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藝術類大學生道德素質培養(yǎng)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思想道德素質的內涵
所謂素質,原指事物的本來性質。人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因此,人的素質是由人的自然和社會兩方面的屬性決定的。人的素質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認識和社會實踐養(yǎng)成比較穩(wěn)定的品質。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yè)務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等幾個方面。作為人的基本素質之一的思想道德素質,即是指人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通過個體自身的認識和社會實踐,在政治傾向、理想信仰、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等方面養(yǎng)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品質。它好比人的靈魂,是人的一切活動的主宰,決定著的人的行動目的和方向。
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主要是通過后天教育、通過知識的“內化”養(yǎng)成并不斷提高的。當代大學生是跨世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代大學生的這種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他們必需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筆者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基本標準是: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和堅定的社會主義信仰;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自覺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實踐,反對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
(一)理想信念淡薄。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鄧小平同志指出:“現(xiàn)在中國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其中我們最強調的,是有理想。根據(jù)我長期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經(jīng)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由于受“藝術不分國界”和西方自由化思想的影響,加上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效應,藝術類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不關心政治甚至厭煩政治的心理。他們雖然思想活躍,但缺乏深度;熱愛專業(yè),但很少關心時事;重視專業(yè)技能訓練,但輕視文化理論特別是“兩課”理論學習。正因為這樣,他們大多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熱衷于“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發(fā)展”和“為藝術而藝術”,從而導致其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偏離正常軌道。
(二)缺乏集體主義觀念。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集體主義作為道德建設的一個基本原則和根本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就是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能夠實現(xiàn)辨證的,有機地統(tǒng)一。它既是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結合,又要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并且在二者的共同發(fā)展中協(xié)調社會主義社會的人際關系,克服、融解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各種矛盾,從而成為社會向前發(fā)展的一種強大動力。
藝術類大學生由于理想信念淡薄,熱衷于“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發(fā)展”,加之其授課方式的個別化(以個別課或小組課為主要形式)、自學方式的單一化(一般是獨處一室練琴、練聲或獨自練筆、練功等),學習內容、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更加追求個性化,因而容易養(yǎng)成一切從個人實際出發(fā),從個人才能的發(fā)揮、個人利益的獲得、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等方面考慮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進而滋生以自我為中心,以實現(xiàn)個人目的與價值為取向的個人主義思想。這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能力,但另一方面則易產(chǎn)生我行我素,不注意自我約束,集體觀念淡薄等弱點,具體表現(xiàn)為:缺乏全局、大局意識,團隊精神差;對集體活動缺乏熱情,甚至逃避,集體榮譽感不強;生活、學習上獨往獨來,自由主義嚴重;追求個人“實惠”、“名利”,對國家和集體利益缺乏責任感等等。
(三)紀律性不強。遵紀守法既是社會對每一個成員的共同要求,也是衡量人的思想道德素質高低的重要杠桿。當代大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肩負著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必須具有嚴格紀律性,模范遵守黨紀國法、校規(guī)校紀。鄧小平同志指出:“有了理想,還要有紀律才能實現(xiàn)。紀律和自由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兩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組織起來就有力量。沒有理想,沒有紀律,就會像舊中國那樣一盤散沙”。
紀律是建立在理想、信念的基礎上的,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必然用紀律自覺地約束自己。藝術類大學生由于理想信念淡薄,加之其授課方式,生活、學習方式的負面影響,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性,因而較普遍地存在著法紀觀念淡薄,生活作風懶散,學習紀律松馳等現(xiàn)象,向往所謂絕對自由,對紀律教育乃至思想政治工作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其具體表現(xiàn)為隨意遲到、早退、曠課;不顧公共衛(wèi)生,寢室衛(wèi)生臟、亂、差;夜不歸宿,上課時間外出兼職打工時有發(fā)生等等。由于這些現(xiàn)象的長期存在,藝術類學生的學風、班風都相對較差,其整體形象的塑造也較難。長此以往,無疑將對其思想道德素質乃至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產(chǎn)生嚴重影響。
三、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
藝術類大學生所存在的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作用的矛盾統(tǒng)一體。筆者以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并有效地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協(xié)同努力:
(一)改革“兩課”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兩課”教學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發(fā)揮著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它擔負著對學生進行“三義”、“三觀”、“三德”教育,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從一定意義上講,“兩課”教學的得失,關系到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敗。而對藝術類大學生而言,“兩課”教學的好壞,更是直接影響著他們對“兩課”的認識、興趣及其學習效果,也直接關系到他們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因此,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兩課”教學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其一,盡可能做到一門課程選派多名教學經(jīng)驗豐富,政治、思想道德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優(yōu)秀專任教師穿插擔任教學任務,并適當聘請校外有關專家或典型人物進行專題講座、講課,以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新鮮感,增強教學的吸引力,保證教學質量。其二,根據(jù)“兩課”各課程的內在聯(lián)系,合理安排開課進程,做到大學期間“兩課”教學不斷線,并切實保證各科教學內容及課時的全面完成,使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得到全面培養(yǎng)并逐步提高;第三,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中心內容,把鄧小平理論貫穿到“兩課”所有課程的教學中去,不斷引導學生自覺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使他們在理想、道德、紀律等方面得到系統(tǒng)而有效的培養(yǎng)與教育。第四,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用歷史事實,典型事例和現(xiàn)實的新鮮內容去闡明“兩課”理論;有組織、有計劃地采取課堂討論,演講答辯、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實施教學,有目的、有選擇地運用影視資料開展電化教學。使“兩課”教學既內涵深刻,又形象生動,既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又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導向性。既可以極大地提高藝術類大學生“兩課”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和有效性,又可以全面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教書育人作用。從教育職能看,社會主義教育都應具有“教書”與“育人”的雙重職能,忽視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確的,只有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是正確的教育觀。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一方面,教師要用自身的知識、能力和道德品質,行為風貌等作為勞動手段直接影響和感染學生,成為學生的榜樣、楷模,從而達到教育和感化學生的目的,即所謂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另一方面,教師要始終不渝地把育人工作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藝術類教學主要采用個別教學和小組教學方式,師生之間更容易溝通、交流。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思想動態(tài)、道德風貌等往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因此,教師更易了解學生,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更能有效地進行“育人”活動。與此同時,學生較長時間師從專業(yè)教師學習,一般意義的師生關系往往演變成更親近、更融洽、更和諧的師徒關系,加之學生對知識淵博、專業(yè)和學識水平高的教師強烈的欽敬感、崇拜感和順從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起著很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要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藝術類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必須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尤其是專業(yè)教師的積極性,增強他們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主動性,把教書和育人緊密結合起來,及時發(fā)現(xiàn)、引導和解決學生在理想信念、道德、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做到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藝術教育之中。而要做到這一點,廣大藝術類專業(yè)教師就必須更加注重對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和作為教師人格力量的影響作用的發(fā)揮。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無小事,事事皆楷模。學生對教師是要聽其言,察其行的,如果教師不講政治,不講“師德”,不講紀律,工作講報酬,接受學生有目的的“饋贈”或校外兼課、兼職過重,都將損害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學生產(chǎn)生思想上的迷惘、混亂和言行上的失范乃至錯誤,最終導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滑坡。
(三)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發(fā)揮管理育人的作用?!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必經(jīng)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高尚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學規(guī)范的嚴格管理……把我們倡導的思想道德原則融于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之中,使自律與他律、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高等學校的學生培養(yǎng),即要依靠教育,又要依靠管理,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教育是管理的前提,管理是在教育基礎上的管理;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直接手段,管理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證;從一定意義上講,管理也是教育,同樣是為培養(yǎng)又紅又專的人才服務。就藝術類專業(yè)辦學而言,由于學生普遍缺乏自律性,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低且缺乏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的自覺性,如果只抓教育,不對廣大學生進行科學而有效的管理,就不可能達到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的預期目的,甚至會造成失誤。
為此,我們必須強化管理。不僅要在思想上統(tǒng)一規(guī)范,在行為上也要加以約束,甚至采取強制措施。而要實現(xiàn)科學而有效的管理,就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管理干部隊伍。管理干部隊伍主要由作風踏實,素質高的專職人員組成,輔之以責任心強的班主任群體。他們不僅要有較高的馬列主義水平,而且要有較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管理經(jīng)驗。其次,管理工作要做到“三不”。即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不浮在表面。從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入手,組織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目的性強,學生喜聞樂見且積極參與的活動,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目的。其三,建立一套科學、規(guī)范、完善的管理制度,統(tǒng)一學生思想,規(guī)范學生行為。第四,堅持“嚴”字當頭。嚴格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嚴抓嚴管、決不姑息,充分發(fā)揮制度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規(guī)范、激勵、制約和導向作用。
(四)高度重視對學生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的引導和培養(yǎng)。同志在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中強調指出:“求知與修養(yǎng)相結合,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沒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學到的知識真正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也就難以大有作為。青年時期注重思想修養(yǎng),陶冶情操,努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一生的奮斗和成就將會產(chǎn)生長遠而巨大的作用?!彼囆g類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因而要靠外部的教育和他人的幫助,但更需要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前蘇聯(lián)霍姆斯基說:“要做一個正派的人,就必須進行自我教育”。
通過自我修養(yǎng)和自我教育,把他律化為自律,把強制內化為自制。個體思想道德水平的發(fā)展是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相結合的辯證過程,外部的教育和他人的幫助只是這個過程的外在影響條件,只有通過個人的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和自身的不斷實踐,才能把外在的影響內化為自己的品質并外化為自覺的行動。如前所述藝術類大學生比其他大學生有著更強的“自我”意識,若能加以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其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的能力決不會低于其他大學生。筆者以為,關鍵是加強其自覺性的培養(yǎng)。而自覺性的養(yǎng)成,又有賴于對學生的“自律”和“自省”教育。所謂自律,就是自覺約束、控制自己;自省,即指自覺回憶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五)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藝術類學生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這也是導致其思想道德素質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周遠清同志在第一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通知》(教育廳[1998]4號)指出:“對于大學生來說,良好的文化素質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業(yè)務素質的重要基礎,它體現(xiàn)一個人的文化涵養(yǎng),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升華人格、陶冶精神,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和更好的做人、做事、做學問提供廣博的文化底蘊。”由此可見,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手段。根據(jù)藝術類大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的狀況,我們不僅要認真開好“大學語文”、“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常規(guī)課程,還應適量增設文學、美學、社會學等課程。
與此同時,還要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文化講座、名著導讀、影視評論、文藝匯演、課外閱讀、體育活動、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不斷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文化修養(yǎng),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遠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奠定基礎。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各級領導、全體教職員工、學生以及家庭、社會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牢固樹立素質教育思想,有針對性地扎實開展工作,才能培養(yǎng)出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藝術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