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提問能力視域下物理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激發學生的提問動
機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要意識到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對于課堂教學可以起到的推動作用.只有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提問,為知識教學提供動力.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有效的引導,要讓學生意識到大膽提問的重要性.無論是自己沒有弄懂的問題,還是對于某些知識點或者某一觀點存在的異議,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只有激發學生的提問動機,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勇于提問,進而活躍學生的思維,為提問能力的培養提供鋪墊.激發學生提問動機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學者對于提問能力的鼓勵,如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也可以結合教材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科學家創造發明的事跡,激發學生提問的動機.如,奧斯特發現了電流周圍存在磁場,如果沒有當初對于“磁場能否生電?”問題的提出,也就不會有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當然也不會有今天的發電機以及由此帶來的生活、科技的重大變革.教師要借助各種好的例子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提問動機,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疑惑.同時,教師要正視學生的每一個問題,不管問題是否提得有價值,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勇于提問的這種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有勇氣在課堂上積極提問,進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二、營造良好的提問
環境營造良好的提問環境同樣很重要,這也是對于學生提問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前提.教師要給學生制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是絕對的教學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所選取的教學方式要有所革新,可以結合生活實例來豐富知識教學,這能夠為學生的提問過程提供更大的空間.同時,可以有更多的學生間的交流互動,這同樣是為學生的提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隨時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甚至是質疑.這樣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從而在問題的思考與探究中深化對于知識點的領會.例如,在講“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時,為了糾正學生“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錯誤觀點,我舉例“光滑水平面上的運動物體”,同時得出正確結論: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這時,一位男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這個例子不符合實際情況.力撤掉后,物體都會停下來,所以運動需要力來維持.這一行為立刻引來了班上其他同學的目光,學生都被這個提問所吸引,這一質疑其實也在其他同學的頭腦中存在.我當即肯定和鼓勵了學生積極質疑的行為.隨后,我就學生列舉的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探究:撤銷推力后,運動的物體還受力嗎?(學生思考后回答道:還受阻力)撤力后物體由動變為靜(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是什么?學生慢慢意識到,正是(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這樣,在學生的這一質疑中,學生都展開了對于這一知識點的探究,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三、為學生創設提問情
境要進一步深化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提問情境.這不僅能夠給學生的提問過程提供更大的空間,也是對于學生思維的一種激發與拓寬,能夠讓學生在積極思考與獨立探究中豐富自己的提問能力,并且深化對于相關知識的領會.例如,“物體的沉浮”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演示三個小實驗,引導學生提出相關思考問題:(1)將體積相同的鐵塊和木塊分別投入水中,學生自然會提問:木塊為什么浮于水面而鐵塊則沉入水底?學生能夠很快找到答案:因為木塊的質量小于鐵塊的質量.(2)將質量相同的木塊和鐵塊再投入水中,結果怎么樣?學生都很關注.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沒有那么輕松了,部分學生回答:因為鐵的密度大于木塊的密度.(3)完成最后一個實驗,將鐵皮制成的輪船模型投入水中,輪船浮在水面,學生對此感到疑惑,紛紛提問: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隨之再激疑:鋼鐵制成的一艘萬噸巨輪為什么能乘風破浪,漂洋過海呢?這個問題立刻激發了學生濃厚的探究欲望,學生在良好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下思維更加活躍,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興趣更為濃厚,學生自身的提問能力得到培養.
四、總結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非常重要.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提問動機,要讓學生意識到提出好的問題的價值所在.同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提問情境,給學生的提問過程提供更大的空間,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
作者:郭德華單位:江蘇濱??h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