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GSM網絡科技在信息公布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李秋錦1蘇楠2作者單位:1.河南省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2.河南農業大學
伴隨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國農村信息化受到全社會的極大關注和高度重視。飛速發展的信息化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信息技術也正在迅速滲透到農業的各個領域,對整個農業生產、農業經濟、農業科研、農業教育以及農村發展和農村文化生活產生無法估量的積極影響[1]。
目前,解決農業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的方法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定局限性。一是利用互聯網絡為農民提供信息服務。大部分地市縣互聯網的信息平臺尚未建立起來,大多數的鄉鎮、村莊、涉農中小企業還與互聯網無緣。從全國的情況來看,農民上網的普及率還很低。二是與廣播電視結合信息。無法結合地區實際,突出自己鄉鎮的優勢,難以因地制宜。三是與電話相結合信息,如移動公司的“農信通”信息機,但產品有號碼限制,只支持其公司的手機號碼。產品功能不夠完善,并且缺乏合適的管理體系。筆者從當前的發展趨勢出發,繼承現有技術的優點,以創新的設計思想和手段開發價格優惠、性能良好、功能強大、易于管理并適合農村使用的農業信息系統[2]。
1系統構成
農業信息系統由接收終端和管理機組成,基于gsm網絡,利用農村現有的揚聲設備或LED屏,通過短信和語音的形式將農業信息在第一時間及時準確地播報出去,以解決農業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接收終端具有接收信息和廣播功能。接收終端除有內置監聽喇叭外,可通過功放連接高音喇叭,可以將收到的信息進行語音播報,適合安裝在村廣播站;也可以連接LED屏,將收到的信息在LED屏上顯示,適合安裝在鄉鎮、機關、農產品市場等場所。管理機可以連接電腦,利用配套軟件可以編輯信息和管理本區域內接收終端。同時,管理機也具有接收終端的所有功能。管理機一般安裝在農業部門、鄉(鎮)或具有信息權限的管理部門。管理機也可以連接LED屏。
2系統功能設計
2.1短信播報功能
可以通過手機、管理機和信息平臺3種方式向接收終端發送信息。當接收終端的GPRS/SMS模塊接口電路通過網絡收到短信后將信號傳送到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收到提示后讀取短信解碼并判斷該短信加密信息正確后,將數據發送給TTS電路進行文字語音轉換,通過音頻廣播電路輸出語音,自動打開外接揚聲器電源進行廣播,同時將數據通過外圍接口電路發送給LED大屏將文字實時顯示。
2.2語音播報功能
當GPRS/SMS模塊接口電路通過網絡收到來電振鈴信后將信號傳送到微控制器,微控制器通過來電號碼和雙音多頻解碼電路判斷符合廣播條件后,將符合條件的來電接通,同時微控制器發出撥號音給通話者,通話者可以按鍵選擇廣播功能或者普通通話功能。若選擇廣播功能,微控制器將自動打開外接揚聲器電源,并將來電語音信號傳輸給揚聲器進行廣播。若選擇普通通話功能,微控制器將啟動外接電話振鈴。
2.3普通通話功能
可通過管理機(或接收終端)外接的電話撥號,微控制器收到撥號后通過GPRS/SMS模塊接口電路撥打該號碼,對方接聽后可進行通話,方便鄉、村向上級反映情況或咨詢。
2.4信息試聽功能
為了使播出的語言更加人性化,系統設計了視聽功能。信息前對信息進行試聽,應根據實際情況對多音字或字符設置讀音。
2.5信息保密功能
為了保證公共信息的安全性,要對信息過濾。系統設置了雙重密碼:信息加密和人號碼授權。收到短信后,微控制器讀取短信解碼并判斷該短信加密信息正確并為授權號碼,才將信息廣播。對于非法信息,將拒絕接收,以保證公共信息的安全性。
2.6“黑匣子”功能
可實時記錄系統工作狀態和信息情況,便于管理部門進行工作考核。可通過管理機中的SD卡實現,在SPI模式下微控制器與SD卡的連接,主機與SD卡的各種通信都由微控制器控制,會自動將本機和其管轄的接收終端的信息收發及相應事件狀態以文件格式存儲在SD卡里。
2.7管理功能
管理機可以管理接收終端,并統計信息情況,以形成實用有效的管理體系,結合農業信息員體系使系統更加完善,方便管理。
2.8系統控制功能
系統具有本地和遠程控制功能。系統支持本地PC機進行參數設置、數據導入導出、信息管理;也可通過短信命令遠程實現參數設置、信息管理等。(上接第293頁)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技術能力較差的影響,農業機械的作用未能完全發揮。
3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發展的對策
3.1改變觀念,強化意識
農業機械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如果農業機械化進程太快,會造成農機的過度更新與淘汰。農機化的發展要依據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來進行。要增強服務意識,真正做到為農民著想、為農業服務。在推廣和引進農業機械的過程中,除了推廣為種植業服務的機械外,還要大力推廣養殖、收獲、農產品保鮮、儲存、運輸、分類等產后處理類的機械,從而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進程[4]。
3.2創新技術
中央在2012年的一號文件中指出:要著力抓好種植業科技創新。為了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后原有的部分農業機械就不能適應生產,需要進行調整和升級。為了使農業機械適合農業生產,就要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不斷創新農業機械的技術,減輕農業勞動強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現代化農業機械要滿足生產到收獲全過程的需求,而且還要滿足各種各樣的農作物需求。因此,要推行技術創新,要多研究、多開發小型化、多種類、多規格、復合型、效率高、實用性較高的農業機具,讓廣大農民都能用上技術先進、成本低、效率高的農業機械。
3.3提高農機隊伍的素質
農機隊伍素質高低決定了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開展情況。只有專業知識豐富、責任心強、服務意識強的農機管理人員和文化素質較高、技術水平過硬的農機操作人員相配合,才能夠使農業機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進步。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大力培訓農村實用人才。農業結構的調整會出現很多新的產業,其中經濟作物的品種也會隨之增多,科技含量也會越來越高。在相應增加新型農機具種類的同時,也會將電子、生物工程、農藝、控制等先進科技應用于農業機械。只有培養掌握科學技能、專業知識豐富的農機人才,才能順利推進農業機械現代化的進程,讓現代農業機械充分發揮作用,從而推動新農村建設。
總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對于推動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整個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而且還要采取多種政策措施來鼓勵、保障、推動其發展,逐漸向高效現代化農業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