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芻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由單純的管理理念向以服務為主體、以管理為補充的理念移轉
筆者認為,當下適時的高校學生管理理念應是“以服務為主體,以管理為補充“的理念。其優點是:首先其符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一條規定,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維護普通高等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秩序”需要管理,“保障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則需要服務。其次,高校的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的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是制造“機器”和培養“奴隸”,這就要求樹立“以服務為主體”的理念。另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紀律、秩序等方面要輔以管理。
二、厘清服務事務和管理事務,分項工作
學生工作理念由單純的管理理念轉變為以服務為主體、以管理為補充的理念后,亟待厘清的就是哪些事情是服務事務?哪些事務是管理事務?只有上述事務厘清后,分項工作才有可操作性。根據2004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即中央16號文件,結合2005年3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和教育部2006年7月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文件精神,筆者歸納總結認為大學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資助與勤工助學工作;學生檔案管理工作;第二課堂及社團活動指導工作;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紀律管理工作;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學生行為規范和紀律管理;班級和寢室管理工作;其他學生咨詢服務工作。不難看出,在上述學生管理工作中,除少部分內容外,其他內容均為服務事務。對于服務性事務,管理者要全面樹立服務的理念,強調商業性的微笑服務,徹底摒棄披著師道尊嚴外衣的“官僚”習氣。
三、加強制度建設,嚴格辦事規程,使服務與管理有章可循
服務工作強調的是服務,但并不說明管理工作就是憑“長官”意志,可以拍拍腦殼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是應該在有學生代表充分參與的情景下,廣泛聽取意見,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一套科學、規范、合法、完善的學生管理制度,并遵循法治精神:在公權力領域,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在私權利領域,法不禁止即允許——也就是說對于管理工作者,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的規定,在這個領域就不能行使管理權;而對于被管理者學生來說,規章制度沒有明確禁止的領域就是允許的。這樣,就可以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實現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目標。另外,完善規章制度、嚴格按規章制度和程序辦事的另一大優勢是使管理易于被學生、家長、社會接受,也容易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學校的管理目標更容易實現。
四、加強人員選撥、培訓與考核,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美國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質量。”而要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者的素質保證是關鍵,這不僅適用于教學人員,也適應于管理者。然而某些高校特別是專科學校,對學生管理工作重視度不夠,把不適合其他崗位的低學歷人員安排到學生管理崗位上,其本身的思想素質和綜合能力都存在缺陷,何談培養思想過硬、綜合能力過強的高素質人才?何談教育目標的實現?筆者認為要提高管理人員素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管理人員選拔,制定管理人員的高準入標準美國的學生管理人員一般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我國目前由于研究生教育的擴招,儲備了大量的碩博士人員,業已具備了提高管理人員準入標準的基礎。筆者認為,各高校(包括高職學校在內)管理人員原則上應具備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個別稀缺專業可允許具備全日制本科學歷,但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各高校除設置學歷標準外,還應注意專業和其他素質的要求,因為管理工作涉及的面廣、道德素養等方面的要求高。這樣,通過制定管理人員的高準入標準,可以打造一支具有較強社會責任感和良好道德修養的高校管理人員隊伍,從而使學生服務、管理工作提高到較高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國家教育目標的實現護航。
2.加強管理人員自我學習和培訓,提高其服務、管理水平當下,知識更新快,學生特點變化大,且學生管理工作涉及面廣,這對學生管理工作者文化底蘊、知識的淵博程度和更新程度要求高。這就要求管理工作人員一方面加強主動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求高校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做到請進來(邀請校內外專家進行校內培訓,經常性進行業務學習)、送出去(送出去培訓或到兄弟學院、企業交流)。通過加強對管理人員的自我學習和培訓,快速促進學生管理人員素質的全面提高,提高服務管理水平與效率,造就一支具有高度的眼界、敏銳的洞察力、服務的意識、法治的精神、開放的心態、民主的作風、較高科學素養的高素質學生服務、管理隊伍。
3.加強考核,提高其服務、管理的緊迫感和積極性平均主義,干好干壞一個樣,顯然不利于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提高,但若過多地強調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建立評價和考核機制,顯然也是違背了育人的目標。因此,建立以學生利益為核心的合理的評價和考核機制,是提高管理人員服務和管理水平的外在動力和要點。高校在制定考核指標和量化標準時,要充分征求廣大學生的意見,選取學生代表進入考核指標和量化標準制定委員會,針對管理人員的服務內容、崗位職責和工作性質,設計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量化標準及公平、公正、公開的考核程序,從而使考核成績能真實反映管理人員工作勝任力的大小、工作績效的高低、發展潛力,以便促進管理人員服務水平及工作積極性的提高并達成學生成人成才育人目標的目的。
五、重點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資助工作
目前,由于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一些社會矛盾凸顯。這些問題轉嫁到大學生群體,加之大學生獨生子女增多和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導致大學生群體中心理問題者比率居高不下,心因性的自殺、他殺等惡性事件不斷增加。另外,貧困也給貧困生群體帶來一些列問題。這些成為了阻礙大學生成長、成才,影響大學校園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管理人員應當重點做好的服務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各高校首先要從思想上對心理健康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擺在重要的地位,形成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的管理體制。其次,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詢中心,扎實做好心理問題的咨詢、干預工作;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課程,積極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自我心理危機干預技巧的傳授,具有普遍性心理問題的輔導講座等方面的工作,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提高;充分利用朋輩輔導員,做好心理危機的輔導、防控、宣傳等工作,營造陽光、和諧的心理文化環境。在貧困生資助方面,各高校應加強制度設計,建設公開、公平、公正的資助程序,形成科學、合理的資助體系,使真正的貧困生得到需要的資助。資助不是施舍,資助服務要充分顯示助學生成人、成才的目的,要充滿人文關懷。缺乏人文關懷的資助行為難免會造成一部分貧困學生情感、自強能力的缺失。另外,資助要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結合,給予心理支持,使貧困學生形成高尚情操及自信、堅毅、樂觀向上的品質。
作者:唐明軍單位: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