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主測評與民主推薦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工作應從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入手,注重不斷擴大參評人員范圍、增加評議透明度、提高參評人員素質,使組織部門能夠了解到真實民意,并充分尊重民意選拔任用干部,從而促進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工作科學化。
民主測評、民主推薦不僅是干部工作走群眾路線的主要形式,而且是保證干部選拔、任用、管理科學化的一項重要措施。
一、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工作存在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既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認識的主體,它承認群眾的歷史合力是推動歷史進步的決定力量,承認群眾的要求是每一個時代的時代精神,體現著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馬克思曾說: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列寧強調:只有當我們正確地表現人民所認識到的東西,我們才能管理。否則共產黨不能引導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就不能引導群眾,整個機器就要毀壞。堅持唯物史觀,充分認識人民群眾的作用,認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943年他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的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并闡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并把它同一般與個別的辯證原理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結合起來。鄧小平始終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黨制定大政方針的出發點和歸宿。在選人用人問題上,更是把“要注意社會公認,不能感情用事”,要“尋找人民相信是支持改革路線的人”作為重要條件來考慮。總書記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強調指出,我們要把走群眾路線作為全面客觀地評價干部,辯別優劣,選優汰劣,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重要保證。而民主測評、民主推薦是干部工作尊重民意的主要措施,所以,組織部門就應該全方位征求,廣泛集納民意,并把群眾公認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依據。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指導思想不端正。目前,仍有極少數同志民主意識比較淡薄,他們把干部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把選拔任用干部當作自己個人的權力,擔心用民主測評、民主推薦選拔干部會削弱自己手中的用人權,喪失“暗箱操作”的環境,影響自己的領導權威,因而態度上不熱心,行動上不積極;有的人缺乏群眾觀念,自恃高明,認為群眾意見無足輕重,往往在形式上聽取了群眾意見,實際上還是個人說了算;更有甚者把黨管干部與領導者個人說了算混為一談,因而把干部工作中進一步擴大民主同黨管干部原則對立起來;還有的領導干部不相信群眾,對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顧慮重重,怕泄密、怕出漏子,應該讓群眾了解的情況不敢公開,應當要群眾參與的事不敢要群眾參與。
2.方法手段不科學。一是參與面不寬。目前,在民主測評和民主推薦工作中,往往推薦、測評的范圍存在著上級、同級多、下級少,領導干部多、群眾少,機關多、基層少的“三多三少”現象。二是測評、推薦環境局促。現行的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往往上百人集于一室,一張長桌3—4個人,保密性差,同時時間短促,幾十分鐘內,既要打幾十個勾評議現任領導干部,又要推薦后備干部,還要提建議和要求,白紙黑字,一目了然,這種環境和氛圍,使與會者顧慮重重,很難真實表露自己的心愿,往往是隨大流、草草應付。三是統計方法陳舊。目前,組織人事干部對測評、推薦的匯總,均采用傳統的劃“正”字手工統計,工作量大、速度慢、效率低,加上干部考察時間倉促,往往使得測評、推薦結果成了死數字,而不能將個別座談與測評、評議、推薦情況互為驗證、綜合分析。
3.組織實施不周密。在組織民主測評、民主推薦時,有的單位事先不進行認真動員,對測評對象的履行職責情況不作介紹,對具備被推薦資格人選不進行宣傳,也不給群眾有充裕的醞釀時間;有的單位不設專用票箱,測評、推薦票由參會者直接交給會議組織者,這些都程度不同地影響群眾意愿的真實性和參與效果。
4.尊重民意不充分。有些單位對民主測評、民主推薦的結論只是作為參考意見,誤認為群眾的意見只是程序上的證明,不能起實質性作用;有的單位則是對群眾意見采取實用主義態度,群眾意見中與自己的意見一致的就接受,不一致的就擱在一邊;有的干脆就是把民主測評和民主推薦看作是做做樣子,可有可無,根本不按測評和推薦結果辦事。過去存在的“今年重學歷,使得高學歷的一批人被提拔,明年來個年輕化,又使得在年齡杠子線內的人被重用”。實踐證明,這種偏重某一條件的選人方式,實際上就是放棄了群眾公認原則,并沒有真正把最優秀的人才及時提拔到領導崗位。不僅如此,那些在“刮風”期間提拔起來的干部,有些由于素質原因,擔任領導職務后,政績平平,很難進入上一個層次,因而只能長期徘徊于某一層次的崗位上,既不能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又影響了下一層次優秀干部的提拔。
二、健全和完善干部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工作機制的初步實踐
1.擴大范圍,提高群眾的參與率。近年來,我們在考察考核縣直部門領導班子及其成員時,參加測評、推薦對象為:本班子全體成員,機關全體干部,下屬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縣以上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分群眾和服務對象代表;在考察考核鎮領導班子及其成員時,參加測評推薦的對象為:本鎮全體科級干部,鎮機關全體在編工作人員,行政村黨組織書記、村主任和一定規模企業的黨政負責人,鎮直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縣以上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本鄉鎮部分黨代表、人大代表以及群眾代表。為擴大民主測評范圍,從2002年開始,江蘇鹽都縣對新提拔科級領導干部,任職一年后,一律要進行民主測評和實績考核。實行試用期的干部,公開測評結果,并根據得票情況研究決定是否正式任用;不實行試用期的干部,根據測評和考核結果進行考核反饋,對表現較差的實行誡勉談話。
2.公開述職,增加評議的透明度。近年來,鹽都縣在年度和屆中考核時,要求被考核班子的主要負責人代表班子集體進行述職;換屆時,黨政班子負責人逐個進行公開述職,述職內容:班子述職包括近年來班子工作成績和主要不足,今后努力方向和工作打算;個人述職包括本人近年來德能勤績和主要缺點、努力方向、八小時以外的個人愛好、生活習慣、社會交往、婚喪嫁娶、家庭經濟、對家屬子女的要求等,讓群眾有更多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從而提高評議的透明度。
3.改善環境,保證測評的真實性。近年來,鹽都縣采用由考核成員發放民主測評、評議、推薦表格,集中講解說明,分散填寫,實行一人一桌或到附近辦公室填寫,再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進行集中投票的形式進行。在評議時,要求寫實評議,參評者可以根據自己了解的具體情況,用寫實的方式填寫好被評議者的基本評價、主要成績、存在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在填寫方式上,可以手寫,也可以打印后貼在評議表格內,這樣就克服了以往劃勾的方式民主評議干部時,集中發票、現場填寫,思考時間和填寫空間不足,現場氣氛緊張,保密性不強,使評議者不敢或不便反映真實情況的弊端,讓評議者能夠充分思考,獨立表達個人意見,增強了民主評議結果的真實性。
4.定向推薦,增強用人的準確性。鹽都縣在民主推薦干部,尤其是專業性強的縣直部門領導班子缺額時,采用定向推薦的辦法進行,首先公布推薦崗位素質要求和推薦職數,然后按照崗位職責范圍劃分推薦區域,采用在同級組織、下級組織推薦和群眾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去年以來,鹽都縣先后對縣建設局副局長等5個崗位人選實施定向推薦選拔,實踐下來,效果比較好。
5.尊重民意,擴大推薦的權威性。近年來,鹽都縣規定,凡擬定推薦考察提拔的干部人選,必須是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得票列本地、本單位前3名的人員中產生,否則一律不作考察。并從2002年開始,并試行“首位激勵制”和“末位處理制”。通過民主測評的方法,對各鎮和各部門現領導班子成員確定首位和末位。對群眾測評中的首位將作為今后提拔使用和表彰獎勵的主要人選;末位者,區別情況實施誡勉談話、公開向群眾表態、交流崗位、待崗學習和降免職。
三、引發的幾點思考
推進干部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工作科學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干部人事制度適應新時期改革要求的創新過程,要真正實現民主測評、民主推薦科學化、制度化,從實踐來看,應注重解決好以下四個方面問題。
(一)統一思想是做好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工作的前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干部工作中,民主程度的狀況,往往與領導干部的民主思想和人民群眾的參與意識密不可分。為此,一方面,要做好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工作,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意識是基礎。要大力開展人民群眾參與干部工作的宣傳發動工作,引導他們以對黨和社會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出于公心,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評價干部,主動積極參與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切實履行推薦、評價干部的職責。另一方面,要做好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工作,強化領導干部的民主意識和民主作風是關鍵。作為領導干部,首先要牢固樹立選人用人的群眾觀念,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每個干部都是置身于群眾之中實施領導活動的,其政治立場、思想品德、才能素質,群眾作為干部從政行為的對象和政績的最終承受者,他們感受最直接,體會最深刻。在與干部朝夕相處當中,干部政績的好壞、大小、真實程度,群眾心里有桿秤,他們參與評價、推薦干部既客觀又公正,最有發言權。其次要充分尊重民意選用干部。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選用干部,最終評判權屬于人民群眾。組織部門應當把民主測評結果、民主推薦意向作為評價、選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切實落實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之中。
(二)增加透明度是提高民主測評、民主推薦質量的保障
實踐告訴我們,要提高群眾公認水平,必須增強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能夠公開的要盡量公開。當前,應抓緊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適時適度公開領導干部履行崗位職責和素質表現情況。通過建立崗位目標責任制度、工作紀實制度、政績公示制度,把領導行為適時、適當地向社會公開,使群眾對其德能勤績有一個比較客觀全面的了解,以便在評議干部時,能夠更有針對性,更富有實效。二是全面公開擬任干部的基本情況。在推薦干部工作之前,應公開擬任干部的履歷、獎懲情況、工作業績、政治表現等情況,給群眾充分的醞釀時間。三是要公開述職。每年年終,在對領導班子和成員民主測評時,班子成員都要進行公開述職,講成績、提不足、談思路、拿措施,讓群眾有更多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三)提高人員素質是防止民主測評、民主推薦失真的關鍵
民主測評、民主推薦是真正體現群眾公認原則的重要環節,是干部擴大民主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民主測評、推薦者投票時除了考慮被測評、推薦對象的政績、素質、人品等因素外,往往還會受其它因素的影響,因此,要保證民主測評、民主推薦的客觀、公正性,參評人員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作為組織部門平時要切實加強黨員干部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積極引導他們客觀公正地評議、推薦干部。一是強化責任意識。評議干部、推薦干部是每個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職責,既然組織上需要,作為參評人員應出于公心,以對黨和人民事業負責的高度責任感,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實事求是地投票。二是樹立大局觀念。參評人員,要有全面衡量干部的眼光,堅持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綜合考慮,看干部要客觀地看本質、看主流,不以一時一事下結論。三是堅持黨性原則。參評人員要做到堅持原則,拋棄個人恩怨,不受姻親友情關系牽制,不為拉票引誘行為所惑,講黨性,講原則,客觀公正地表達自己的意愿。超級秘書網
(四)辯證運用結果是規范民主測評、民主推薦運作的核心
檢驗一項工作生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工作成果的運用程度。既然群眾公認是選拔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則,民主測評、民主推薦是干部工作尊重民意的主要措施,那么,只要是經過核實測評、推薦結果客觀、公正,那么組織部門就必須把民主推薦、民主測驗的得票情況作為考核、選拔干部的一個重要依據,表彰、提拔干部必須在得票前列者中考慮。當然在實踐工作中,也不能把“票”看“死”,把得票多少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唯一條件,而要正確運用得票結果。一要辯證地看票。一般說來,得票多的干部,群眾的公認程度就比較高。但是并非得票越多就一定越好。比如得全票,連落后的、乃至思想作風不端正的人都擁護的干部,就有可能是不講原則的老好人,盡管得票很高,卻不一定是優秀的干部。二是對投票情況作全面分析。進行民主推薦、民主測驗之后,必須認真地對干部得票情況作全面分析,如果發現被考核、選拔對象的得票與平時掌握的情況有很大出入,出現大起大落,或發現有搞非法活動、受他人操縱的,或有賄選等違法違紀現象的,組織部門就應及時查清事實,作出相應處理,絕不能把這種情況下的得票作為“重要依據”。三要進行多種形式的考察來論證。民主測評、民主推薦投票,只是考察了解干部的一種形式,不能把這種形式同考察了解干部的其他方式對立起來,更不能用這種形式來代替其他形式。因此,組織部門在組織干部、群眾進行民主測評、民主推薦投票之后,還必須采取個別了解、實地考察、專項調查、同考察對象談話等多種形式,進行大范圍、多渠道、廣角度地考察,這樣才能有可能獲得對干部的客觀、全面、準確的認識,從而選準人、用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