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儒家文化和人本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以“仁”學為其核心內核,即從人性出發,以人為本,該管理思想體現了現代管理的核心,對我國的經濟建設、經營模式的轉變及員工的創新意識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1儒家文化中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內容
從人性出發來分析、考察人類社會中任何有組織的活動,就會發現人類社會中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以人性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狀況進行管理,這就是所謂的“人本管理”?!叭吮竟芾怼北举|上是以促進人自身自由、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是個體心理目標結構的發展與個性的完善。儒家思想的基本內容”仁、義、禮”三學就反映了人本管理的要求。具體表現在:
(1)突出人的主體性。所謂人本意識,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揚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和主體獨立自覺的價值。而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樂道和汲汲追求的東西。儒家從人性的普遍性出發,把人看成是一種社會性的類存在。同時,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緣關系,以人倫世界、人倫社會為人的生存發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會價值較之人的自我價值或個體價值更重要。
(2)注重管理的道德性。如何激勵人,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之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地、順利地實現組織目標,始終是管理學研究的重要問題。儒家運用“道之以德”的管理方法,來實現其管理目標,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過文化教育和道德的教化,使人性不斷的升華,保持人格的完滿,樹立建功立業的價值觀。
(3)創立知人善任、選賢任能的用人機制。儒家在用人標準上,提倡德才并進;要修身立德,要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任人之道就是“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在德才二者中,首先是德行,其次是才能。同時,儒家還認為,在舉賢時,要不論貴賤,要不分親疏,唯賢是求,有才必舉。在用人時,要因能授職,量才授官,揚長避短,用其所長,不要求全責備。
2儒家文化中人本管理思想的當代價值
一個多世紀以來,無數位管理學家和企業精英在理論與實踐的交互作用中得出結論:“修煉企業,人本為大”。無論是什么樣的企業,只有從人入手,充分考慮人的社會性,實行人本主義管理,企業的管理才能夠有效實施;企業的經營目標才能夠最終實現。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要搞好企業管理實現效益上之最大化,不僅要改造設備、改進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創建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企業文化,用優秀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鼓舞員工,使員工能夠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企業的發展之中,提高管理效益;既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更要充分發掘和利用祖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管理思想。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中所蘊含的濃厚的人本主義色彩,即對我們今天建設精神文明、創造企業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現實作用。
(1)有利于形成反映時代要求的人本管理新模式??v觀人類發展,人本思想貫穿于管理學的歷史。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發端于古希臘的人文精神。近代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基于古希臘獨立人格基礎上的人文主義得以恢復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文藝復興所宣揚的人文主義思潮和宗教改革所興起的新教倫理所體現出來的追求個人精神生活的自由解放和個人成就需要的價值取向,到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經濟人”的思想。20世紀初以來,人際關系理論、“參與管理”即Y理論以及“權變理論”先后出現,他們提出的“經濟人”、“社會人”和“復雜人”等假設,都反映了人本管理思想的新成就和進步。隨著日本在二戰后經濟上的迅速崛起,美國企業界及管理理論界人士在挖掘日本企業的管理的奧秘之后,于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表了大量的以人本管理與企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論著,從而把西方人本管理推向了文化管理階段。在這一階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資源、最寶貴的財富,提出了更多依靠員工的自我指導、自我控制以及順應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梢哉f,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是這一階段的重要特征之一。(2)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重大借鑒作用。作為貫穿于儒家文化人本管理的“仁愛”思想,它在經營管理中的功能,一是實現企業最有效的價值選擇這一宗旨。產品上乘、良好的售后服務,生產者對消費者付出的愛,消費者也會以愛回報生產者,這樣企業必將獲得很好的效益;二是企業加強企業的團結和凝聚力。在企業職業道德建設中,將儒家的仁愛思想與現代的人道主義相結合,有利于在企業中形成尊重人、信任人、愛護人的氛圍,有利于創立一個以愛換取被愛、以奉獻換取感恩的良好人際關系環境。從而使全體員工不斷增強無私奉獻精神、知恩報德精神、熱心服務,真誠奉獻。仁愛思想要求管理者堅持仁愛、仁義、善待下屬。要求企業員工之間精誠合作、相互愛護、樂行善事。只有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相互尊重、友好融洽的工作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和組織的活力。
(3)適應了企業經營方式的轉變,有利于企業學習型組織的建立。人本管理適應了信息化企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從工業制造業企業生產方式的演進過程中可以看出,人本管理將成為企業實現信息化的必然選擇。同時,企業所處環境、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發生變化,經營管理方式也將隨之變化,企業越來越認識到知識信息和人才是企業戰略資源。在新的生產方式下,企業迫切要求統一使用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資源,簡化流程,優化組織實體,強調“人”是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人為中心,實現人與技術相互結合的路線,這就把人本管理擺在了首要位置。在學習型組織中,管理的重心是發揮員工的創造力,要按照員工的特長將其放在最適宜發揮創造智慧的專業工作崗位,這正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所以,人本管理是關鍵。中國儒家文化的人本管理思想可以和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相適應,煥發出新的生機。
(4)可以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企業績效,實現企業目標?,F代社會最需要的人才是那種既有創新意識,又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我們知道,人本管理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情感是影響人們行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種情緒的需求。這就需要我們的領導干部不斷地關心群眾的生活,要建立起正常、良好、健康的人際關系、個人與群眾的關系;要營造出一種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支持、的同志氛圍、朋友氛圍。所有這些都需要在儒家文化的人本管理思想中尋求智慧,以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主人翁責任感,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悠悠管理,人本為大”。如果我們能夠對儒家文化去粗取精、兼收并蓄,充分發掘人本思想的內核,讓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揚光大,為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服務,這必將會對我國企業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王慧明.儒家文化與中國當代管理[M].北京:言實出版社.
[2]亞伯拉罕.哈羅維德馬斯洛(Abraham.H.maslow).人本管理模式[M].呼合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3]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
[4]烏恩溥.四書譯注[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