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教育技術對語文教學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當今這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社會,新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深入推進,多媒體技術更是飛速前進普及整個教育領域,所有的一切共同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即應用于教育中的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產生。直至今天,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支持教學已經普遍存在。現代教育技術從定義上來說就是通過圖形交互界面的多媒體方式創造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并綜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一切的學習資源為求學的孩子們搭建一個友好的交互式學習平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多好處,一是創造了更廣闊的教與學空間,二是促進了語文課堂教學手段的更新和發展,為提升教學效果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可能。語文教學作為中國中小學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伴隨著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直至成年,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手段。所以,發展語文教學是很必要的。在課堂語文教學中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是適應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的需求,也是深化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課堂語文教學中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重新有機組合教學的四要素,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在教學中營造輕松愉快、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最大限度地突破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總體來說,現代教育技術對語文教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照本宣科的傳達者。隨著現代文明發展,語文教學對教師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既要有豐富的教學知識和經驗,也要能因地制宜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學習。然而,僅僅靠教師一張嘴加一支筆的方式很難立體的展示教學內容。但如果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把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的素材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制作成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創造出一個仿真的教學情景,這就能輕而易舉的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聲音、視頻、圖片、文字、動畫、網站等形式的教學資源,通過對教學資源的有效組織和整合,可以建立語文教學資源庫,為教學提供幫助。同時,教師也能通過現代教育技術自主開發語文教學資源,在開發的過程中吸取已有資源庫中資源的優勢,也可以整合資源庫中的資源,從而使自主開發的語文教學資源能夠最大程度的適合教師的教學,為教學提供幫助。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可以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教學應做到貼近學生的生活。清朝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重現教學內容中的場景,將教學內容生動活潑的呈現給學生,引發他們心靈上的情感體驗,啟發他們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講解元代詩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課時,語文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詩詞中那些美麗的畫面,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那種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畫面,以及準確傳達“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那種旅人凄苦的心境。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通過這種創設視聽情境的手段,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方式將課文內容重現學生眼前,對于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
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般行為和認知取向。傳統的學習方式僅限于課堂內容單一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主動性、合作性、探究性、體驗性、問題性、交互性。這直接導致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合作、學生被動的學習,而對于知識的理解度和遷移度低。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為教學變革提供了巨大動力。現代教育改革從師生關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目的、教學資源等方面入手,通過將計算機及網絡作為學生學習的認識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從根本上對傳統教育實施變革,它強調基于合作的學習,不僅學生,而且家長、教師都可以參與學生的學習;強調基于問題的學習,不是問答式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圍繞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解決來組織自己的學習活動;強調基于實踐的學習,實踐是實現真理的唯一基礎,讓學生在不斷認知實踐、生活實踐能幫助學生更容易踏進社會;強調基于探究的學習、基于個性的學習、基于網絡交互式對話的學習等等,通過這些方面的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
五、總結
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中,不僅是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方面是想要搭建一個新型的信息化教學平臺,這個平臺具備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功能。換言之,就是號召實現一種以“自主、探究、合作”為主的學習模式。這正是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思想。
作者:趙彥君 單位:鄂爾多斯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