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價值觀培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著理論互通性與實踐互融性,但這兩者為什么能夠實現融合、其理論基礎是什么?文章試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契合性、功能契合性和實踐契合性三個維度,從理論探源的層面論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夠相互融合與促進的內在契合性。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著理論互通性與實踐互融性,但它們之間的耦合性在學理層面上到底包含哪些方面、是基于怎樣的理論基礎?筆者試圖從學理層面深層次地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契合性,找到兩者之間的關鍵聯結點,拓展兩者的理論深度,創新兩者的實踐路徑。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契合性
作為哲學范疇的價值是指客體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效用、效益或效應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雖非同一范疇的概念,但二者之間卻存在著某種能夠滿足價值需求的效益關系,這種價值契合性,主要體現在社會和個體兩個層面。
1.兩者在社會層面的價值契合性。
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入新世紀以來,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逐步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明確將“和諧”作為重要組成部分提出,而且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能夠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升自身涵養與素質,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用更加敬業、更加誠信和更加友善的言行舉止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極大地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在遇到利益矛盾的時候,能夠更加文明地通過法制手段維護自身利益,能夠主動將集體利益放在個體利益之上。與此同時,高校是我國重要的精神文化生產部門,肩負著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輸送優秀人才的歷史任務。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斷增強其實效性,能夠確保大學生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穩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夯實基礎。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增強社會凝聚力。強大的社會凝聚力,表現在精神文化層面內,主要是社會中不同職業、不同組織、不同階層的群體有著共同遵守的價值觀念,并對國家的政治體制、執政黨的依法執政、政府的社會管理活動有著較高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表現在社會動員層面,主要是國家和政府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管理活動時,對社會民眾參與的調動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為當前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明確的、包容度廣的核心價值觀。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增強大學生群體的制度認同、文化認同有著顯著的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提升黨和國家的社會動員能力。再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同時我國社會中也出現了諸多矛盾與沖突,這其中由于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利益訴求的多樣化帶來的社會矛盾占有不小的比例,急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者是當前我國社會整體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后者是我國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都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兩者在個體層面的價值契合性。
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促進人的政治社會化。人的政治社會化,主要是指作為主體的人,通過學習政治知識、政治規則、政治禮儀等政治文化內容,實現從自然人、經濟人向社會人、政治人的轉變的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對全體社會成員的政治社會化具有促進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大學生實現政治社會化的必經之路。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可以使社會成員明確什么樣的價值觀念是國家和社會所倡導的,什么樣的價值觀念是當前推動社會發展和實現自身價值所必需的,從而積極提升不同職業、不同教育背景的社會成員的精神追求。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針對大學生的精神思想領域,旨在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過程,引導大學生養成科學、健康、積極的政治立場、道德觀念,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再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助于樹立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精神源泉,是他們在工作生活中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強大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能夠幫助人們樹立清晰的理想信念,堅信社會主義理想必然能夠實現,堅信通過黨的領導必然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終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徑。兩者都有助于樹立人的理想信念。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功能契合性功能,一般是指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作用。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契合性,實際上是研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社會和個人所發揮作用的契合性。
1.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尤其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社會思潮紛紛進入我國,我國的意識形態呈現多元化態勢。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媒體快速涌現,使人們很容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想文化的影響,這勢必給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因此,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我國抵御西方意識形態侵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階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階級性就決定了它具有意識形態功能,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求教育主體向教育客體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始終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事業發展的關鍵人力資源,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把關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終把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作為首要目標,這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功能完全契合。
2.引導社會主義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不僅是對整個國家、社會和個人樹立了價值指向,也是對整個社會文化進行了引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培育和踐行表明,作為中華民族的傳人,首先不能忘記自己民族的優秀精神和道德標準。中華民族是一個開放和智慧的民族,我們不僅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兼收并蓄,不斷地汲取世界文明的養分并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進行改造和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引領了當前我國社會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以優秀世界文化為養分的社會主義文化潮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性教育,它不僅傳遞工具性知識,還能通過文化的感召去觸及人內心的思想,最終使人從被教育轉變為自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傳遞的文化除了一門學科的理論知識外,還包括通過課外實踐、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的互動以及校園文化的營造等方式傳遞的非理論性的文化,如正面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民族精神、政治信仰、愛國情感等。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學科構成、理論基礎以及實踐方式都滲透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因此可以積極發揮引導社會主義文化的功能。
3.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功能是實現其其他功能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只有以人為本,始終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擺在首位才能促進祖國其他的事業發展和創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曾明確指出,大學生培養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所謂全面發展,是指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素質協調發展,要成為不僅具備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課堂教育為主渠道引導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方向;通過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課內外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通過校園文化的營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引導大學生完善自身品格,不斷促進自身向全面發展的方向進步前行。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契合性
曾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這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通過有效的實踐才能使人們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于高校而言,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渠道。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任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對象并不僅僅包含大學生,還應包含在高校工作的所有教職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不僅要涵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還應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實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及行政人員被視為教育者,而大學生被看作受教育者,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方的要求和目標任務是割裂的。當全社會都提倡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限不再那么清晰,大家都朝著相同的價值指向來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和行為規范。尤其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僅是大學生,更是整個教育實踐環節中的所有參與者都要完成的時代任務。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內容包含正面的宣傳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的愛國主義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高校教職工的思想學習和實踐等等。雖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每個實踐環節都有其對應的實踐內容,但從整體而言,卻并沒有貫徹始終的內容主線。因此,很難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個內容明確且實踐環節層層強化的優勢實踐活動。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劃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判標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判標準,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評判標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其實效性的評判標準可能會因具體的實踐活動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通過教育對象是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是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來確認的。這“三個認同”都是思想上的認同,程度最高也最為真實的認同就是能夠自覺做到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個“行”的標準就是是否能自覺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換言之,是否自覺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然成為劃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強弱的新的評判標準。
參考文獻:
[1]佘雙好.價值觀的層次性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與變革[J].探索,2015,(2).
[2]路強.思想政治教育論域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作者:何振 單位: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