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共產黨宣言與資本主義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集中體現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它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由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造成的。縱觀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1970年的美國股災、21世紀初期的“安然事件“”泰科事件“”朗訊事件”等,再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殃及全球范圍的金融風暴,可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重復性、周期性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特有現象。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所造成的經濟危機作了迄今為止人類思想史上最直接、最簡單、最生動和最準確的描述:“現在,我們眼前進行著類似的運動。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巫師那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喚出來的魔鬼了。”馬克思認為,危機是資本主義與生俱來的,是一種制度病、基因病。“手段—社會生產力的無條件發展—不斷地和現有資本增殖的有限目的發生沖突”一百多年來已被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反復證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不可避免、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演變和發展的集中體現和必然結果。
二、危機彰顯了馬克思“兩個必然”原理的正確判斷
《共產黨宣言》以歷史唯物主義為主線,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特別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態勢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兩個必然”的原理即“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在早期就已經顯露,“資產階級用來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現在卻對準資產階級自己了”。“兩個必然”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有機統一,是科學社會主義最核心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得以成立的理論基石。“兩個必然”原理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考察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證明了一切社會形態有歷史的必然性和暫時性,資本主義不可避免地要被社會主義所代替。資本形成和增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剩余價值的不斷生產和實現的過程。馬克思說過,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股票、債券等虛擬資本的巨大增長和各種投機活動的大量興起,又為進一步擴大信貸規模提出了強烈的需求。但是,手中堆積著大量商品的資本回流卻非常緩慢,數量非常少,“以致銀行催收貸款,或者為購買商品而開出的匯票在商品再賣出去以前已經到期,危機就會發生……于是崩潰就爆發了,它一下子就結束了虛假的繁榮”。當前,為了攫取更多財富,美國及華爾街“發明”的金融衍生品越來越復雜,使得金融泡沫越吹越大,當世界實體經濟發展無法支撐這么大的泡沫時,就會爆發金融危機。
三、資本主義社會懷抱“自我救贖”的幻想
從1788年英國發生第一次生產過剩經濟危機到2008年的200多年中,資本主義世界發生過28次生產過剩經濟危機。雖然每次危機表現形式各異,但本質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馬克思預言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關系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它已經受到這種關系的阻礙”。然而,由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生產社會化客觀要求下,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進行一定的調整,在資本主義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自我救贖”式的革新。
(一)通過實施國家的財政政策,鼓勵投資,人為地擴大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需求,緩解生產無限增長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由國家直接投資,興辦“國營”企業;另一方面,實行減免稅收,加速折舊,以及其他各種優惠待遇。同時,為了彌補危機時期私人投資的不足,政府還通過直接投資、增加訂貨等擴大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市場。
(二)通過國家的貨幣政策,抑制危機加深。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息率,擴大貸款額。國家還通過出口補貼、資本輸出等措施緩解國內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
(三)通過稅收、社會保障機制等,擴大社會需求,緩解因經濟問題而激化的社會階級矛盾,這使得在今天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并沒有出現馬克思當年所斷言的“工人變成赤貧者,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還要快”的狀況。社會福利支出隨之增加,又起著“反危機”的作用。(四)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經濟“計劃化”和采取經濟預測等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資本主義個別企業生產的有組織性與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但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于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經濟危機的頻發和工人運動的風起云涌,迫使資產階級不得不調整生產關系、社會關系及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西方國家所采取的各種“反危機”的政策和措施,在延緩經濟危機的爆發、減輕危機的嚴重程度、刺激經濟的復蘇和繁榮上,起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只要當代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沒有解決,其面臨經濟、金融、政治、社會危機的窘境就無法避免。這就表明“兩個必然”原理并沒有過時,它所揭示的歷史大趨勢是正確的。
四、社會主義中國應對危機的理性“微笑”
回顧2008年源于美國并蔓延全世界的金融危機,更加彰顯了馬克思“兩個必然”原理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我們應該從資本主義的“危機”與“救贖”中獲取有益的啟示,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一)堅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進一步暴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局限性,而社會主義的中國就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一樣再次成為世界經濟正常運行的中流砥柱。在全球金融危機面前,中國人堅信首先要把自己國內的事情辦好,中國共產黨人逐步形成在國內外復雜的環境中應對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社會主義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和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三)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本,就要在實踐中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協調、統籌兼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配置資源的優勢。同時,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個大局,正確處理國內發展與國際經濟發展的關系。
(四)進一步推動建立國際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中,當世界經濟因金融危機走向衰退時,中國卻是世界經濟的一枝獨秀。對此,我們要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各國應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當前,我們要深知處于“危機”與“救贖”二難困境中的資本主義在短期內不會立刻滅亡,還可能經過若干階段。正如列寧所說“:過程的復雜性和事物本質的被掩蓋可以推遲死亡,但不能逃避死亡。”“兩個必然”原理是《共產黨宣言》的重要結論,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核心。只有牢牢地把握這一核心,才能透徹地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及其精神實質,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和社會主義信心。可見,共產黨人把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作為自己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這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一種自覺、能動和理性選擇。
作者:王婷單位:,中共湖南省永順縣委黨校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