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文明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政治目標;發展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也在穩步前進,本文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以及政治發展目標,從民主政治、和諧政治、合作政治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相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來說,我國政治發展的速度還相對落后,尤其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我國的政治發展任務更加艱巨。因此,分清我國目前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主要目標,確定一條適合我國當前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道路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國政治發展目標概述
政治發展作為一個不間斷的連續性的歷史過程,可以分為終極目標和現階段性目標。終極目標是政治發展的根本方向,是政治目標奮斗的最高綱領;階段性目標是國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根據社會發展的具體條件確定的政治發展的近期方略,是最低綱領。
(一)政治發展的終極目標
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穩定,文化的繁榮,社會的進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人的發展。政治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曾經指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僅是社會不斷地從較低階段走向較高階段的過程,而且也是人從片面、畸形的發展到自由而全面發展逐步推進的過程。
(二)當前我國政治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階段性目標是不同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設定的政治發展的近期方略,是終極目標的量化。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及時地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政治文明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中相對于政治蒙昧、政治落后甚至政治反動而表現出的一種政治進步狀態,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集中體現與重要標志。
二、我國政治發展目標具體構成
民主政治、和諧政治和合作政治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之三大目標。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發展。民主政治是和諧政治的要求和目標,也是和諧政治的基礎和保障,而和諧政治的構建既需要民主政治的發展,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發展。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應該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參與政治生活的各社會群體、政黨和階層相互合作,減少沖突,實現和諧和民主。
(一)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民主是中國政治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均表明,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全面發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如鄧小平所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總理于2007年2月26日發表的文章《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明確地指出,“科學、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并非資本主義所獨有,而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在中央黨校講話時表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總理在《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中也指出,“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我們要立足國情,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規律”。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肯定了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特征:“民主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并指出:“中國的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中國的民主是由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中國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可靠保障的民主;中國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的民主。”此外,中國的民主是與法制相結合的民主。民主是法制的基礎,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政治目標;發展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也在穩步前進,本文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以及政治發展目標,從民主政治、和諧政治、合作政治三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相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來說,我國政治發展的速度還相對落后,尤其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我國的政治發展任務更加艱巨。因此,分清我國目前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主要目標,確定一條適合我國當前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道路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國政治發展目標概述
政治發展作為一個不間斷的連續性的歷史過程,可以分為終極目標和現階段性目標。終極目標是政治發展的根本方向,是政治目標奮斗的最高綱領;階段性目標是國家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根據社會發展的具體條件確定的政治發展的近期方略,是最低綱領。
(一)政治發展的終極目標
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穩定,文化的繁榮,社會的進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人的發展。政治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馬克思曾經指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僅是社會不斷地從較低階段走向較高階段的過程,而且也是人從片面、畸形的發展到自由而全面發展逐步推進的過程。
(二)當前我國政治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階段性目標是不同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設定的政治發展的近期方略,是終極目標的量化。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及時地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政治文明是人類社會政治生活中相對于政治蒙昧、政治落后甚至政治反動而表現出的一種政治進步狀態,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集中體現與重要標志。
二、我國政治發展目標具體構成
民主政治、和諧政治和合作政治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之三大目標。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發展。民主政治是和諧政治的要求和目標,也是和諧政治的基礎和保障,而和諧政治的構建既需要民主政治的發展,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發展。同時,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應該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參與政治生活的各社會群體、政黨和階層相互合作,減少沖突,實現和諧和民主。
(一)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民主是中國政治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半個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均表明,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全面發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如鄧小平所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總理于2007年2月26日發表的文章《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明確地指出,“科學、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并非資本主義所獨有,而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和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在中央黨校講話時表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總理在《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中也指出,“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要走自己的路”,“我們要立足國情,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規律”。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肯定了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特征:“民主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并指出:“中國的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中國的民主是由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中國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可靠保障的民主;中國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的民主。”此外,中國的民主是與法制相結合的民主。民主是法制的基礎,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三)和諧政治
“和諧政治”主要指的是,執政黨的權力與社會公共權力的關系的和諧,中央權力與地方權力的關系和諧,黨際關系的和諧以及立法權力、行政權力和司法權力三者之間的和諧,政治文化和理念、政治行為和政治運作之間的和諧。2006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所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現階段是中國社會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變革的廣度、深度和難度前所未有,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突出。社會和諧是社會系統及各系統的各種因素的多樣性、差異性、矛盾性達到協調、均衡的狀態。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和諧政治”是公正、正義的政治。公平和正義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政治基礎。公平和正義始終與社會和諧相聯系,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公平和正義與社會和諧的關聯性,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已經有了明確的體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目前我們政治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和諧現象是:1、黨政關系和諧有待加強;2、基層政治的和諧性不強;3、黨群關系的不和諧。惟有深化政治改革,才能解決以上問題,也才能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的政治基礎,方能建立“和諧政治”之目標。
(三)合作政治
合作政治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多黨合作的前提就是平等,各個政黨的共同發展是多黨合作發展之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作政治的基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這種體制下,政治的民主性不是體現在政黨之間的競選上,而是表現在執政黨與參政黨的合作上,表現為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派和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不斷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多黨合作事業。”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規定,在全國政協和省、市、縣各級政協的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上,中國8個民主政黨同中國共產黨就國家改革、開放、發展、穩定、內外政策等重大事宜,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取長補短,密切合作,為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明確政治協商會議的法律地位,肯定政協的國家權力功能,是堅持和完善我國多黨合作政黨體制、構建社會主義政治和諧的重要方面。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是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過程中應該努力實現的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階段性目標。我們必須立足本國情況,在創新中求發展,通過切實有效的政治文明建設,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2]鄭秋艷.、鄧小平人民觀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06
[3]李安增.中國共產黨政治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4]黃艷.中國共產黨民主政治建設的歷程及啟示[D].西南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