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課堂教學工作,增加教學的深度與廣度,突出互動與分享混合教學方法的優勢。本文對“MOOC+翻轉”學習方法與傳統課堂教學進行融合并應用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將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學習活動聯系起來。應用結果表明,混合式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掌握和操作技能。
關鍵詞:MOOC;翻轉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前學習;教學設計
1引言
隨著計算機在人類社會中作用的凸顯,國內高校為各專業新生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以提升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1]。由于現行入學考試制度、地域差異、家庭經濟等因素,大學新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一些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興趣不強烈。翻轉學習(FlippedLearning)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教學方法[2]。研究表明,翻轉學習在提高學習能力和激發學習興趣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基于IT和網絡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學中運用互聯網實現充分學習的條件已具備。本文依托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線上教學平臺[3],篩選優質大學的網絡課程視頻資源和平臺提供的交互、反饋等功能模塊,研究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混合式學習,將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學習活動緊密的聯系起來,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基于“MOOC+翻轉”混合式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前學習,是成功實施混合式學習的關鍵。
2理論背景
2.1翻轉學習
翻轉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4]。學生課前通過教材和線上資源(視頻、PPT等)實現知識汲取,課中通過討論、發言和團隊合作等學習活動完成知識內化。翻轉學習將課程教學由原先教師單方面授課指導翻轉成由學生主導、教師輔助的形態。分別制定學生課前學習計劃和教師課中授課計劃是必要的。
2.2MOOC
MOOC是一種面向大規模用戶的開放式線上授課平臺[5]。區別于一般的網絡教學軟件,學生不僅可通過MOOC平臺觀看教學視頻,還可利用平臺提供的交互、反饋功能板塊,通過線上問答、線上測驗、線上討論等方式開展雙向的學習交流。
3課程教學設計
3.1教學計劃
銅陵學院開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共32學時,通過16周的時間依次學習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常用功能。在基于“MOOC+翻轉”的課程教學中,計劃6周時間用于課堂教學,10周時間用于翻轉學習課程。課堂教學由教師主導,使用PPT課件向學生傳授計算機信息技術與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等方面的計算機基礎理論。其中,在第一節課,教師除講解計算機的發展史外,還需要向學生介紹使用翻轉學習的優勢和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翻轉課堂主要應用在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的課程教學中。采用混合教學模式需要系統的授課準備工作。教學前,教師需完成選擇網絡課程視頻,制定授課計劃,模擬授課流程等先行工作。
3.2教學設計
基于“MOOC+翻轉”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必須注重課前活動的有效開展,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這是取得良好教學成效的前提。設計適當的課前活動任務,引導學生較輕松地完成課前學習。通過合理的學習評價,檢查課前活動質量。作為教師,要確定學生難理解和需要講解的內容,給予最必要和最適當的反饋。從計算機教育的角度思考學習主題,認真選擇適合團隊討論和探究主題項目。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如表1所示。課前活動任務包括提供學習資料、學生自主學習、課前學習評價、整理反饋材料、選擇討論主題等。在課前活動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有:提供課外材料學習指南,主要內容有學習主題的簡要說明、需要重點了解的內容、需要完成的操作練習和操作提示等;提供學習知識單元的MOOC視頻列表;根據線上測驗和實驗任務完成質量評價課前學習結果;匯總反饋表中學生尚未理解的內容和課堂中想向教師提問的問題,篩選共性問題制作講解PPT;匯總學生提出的討論和探究主題,通過問卷網發布課堂討論主題列表,選定最終的課堂討論主題列表。學生主要的任務有:閱讀或觀看教師提供的課程資源;完成線上測驗和實驗任務;提交課前活動學習反饋表。課前活動學習反饋表統一使用Excel工作簿,由學生按照如表2所示的格式填寫。在課前活動學習反饋表中,“內容整理”指學習過程中已理解和未理解的知識點,已完成和未完成的操作。“摘要和結構”指學習資料的核心內容摘要和層次結構描述。“問題和討論主題”指學習中遇到的不理解或需要教師仔細講解的問題,以及想要和團隊成員共同探究的主題。所有內容要求學生以精煉的語言用專業術語描述清楚。在課堂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有:回答課前問題,講解活動內容,分配課題,組織課堂活動,實施巡回指導等。學生的任務有:開展小組討論,展示討論成果等。在課后活動中,學生以報告的形式匯報課堂主題活動的執行結果、感受以及建議等,完成團隊綜合應用項目。
3.3教學建議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前活動。學生自主學習前,需要教師將事先整理好的課程學習目標和預習材料分發給學生,并針對學習內容中重難點給出解析,以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前學習活動。課前學習的效果對翻轉課堂活動的有效開展至關重要。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引導學生參與課前學習。第一,要求學生在使用MOOC教學平臺觀看課程視頻過程中書寫聽課筆記,避免少數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第二,每周使用MOOC平臺中的測驗功能模塊評價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督促學生認真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對測驗結果進行評分,公布正確答案和試題解析。第三,要求學生在筆記中記錄測驗中回答錯誤的問題,查缺補漏。第四,建議學生在課程筆記中增設“Q&A”一欄,及時記錄學習中遇到的不理解部分,方便填寫課前活動學習反饋表。(2)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效果。在課堂活動開始前,教師需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效果,確認學生是否認真完成課前活動。首先,再次運用測驗功能模塊檢查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要求學生將本次測驗中回答錯誤的問題與先前測驗中回答錯誤的問題進行比較,確認是否是同一問題。兩次都回答錯誤的問題填入課前活動學習反饋表,由教師在課上集中講解。此外,布置2~3個軟件操作實驗任務,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學生的操作水平,對實驗操作項目的執行結果進行評價。最后,整理和發布課堂活動中學習和主題活動內容,告知學生是否進行隨堂評價。(3)課后補充深化學習。在課后活動中,引入個人任務和團隊任務實現進一步深化學習。個人任務由學生自行完成教材中的課后習題,對照公布的課后習題答案進行自檢,找出知識點薄弱區,及時查漏補缺。團隊任務由教師發布4~5個有一定難度的辦公軟件綜合應用項目,按照項目難度系數設置不同維度的分值。學生自行組成2~3人的團隊并挑選其中一個項目。團隊成員在在沒有項目操作指導的情形下,通過討論合作完成項目操作,提交項目執行進度報告書。(4)實施多元的學習評價。有效實施混合式學習方法重點在于學生能否自發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例如,課前活動需要學生自主完成,如果課前學習不充分,則混合式學習效果無法達成教師期望的目標。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多元的評價機制引導和督促學生有責任地投入學習活動。在課程教學中,針對個人和團隊,主要基于線上測驗、項目實踐和主題活動等活動任務的執行結果進行多元化評價。評價結果直接反映為分值。混合式學習評價指標如表3所示。
4應用結果分析
在2020年秋季學期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將4個新生班分成2個試點班和2個普通班,分別按“翻轉”、“非翻轉”兩種模式開展教學實踐。其中,試點班90人,普通班86人。通過收集學生課后線上單元測驗成績和教學反饋結果數據,對比分析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的變化。
4.1學習能力對比分析
利用試點班和普通班前后10次的課后線上測驗成績,對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對比分析。為便于觀察,對比數據僅取所有學生成績的平均值和分布標準差。標準差越小,成績分布越均勻。結果如表4所示。對比10次測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每次測驗中,試點班學生的平均成績均優于普通班學生的平均成績。其中,在學生們普遍感到學習困難的“公式和函數”單元中,試點班學生的平均成績是85.3分,普通班學生的平均成績是42.6分,顯示出極大的差異。在共10個單元的測驗中,試點班的平均成績是78.6分,比普通班的平均成績55.8分高出22.8分。試點班的平均標準差是2.33,比普通班的平均標準差4.18小1.85,成績比普通班分布更均勻。
4.2學習興趣對比分析
通過定期收集學生對課程教學活動的反饋意見,分析學生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態度和興趣變化。反饋收集時間是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前5分鐘,對象是到課的所有學生。本學期對試點班和普通班進行了前后10次的反饋意見采集,共收集到903份有效樣本。其中,試點班472份,普通班431份。對反饋意見整理后的匯總結果如表5、表6所示。通過反饋結果可以看出,在試點班中,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學生充分發揮了自主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的能力,提升了學習興趣,由此得到很多正向的反饋。相反,普通班中的學生普遍認為學習內容難,課上老師的操作演示太快,作業難。由此可見,通過僅以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活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經常會感到無聊,課堂中想睡覺或玩手機。由于學生跟不上課程的教學進度,因此很難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課前學習。
5結束語
為更好地利用網絡學習情境,組織好教學模式設計的各要素,突出互動與分享學習方法的優勢。本文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設計融合“MOOC+翻轉”模式的課程教學活動。通過設置試點班和普通班,分別按“翻轉”、“非翻轉”兩種模式開展教學實踐,采集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和課后教學反饋數據,對采集樣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融合“MOOC+翻轉學習”模式的課程教學可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學力、課堂參與度、團隊合作力、表達力等綜合素質。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因此,首先需要向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環境和課程資源,確保不會帶來課內外學習的不便,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學習新的課程內容前,教師應提前準備好課前學習資料并及時分發給學生。課程階段學習內容應避免過多和過難,降低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解度。課程核心內容要寫得簡明扼要,難點內容在課中需要再次進行講解。此外,制定多元的評價方法,檢查學生的學習水平,督促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助于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最后,提供交互式教學系統對有效運用混合式學習,提高學習效果也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于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12):160-161
[2]謝夢雪,隋勇.翻轉學習對翻轉課堂的超越及其實施策略研究.中國教育信息化,2021(04):31-34
[3]米梓源.基于MOOC的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4):153-154
[4]孫志宏,白慧.翻轉學習有助于學習目標的有效達成.教學與管理,2020(06):15-18
[5]邱菡,王清賢,曾子懿.基于MOOC運用的網絡科學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計算機教育,2021(07):126-130
作者:錢峰 張蕾 單位:銅陵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