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控制結構設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工程概況
根據功能組成及規劃條件,某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控制中心為集中式的控制中心,規模按6條軌道交通線路(1~6號線)的控制中心(OCC)及線網指揮協調中心(TCC)考慮。控制中心出地面后分為主塔、裙樓。裙樓地上5層,高度22.85m,主要功能為OCC的設備用房及控制大廳,框架結構;主樓地上11層,高度54.15m,主要為TCC,ACC等中心和管理辦公用房,框剪結構。室內外高差0.45m,設置1層地下室,地下室層高6.89m(純地下室4.80m、夾層2.09m),地上層高4.5m,4.2m。純地下室頂板(無上部結構)覆土1.74m。地下室最大長度為171m,最大寬度為71m。為減小溫度應力影響,出地面后主樓與裙樓之間設置一道變形縫,兼作抗震縫,縫寬150mm。主樓縱向尺寸100m,橫向尺寸30m;裙樓縱向尺寸150m,橫向尺寸21m,長寬比7.1。
2主要設計
標準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結構安全等級為一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Ⅱ類。按照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其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40s,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為0.168。按照當地規定,軌道交通項目應當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根據本項目《工程場地地震安全報告》。小震計算采用安評報告提供參數與抗震規范參數的包絡值計算。
3主體結構體系及難點處理
3.1單跨結構及處理
主樓采用框架—剪力墻形式,裙樓采用框架結構。裙樓4層、5層控制中心大廳由于建筑使用功能限制,需抽掉??軸部分柱,形成大空間方便使用,使得結構出現單跨結構:屋頂連續梁10根,單跨梁6根?!督ㄖ拐鹪O計規范》6.1.5條“甲、乙類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m的丙類建筑,不應采用單跨框架結構”。故裙房頂層大跨度單跨框架結構的豎向構件采取性能化設計,即斜截面承載力中震彈性、正截面承載力中震不屈服。同時考慮到裙樓體型復雜,采用了兩個不同力學模型的結構分析軟件進行整體計算。計算結果表明,PKPM與YJK計算主要參數近似,且均滿足規范要求。性能化構件配筋計算見表3。計算表明,中震不屈服時,斜截面箍筋加密區基本無變化,非加密區;中震彈性時,斜截面箍筋加密區和非加密區都增加,非加密區增加一半。中震不屈服時,正截面縱筋較小震彈性增加2.2倍;中震彈性時,正截面縱筋較小震彈性增加2.8倍。
3.2走廊及處理
建筑功能需要,OCC控制大廳在4層、5層通高設置,且5層需要設置參觀走廊,即4層頂板大范圍開洞。故一般的樓板剛性假定不成立,設計中應考慮樓板削弱產生的不利影響,采用了樓板彈性膜假定計算。同時走廊對主體結構的影響采取PK單榀模型核算,在構造上適當加強。
3.3懸挑及處理
主樓、裙樓存在懸挑結構,最大懸挑5.2m,裙樓頂層存在18m大跨結構。在地震工況計算時,考慮豎向地震作用,并驗算結構變形。
4地基基礎設計
4.1基礎設計
本工程裙樓、純地下室基礎采用樁基+防水板,主樓基礎采用樁筏,樁基為水下灌注樁??紤]到場地鉆孔遇孤石比例達32.2%,樁采用沖孔灌注樁基礎。工程樁坐落在瑏瑧-2散體狀強風化花崗巖,防水板坐落在瑏瑡-1殘積砂質粘性土。建筑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
4.2沉降計算
由于變形縫自地下室頂以上貫通,地下室及基礎連成一體,故必須對基礎整體沉降、差異沉降進行合理的協調控制,以滿足整體地基基礎變形要求。通過樁基布置及調整,計算表明主樓最大沉降46mm,裙樓最大沉降44mm,純地下室最大沉降32mm。最大差異沉降0.00575,滿足規范要求。從施工角度出發,沿主樓、裙樓外輪廓設置沉降后澆帶,待兩側結構封頂,根據沉降觀測結果,確定后澆帶封灌時間,并不少于兩個月;以減少地基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同時加強整個建筑的沉降觀測等。
4.3抗浮設計
抗浮設計水位標高為室外標高以下0.5m,即基礎底標高以上6.3m,需要考慮地下水浮力對結構不利影響。以純地下室為例,考慮到結構自重、地下室頂覆土、基礎板上回填,抗浮系數為1.00<1.05,不滿足抗浮要求??紤]到工程樁對抗浮的要求,抗浮系數為1.15>1.05,滿足抗浮要求。同時工程樁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按照抗浮計算需要確定,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方便試樁及節約造價。
5超長設計
運營控制中心由主樓和裙樓兩部分組成,地下室最大長度為171m,最大寬度為71m。為減小溫度應力影響,出地面后主樓與裙樓之間設置一道變形縫,兼作抗震縫,縫寬150mm。主樓縱向尺寸100m,橫向尺寸30m;裙樓縱向尺寸150m,橫向尺寸21m。因建筑功能、工藝需要,主樓、裙樓結構不能再增設變形縫。為解決結構超長、溫度應力及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不利影響,結構設計采取以下結構措施:
1)縱向結構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梁,考慮到施工方便,框架梁施加緩粘結預應力。樓板、屋面板采用無粘結預應力,施加溫度預應力。
2)加強梁、板內溫度抗裂構造鋼筋。適當增加通長鋼筋,盡量采用直徑細、間距密的布筋方法,以減小可能出現的溫度、收縮裂縫寬度。
3)混凝土原材料應采用低收縮、低水化熱水泥(例如粉煤灰水泥等),采用碎石骨料;頂底板均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同時應嚴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劑的品種、質量和劑量,嚴格控制水灰比不大于0.5。
4)設置沉降后澆帶、溫度收縮后澆帶,后澆帶寬度0.8m~1.0m,溫度收縮后澆帶內的混凝土在兩側結構完成兩個月后澆筑,澆筑時應用高一強度等級的微膨脹混凝土澆筑??刂坪鬂矌Х夤鄷r間,應盡量選擇溫度較低時進行后澆帶的澆筑。
5)適當延長養護時間,使結構緩慢降溫,以防溫度驟變、溫差過大引起裂縫;基礎部分及早回填保濕保溫,以減少溫度收縮裂縫;頂板保水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6)屋面設建筑保溫層,建筑物周邊建筑圍護墻封閉,減小室內外溫差對結構的不利影響。
6結語
本工程結構設計中,結合場地環境、建筑方案、周邊結構特點,針對性解決本工程設計難點問題,采取了相應的結構措施,工程達到了安全可靠、經濟合理。
作者:李寶雄 張雪濤 谷宇春 單位: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