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計算機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有利于控制農業風險。
風險在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性、突發性、不確定性等都是農業風險的特點。自然性指的是需要在自然界內完成農業生產,那么農業生產自然就會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突發性指的是人們無法預料自然狀態,市場變化也是無法決定的;不確定性指的是人有著有限的能動性,無法準確預測和控制大自然。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對自然災害的發生起到一定程度的預測作用,以便更加科學地確定農業產業化組織生產經營決策。如今,我國建設了很多的涉農網站,將農產品的供需價格和專家預測給提供了出來,那么通過瀏覽網絡,就可以對各種農產品的價格走勢進行了解,以便將正確的生產決策實施下去;而借助于通訊技術,如電話、郵件等,還可以直接通信于消費者,對多樣性需求進行了解,以便科學地調整生產或銷售策略,市場風險也能夠得到有效降低。
2.有利于降低農業成本。
通過引入信息技術,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內部交易費用可以得到顯著降低,因為借助于信息技術,龍頭企業在對基地農戶進行選擇時,定位更加快捷和準確。龍頭企業在選擇農戶的過程中,實地調查的環節可以省去,那么人力、物力資源就可以得到節約。同時,分散性是農戶的一大特點,在不同的縣市和省份內分布,如將通訊技術應用到合同簽訂過程中,企業和農戶之間溝通起來更加的便捷,在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合同的簽訂和協商費用。借助于網絡,龍頭企業也可以直接將訂單下達給農戶,農戶也可以對龍頭企業的產品要求更加詳細的了解,對生產技術充分掌握。
3.實現更加有序的管理。
要想促使農業產業化經營得到實現,就需要構建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在本系統中,不僅需要對龍頭企業內部的管理進行處理,還需要將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的關系納入考慮范圍,那么就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增加了農業產業化組織的管理成本。而將信息技術應用過來,則可以對系統各個部分有效協調,促使組織管理結構得到優化,管理成本得到降低。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對傳統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對信息收集、處理和利用方式進行了改變,在較大程度上變革了組織形式。
1.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從本質上來講,實現農業信息技術的過程,其實就是農業從業人員直接利用信息技術的過程,調查發現,我國農村情況還比較的不如人意,農林牧副漁等行業的用戶在整個互聯網用戶中只占據到了不到百分之一的比例;在信息傳播方面,西部等不發達地區要遠遠落后于經濟發達地區;因為經濟發達地區農民有著較高的收入和較長的受教育年限,那么就會構建更多的基礎設施,農民也有著更強的信息意識。
2.網絡技術應用方面。
我國農業信息網站依然只占據到了較小的比例,總體上需要進一步提升利用程度;雖然已經設立了諸多的農業信息網,并且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依然只有較小的比例。并且,大部分涉農網站都是由政府主辦的,沒有足夠的農業基層站點,因為部分地縣市沒有構建互聯網信息平臺,那么村鎮以及涉農小企業就無法使用互聯網。我國農業信息資源建設沒有較高的質量,雖然有數千個涉農信息網站,但是的大多都是綜合性信息,只有較少的專業性信息和特色信息。部分農業信息根本不符合于農村實際情況,農民無法利用,管理不夠科學。
3.基本完成了農業信息傳播體系的構建。
只有借助于相關載體,方可以將信息技術的作用給發揮出來。而從農業角度來分析,則需要借助于信息網絡,來對信息進行傳遞。
三、信息技術在農業產業化中的應用對策
1.強化政府引導,對外部環境積極創造。
在黨的相關會議中,明確指出各級政府需要大力實施電子政務。那么各級政府就需要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來改革政務,促使政府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組織獲得更大的發展,對信息技術就會有更大的需求,進而更加廣泛地應用信息技術。而只有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方可以推動產業化組織獲得更快發展。首先,要從財稅政策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對于農業龍頭企業,政府可以減免一定的企業所得稅和農林特產稅,并且適當減免其他稅費。其次,制定優惠的信貸政策,對于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要積極參與進來,向龍頭企業提供專項貸款。此外,在農產品加工領域內,也可以對招商引資力度適當加大,將外資充分利用起來,促使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得到提升。
2.將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化下去。
首先,要對農業產業化組織之間的溝通進行強化,通過聯合農業各個產業化組織,可以有規模效應形成,這樣就可以對經營環境有效的營造。我們以河北省某縣為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鼓勵工商企業對農產品加工營銷大力發展,將農業產業化經營推行下去,一條完善的產業鏈得到形成;并且本縣結合具體情況,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對辦事程序進行了簡化,收費標準得到了降低,這樣辦事效率就在較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其次,要強化龍頭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龍頭企業要想促使核心競爭力得到強化,就需要積極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于部分龍頭企業,有充足條件的話,可以對科研技術開發機構進行構建,這樣企業就可以不斷應用新技術。龍頭企業還可以聯合一些農業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等,對新產品、新技術等大力開發。
3.大力建設農業信息網絡,更好地應用信息技術。
要想應用其他先進的信息技術,基礎方面就是計算機技術,因此,要想在農業中應用信息技術,就需要構建和完善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具體來講,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努力:首先,大力建設基礎設施,深入開發軟硬件。要依據集中統一的原則來建設農業信息網絡的基礎設施,對各級網絡中樞平臺環境集中建設。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中,政府需要積極參與進來,給予一定的扶持資金,因為農業信息網絡體系涉及到較多的領域和范圍,比較的復雜,那么不能夠僅僅依靠農業產業化組織和農民的力量。另外,政府還需要宏觀調控農業信息網絡的構建,避免出現重復建設問題,否則就會浪費掉大量的資源。雖然近些年來,計算機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硬件軟件的含量。要對面向農業生產經營的管理信息系統大力開發,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其次,對農業信息技術標準化建設大力強化。在標準化實現方面,需要統一規定和約束那些多樣化和重復性的標準,不同的使用人員只有使用了統一的信息技術標準,方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更好的開展信息交流,制定更加科學的決策。我國在較晚的時間內才出臺信息技術標準,甚至部分領域的國家標準還不夠完善,那么就需要科學研究,強化建設農業信息技術標準化。此外,還需要大力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可以綜合采取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如農技講座、經驗交流等,提升科技培訓的針對性;然后讓其向其他農民傳授這些信息技術,這樣農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方可以得到顯著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如今在農業領域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農業信息網絡等,以便在農業領域內更加廣泛地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推動我國農業獲得更好發展和進步。
作者:耿麗微 王鵬飛 李晨光 霍曉靜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