢固樹立社會責任感,正確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團結互助,相互信任,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治理,牢固樹立法治觀念,依法辦事,依法行事,嚴格按照法律規范自己的行動。最后,文化建設能夠調動社會成員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文化建設具有社會協調功能和社會規范功能,在基層社會治理中,重視發揮文化建設的協調和規范功能,能夠使社區、街道、鄉村等基層組織樹立民本思想,強化民本意識,調動所在轄區的社會成員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使其積極介入公共事務的協調和處理,相互協作、相互信任,促進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進而有效解決矛盾和問題,化解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二)加強文化建設,維護社會治理創新的良好環境
加強文化建設,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社會成員,使社會成員知榮拒恥,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評判標準,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社會利益關系,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誠信友愛、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自覺維護社會公德和社會生活秩序,誠實守信、廉潔從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在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加強文化建設,不僅能夠為社會政治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和理論指導,而且為政治文明的發展提供政治倫理的價值目標。一是文化建設有助于弘揚社會正義法治精神。在社會治理中,繁榮發展法治文化,廣泛開展法治精神教育,強化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觀念,引導公務員和廣大社會成員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二是文化建設能夠激發社會成員的主人翁責任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蘊含著自由、平等、民主意識,社會治理創新發揮先進文化作用,不僅能夠使公務員在行使公共權力的過程中,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積極動員和組織廣大社會成員參與社會治理,而且能夠使廣大社會成員強化民主自尊精神和主人翁意識,使其自覺履行憲法賦予的民主權利,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依法約束自己的言論和行動,依法對公務人員進行民主監督,及時就社會矛盾和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促進社會自我調節和社會成員自治的良性互動。三是文化建設促進公共權力運行公開透明。文化建設蘊含著公平正義,而公共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條件。社會治理重視發揮文化建設的作用,文化建設能夠增強權力運行的透明度,使公共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權力行使過程和結果的公平公正,為社會治理創新營造一個民主、法治、廉潔、公正的政治文明環境。
(三)加強文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和諧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目標,文化建設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文化建設具有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的方式方法有許多,文化在協調利益關系方面的作用具有根本性。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弘揚社會正氣,能夠使社會成員更新思維方式,樹立公平正義、合理競爭、效率效益的觀念等,引導社會成員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社會和處理問題,培育和諧理念和寬容精神,避免思想認識的片面性,促進各種利益關系的協調和矛盾的有效化解。其次,文化建設能夠提升社會認同度。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必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利益訴求,如果這些矛盾和利益訴求得不到化解不得表達,必將影響社會穩定。文化建設具有提升社會成員價值認同和精神追求的作用。在社會治理中發揮這些作用,能夠營造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文化氛圍,充分尊重社會成員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建立和完善民主協商機制、信訪反饋機制等,使社會成員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地表達愿望和訴求,使社會治理主體有針對性地解決社會成員的思想困惑和問題,從而提升社會認同度。
(四)加強文化建設,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公平正義既是社會治理的出發點,也是社會治理的最終價值目標。文化建設蘊含著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要求,在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重視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能夠使各社會治理主體將公平正義作為價值追求,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不搞“特權福利”,不搞“優親厚友”,摒棄等級觀念和特權思想,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使得社會各階層依法獲得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的權利和機會。文化建設促進社會民主法治。社會治理要求多元主體協同共治,其核心是“民主”和“法治”。實現社會善治,必須依賴于政治生活民主化、社會治理過程法治化,使社會成員廣泛參與社會治理規則的制定和事項的決策,使社會治理運行建立在法治基礎上,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蘊含著民主法治理念,在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重視發揮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能夠使社會治理始終堅持民主法治理念,引導各社會治理主體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尊重社會成員各方面意見,民主決策社會治理事宜,通過合作、對話、協商、溝通等方式,對社會事務、社會生活和社會行為進行引導、規范和服務,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引導各社會治理主體樹立法治意識,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四、結語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社會治理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積極作用,為社會治理提供思想保證、道德支撐、價值導向,營造文明環境促進社會善治目標的實現。文化建設旨在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作用和功能,使其在社會治理創新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通過提升社會治理創新的主體素質,營造社會治理創新的良好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參考文獻:
[1]黃曉春.黨建引領下的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創新[J].中國社會科學,2021(6).
[2]張冬冬,劉建軍.新時代中國社會治理的基本原理[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
[3]燕連福,王蕓.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領導文化建設的歷程、經驗與展望[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
作者:尚潔 單位:西藏民族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