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滲透性思想政治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的外延
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其外延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的基礎與方式,是活動和環境。人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由此,滲透性教育的開展,也應該以大小環境為基礎。若是脫離客觀環境,滲透性教育也將失去依托,成為空頭的政治。加之,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之下,人的思想觀念的形成主要是借助實踐活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性教育要實現教育目的,還是要利用環境與活動的規律。另一方面,因為人的自愿選擇,最終促使人們思想觀念的形成。因此,人作為一個主體,他們具有能動性,對客觀環境、物質條件的認識和感受,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思想觀念。客觀存在的東西,外在的思想觀念,能否為人們接受,主要還是與人自愿選擇有著緊密的關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的特性
滲透性教育必須遵循教育明確性的目的,以及運用滿足多樣性要求的方式。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要寓于環境、活動、情感,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主要表現出三個方面的特性,主要為以下: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的非強制性人們思想觀念的形成,關鍵在于人們的自愿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就是利用環境與活動蘊含的內容,讓學生自愿、自主的選擇,將正確的觀念與道德思想,轉化成為學生內在的觀念和行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在整個過程中重點突出的是人自主、自愿的選擇,也就是非強制性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的愉悅性教育的滲透性,采取多樣靈活的教育方式,是對以注入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的改變。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樣式的實踐活動、各種知識與理論的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愉快的方式學習和接受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體現了愉悅性這一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的隱蔽性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密切,特別是收到廣播、電視、計算機等互聯網技術等對社會環境的影響,也相應的推動了人們思想教育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符合當前的社會背景,借助社會網絡媒介,思想政治教育由顯性教育,逐漸轉變為隱性教育。滲透性教育的目的,通過隱性教育實現,其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在教育形式、途徑以及策略上更具隱蔽性,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無意識性正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的隱蔽性這一特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途徑及策略也更隱蔽,由此,在教學中,滲透性教育并不是一味的灌輸教學知識,其也多現在對學生主要是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實現影響和教育,最終完成教育的目的。總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又具有無意識性的特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的方法
說理引導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對某種思想理論的闡述,以此方法來說服人和教育人。例如,開展學術報告、學術專題講座、舉辦文化沙龍、知識競賽等課堂教學活動,通過這些非傳統的活動讓學生從正面的方向,學習和接受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等思想政治理論,并且讓學生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實現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實踐鍛煉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品德和行為。思想認識來源實踐,通過舉辦大型的文藝活動、體育比賽、文學藝術欣賞、社會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熏陶感染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當前的社會環境,為學生創設教育情景,感染和熏陶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在這個過程中讓他們的品德得以生化。熏陶感染法主要包括三種形式:人格感化、環境熏陶與藝術熏陶。通過一系列活動,諸如先進人物事跡報告、專題教育片等,在藝術鑒賞與藝術創作活動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的教學目標。五、結論本篇論文通過對思想政治滲透性的介紹,讓我們深刻的領會了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性的重要意義。為了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健康的發展,并不能單純的依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而應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更好的發揮和利用滲透性教育,以便挖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接受和學習,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和行為習慣。
作者:陳開宇單位:鄭州工業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