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教育技術改革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美國約有1300個高等學校以及少數法人團體進行教師培訓。這些大學中約有三分之二(通常為比較大的研究型大學)由教育學院進行中級課程教師的培訓。約有三分之一的中學教師培訓主要在歷史較久遠的“師范學?!钡恼n程培訓系進行,課程培訓系與中國傳統的中等師范??葡囝愃?。
大多數改革源于教育學院。少數源于課程培訓領域,而只有一種改革(馬德琳•亨特教學,MadelineHunterMethod)產生于院校之外。有一些改革以復雜的教育理念為基礎,而其它改革則注重根據經驗使用某種特殊的方法或課堂實踐。表1提供了各種改革得到基本貫徹的時間。本文敘述的改革產生的影響是作者的主觀概括,但關于改革的描述和時間線索已征得了同行的確認。
1行為目標化教學這是最早出現、持續時間最長的方法之一,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由芝加歌大學杰出教授本杰明•布盧姆(BenjaminBloom)所發動的一種書面課程目標化方法。布盧姆教授提出了各種理性的、以情動人的精神動力方法,這些方法使教師能以毫不含糊的語言,明確地表達他們的教學期望,即說明哪些是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書面行為目標化作為一種核心方法,被不斷融合到后來的改革方案以及提問技巧中去。
2程序化教學程序化學習起始于斯基耐(B.F.Skinner)的限制性學習,它可以由“教學機器”提供。然而,隨著布盧姆的明確的行為目標化方法的發展,程序化學習讀本變得流行起來,學生利用這種讀本的書面解釋能夠逐步深入內容,回答問題系列,而且根據回答情況,或被引導到下一個概念(如果回答正確的話)或被引導到一種新的解釋方式(如果回答不正確的話)。這種學習方法僅僅對有自我學習要求的學生有效,所以它不久便衰落了。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AidedInstruc2tion,CIA)的出現,程序化教學重又復興,并漸漸被稱為“訓練加實踐”或“訓練加扼殺(扼殺興趣)”。一般認為程序化教學對于普通教育并不靈驗,但在技術培訓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3分段選修該法在中學低年級和高年級推行,具體做法是允許學生選修各種不同的二級學科課程。學生可以在昆蟲學、植物學、遺傳學等學科中選修4個不同的短課程,而不必選讀整整一年的生物學。這種教學內容上的改革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因為教師可以講授他們最喜受的章節,而學生則可以學習他們欣賞的特殊論題。這種改革大大刺激了對生物學的熱情,但確實會造成學生基本知識概念方面的缺陷,故迅速被回歸基礎的潮流所終止。
4跨年齡分班該改革的做法是按照學生的能力、而不是根據年齡將中學新生分班,并使用與學生能力相匹配的教師。這種方法很可能會使優秀生更快地進步。但是,一場重大的反對“因才施教”運動終止了大多數按能力分班的做法,而且這種反對傾向又被所謂“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以及“科學屬于全體美國人”的平等主義策略進一步強化,這些策略要求將教學資源轉用于幫助差生。
5計算機輔助教學這種方法由計算機對定義類問題進行的訓練和實踐演變而來,用于程序化教學和模擬。雖然充滿了期望,早期的嘗試卻因為計算機低下的記憶能力和速度而導致的低下的響應速度而失敗。除非以游戲格式給出,否則計算機輔助教學仍然要求學生自己具有堅實的創造精神和動力。由于這些缺點,“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術語很少使用,并正為其它計算機教學術語所替代,如“教學技術”。
6科學/技術/社會(STS)這一重大的改革運動由衣阿華大學的鮑勃•雅格(BobYager)發起。雖然大多數美國教師都會講解一些概念的應用方面的內容,但STS將概念應用于學生生活這一做法作為科學教育的中心,所以授課內容就圍繞著諸如人工受精、人口過剩、安樂死等主題來制定,再由這些內容導入基礎生物學概念。一些這種改革的推崇者甚至主張,不應當講授與學生生活無關的內容;而一些反對者則指出,在遠沒有具備理解這類主題的科學基礎知識之前,學生就被要求去理解和表明對這類主題的立場,容易使學生形成不成熟的推測或聯想。盡管科學和社會問題仍是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組成部分,但STS不再為大多數生物學授課教師所注重,只有當學生對新出現的事件感興趣時才會將STS方法結合到教學中去。
7科學過程教學科學過程教學法強調將教科學變為教科學的過程,而不是僅僅提供知識信息。除了用實驗提供經驗外,也常常要求教會學生觀察、建立假設、進行試驗、結果整理以及作出結論的科學方法,正如做學問全過程所經歷的那樣。學生往往只注意記住上述“科學方法”本身,而不注意理解總的探究過程,實際上后者才是科學研究的真正基礎;教育學校則通常認為,學生把科學作為大堆事實來學了,并且認為他們只需學會科學研究過程。目前這種爭論已經過時,但仍然認為學生需要以探究方式去學習科學。
8范圍—順序法課程設置這是由美國科學教師協會協調進行的一種改革,目的在于制訂一個更加連貫而緊湊的課程設置方案,方案明確規定課程內容覆蓋范圍以及基本概念出現順序。美國科學教師協會認為,將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和地球科學的各個二級學科孤立開來進行教學會產生問題,因為學生不能得到各個學科之間相互關系方面的知識。范圍-順序法課程設置基本上已經被當前的課程標準潮流所取代,目前由各州的課程標準來確定課程設置的范圍和順序。
9把關式教學把關式教學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概念或技巧的教學方法。它利用精心設計的策略,讓學生對有關問題不斷重復琢磨,直到學生達標為止。把關式教學經常采用的一個做法是,學生必須反復閱讀或朗讀課文,直到準確掌握有關概念或技巧,實際上這種做法會降低教學水平,因為其他學生不得不等待反應慢的學生反復接受測試或做其它練習。另外,把關式教學往往會使學生之間的差距擴大。有一些教育類學校仍然在推行這種教學方法。
10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問題”密切相聯,包括鼓勵學生利用智力性問題本身來進行思考。各種權威人士推出了許多思維的技巧,其中包括集體出妙主意、使用分析法、蘇格拉底提問法(Socraticquestioning)以及開放式提問法等。許多有經驗的教師認為,如果生物學實驗和野外實習工作不是一種按照“菜單”進行的按圖索驥式的工作,批判性思維應當是這些工作的自然而然的結果。根據對教育咨詢人員的調查,目前這種改革還沒有失去效用。
11綜合科學教育綜合科學教育是一種國際潮流,它通常以某個主題為基礎,將所有學科結合在一塊進行教學,例如圍繞“水”這個主題,可以同時從生物學、化學和地球科學幾方面進行講解。一些綜合科學教育提倡者建議,生物學、化學以及其它學科的教師知識面太窄,這種綜合科學教育收效不會太大。幾乎有一半數量的州發放“跨學科”教師資格證,這是為了順應綜合化教育的趨勢;但大學對綜合科學教師培訓內容的學科跨度太窄,所涉及的各專業學科深度不夠。綜合科學課程很快在中學里煙消火滅,但州政府對生物學、化學等專業教師資格證書重新認定的工作進展相當緩慢。
12全民科學教育全民科學教育是一個重大的教育改革運動,它由現已退休的詹姆斯•盧瑟福(JamesRutherford)博士領導的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發起。這種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科學屬于全體美國人”以及“科學并非多多益善”?!叭窨茖W”的理念已經被納入了在許多州使用的教育標準,這種教育標準在某種程度上使得開設課程的選擇范圍受到了限制;同時,為了力爭向全民傳播基礎科學知識,取消或者不提倡學生感興趣的程度較深的課程。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是一個由科學家組成的重要協會,協會科學家對于這種教育改革所持的觀點并不一致,有些對“科學并非多多益善”的提法表示了質疑。一般認為,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較多地采納了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全民科學”的理念,而對美國科學教師協會“范圍-順序法課程設置”的做法采用得比較少。
13互幫互學互幫互學是以學生分組學習替代教師授課的一種嘗試。學生在學習小組中發揮各自不同作用,但學分通常以小組為單位來評定,即小組每個成員可以獲得相同的成績。這種教學方法得到了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羅伯特•斯萊溫(RobertSlavin)博士的支持。這種方法使課堂上所教的科學基本概念大大減少;好學生通常能完成全部小組作業,而懶散的學生則只能做完少量作業卻獲得與好學生相同的學分。雖然個別教師仍然偏好這種方法,但是它已經不再廣泛使用。
14建構主義這基本上是以瓊•派蓋特(JenaPiaget1896~1980)的工作為基礎的一種教學理念。以科學事實為例,該理念認為,每一個學生對科學事實都會建構自己內心的圖象。建構主義適用于所有學科,比如建構主義英語教師有可能允許學生創造自己的獨特的拼寫系統。在科學教育領域,建構主義在教育學校十分流行,正愈來愈多地被用于促進學生的活力和探索能力。但是,科學家們做實驗卻是以單個普通的事實為基礎的。因此有經驗的教師常常對建構主義者抱著批判的態度,認為他們助長了相對主義,而且將科學扭曲為只是許多認識世界的等價的方法之一。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建構主義還繼續在大學中流行,但對公立學校的影響很小。
15結果導教法這是一整套復雜的做法,即所有有關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決定,都要根據對學生學習成效或結果的評估情況來作出。只有學生的學習“結果”才是優化教學工作的有價值判別依據,而包括圖書資料、實驗設備、甚至教師的知識等這些所謂的“投入”都被認為是次要的。這種方法的主要影響是會增加教師測試和保存詳細的測評記錄的負擔,并減少用于創造性的實驗室和野外工作的時間,雖然結果導教法在公立學校已經沿用了幾十年,但它現在剛開始運用到大學教學中。不過在最先采用這種方法的州里,它正開始走下坡路。
16標準化教育除了衣阿華州之外的所有美國其它州都采用標準化教育。標準化教材制訂教育標準,列出許多科學概念,由各州自己決定哪些是必須教的,哪些是建議教的。美國的授課教師一直有權決定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何時教。但一些教師不認真備課,不能正確使用這種自由權利,于是便出現了標準化運動,以促使教師對學生必須或應當學的內容負責,最終導致了各學科課程標準的編寫。這個運動對教學的標準化程度尚難預見,但已經在標準化寫作的基礎上實行了標準化考試,這使教師受到了新的壓力,以使他們的學生在考試中有良好表現。所有這些都會驅動美國教學體制向著應試體制靠攏,提倡記憶而不是鼓勵批判性思維和探索等等,就像包括中國在內的其它國家里已經普遍存在的那樣。
17長課時課程表長課時課程表可以向中學生提供更類似于大學生的課程表,也就是說學生由過去的一周7天每天都要上6~7節課,每節課時間為50分鐘,改為一周只上2~3天課,一天上4節課,每節課時間延長為1.5小時。這種課時安排的變化,目在在于讓教師放棄講課并使用更多的小組課堂學習。教師常常發現,長課時課程安排使得較長的實驗室工作以及就近進行的野外工作成為可能。藝術、音樂和演講課對這種課時安排很歡迎,因為這些課需要較長時間;但是數學和外語課卻相反,因為這種排課使學生不能每天進行練習并強化概念。這種改革在美國始于1990年,現在根據地區的不同已經擴展到30%~70%的中學,但目前正在開始萎縮,原因是學術收益并不能換來物質利益,而學年總課時的縮減也出現了負面效應。超級秘書網
18遠程教育遠程教育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并非面對面的授課方式。20世紀60年代教學電視的開設是美國首次重大的遠程教育嘗試,當時利用發射塔和飛機播放節目,但用這種辦法轉播課堂教學未獲成功,錄像帶的發明、衛星電視轉播以及因特網的出現重新激起了遠程教育的興趣。與函授教育相比,遠程教育對成人計算機運用定點教學十分有用,但對于通常的學員對象和授課內容成功率較低。遠程教育對于理科教學就更復雜了,因為需要讓學生在實驗室體驗各種科學現象,鍛煉各種實驗技巧。盡管信息技術專家抱有熱情,遠程教育并不會形成高水平的科學文化或者高水平的科學家。
19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是最近出現的一種教學方法,目的在于讓學生提問并回答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這種探究方式而不是教師的解釋來獲得科學知識。這種方法需要供給有關的材料和實驗設備以及提出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一系列問題來訓練學生自己提問,但是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自己能提出創新性問題。與“科學過程教學”不同,探究式教學不注重假設或“菜單”式實驗。探究式教學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得到了推動,但因貫徹時間太短,所以還不能對這種方法的效果進行估計。
20主動式學習主動式學習是與“被動式學習”相反的一種教學實踐,后者通常意味著記憶而不是對意義的理解。主動式學習涉及創造性思維、分組互助學習、導向式提問、把關式教學、因特網家庭教育等教育模式。由于主動式學習方法缺乏明確的界定,也沒有明朗的提倡者,所以這種方法的作用僅僅是使得一些老的教學改革在它的名義下得以繼續存在。大約50年前,本杰明•布盧姆觀察到,教育沒能構建一種知識體,即沒有形成一種能被修正和完善的范本,就如同各種科學范本那樣。他寫作論文宣稱,在建成這種知識體之前教育不會成熟為一種職業。上面所談到的各種教學改革,其中多數很快被放棄了,似乎證實教育仍然缺乏可以信賴的知識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