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時代學習型圖書館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研究了學習型組織的管理理論,力圖將理論和高校圖書館的實際結合起來,就網絡時代下建設學習型高校圖書館的意義、必要性、可行性等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習型圖書館繼續教育電子學習
一、學習型組織的理論
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是一種宏觀的管理理論,它適用于各種組織,適用于不同層次、不同規模、渴望進取的團隊。
學習型組織是指組織能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與具體措施,促使其成員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從學習過程中激發個人生命潛能,提高人生價值,充分實現自我,進而帶動組織的創新、進步與發展,以形成良好的組織氛圍與組織文化,達成組織順應形勢變化與持續發展的目的。
學習型組織的理論精髓體現在《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務實》(“TheFifthDiscipline:theArtandPractice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一書。作者彼得·圣吉(peter
M.Senge)博士認為,組織的設計和管理方式、人們定義工作的方式、員工被教育與互動的方式,這些如果處理不好將是一個組織的學習智障,真正能在未來脫穎而出、真正出色的組織,是那些能使組織各階層的成員都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讓組織成員體驗到工作中生命意義的組織;通過學習能創造自我,擴展創造未來能量的組織。即所謂的“學習型組織”(LearningOrganization)。要想使組織成為一個學習型必須經由“五項修煉”,即:自我超越(Personal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Mental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SharedVision)、團體學習(TeamLearning)、系統思考(SystemThinking)。
我國學者提出學習型組織的六大要素:①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機制。②建有多元回饋和開放的學習系統。③形成學習共享與互動的組織氛圍。④具有實現共同愿望的不斷增長的學習力。⑤工作學習化使成員活出生命意義。⑥學習工作化使組織不斷創新發展。
學習型組織理論提出后在世界范圍內許多領域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1991年4月美國政府提出了教育發展的四大戰略,第三大戰略就是“把美國變成人人學習之國”。新加坡要建成“學習型政府”,日本大阪府要建成“學習型城市”,微軟公司要建成“學習型企業”,同濟大學要把函授與繼續教育學院建成“學習型學院”……。
二、網絡時代建立學習型圖書館的意義
1、傳統高校圖書館處境的分析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新的世紀里,我們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最近以來,高校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高校合并、院系調整、專業合并、主輔修制、跨學科選修、聯合培養等等,一些大學也提出了建設一流或高水平大學的目標,過去傳統的高校圖書館不需要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也能生存,但隨著社會環境的快速改變及現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圖書館則面臨著必須思考是否經得起時代的考驗,是否能跟上科技進步的腳步的現實。現階段高校圖書館需要進行優化管理,包括工作流程的優化和員工的管理優化,需要根據學校的網絡條件,相繼開展網上預約、網上續借、催還、網上館際互借、網上參考咨詢、網上文獻傳遞、網上電子公告、電子論壇、網絡導航導讀等等服務,由文獻管理到知識管理,由收藏為主到知識經濟,圖書館服務由封閉走向開放,走向社會、走向經濟。新的思維方式,新的管理理念不斷地在圖書館界引起波瀾。甚至由于網絡信息獲取的便利和快捷,有人提出了圖書館消亡論的觀點。
隨著有識之士的努力,各圖書館相繼引入了非圖書館學、非情報學的人才,但整體來看具有單學科知識結構的人占了大多數,隨著先進技術手段在圖書情報工作中的廣泛應用,圖書情報向深層次服務方向發展,中國加入WTO后國際間頻繁交往,圖書館學、情報學與計算機、語言文字等種種學科之間緊密結合,圖書館急需要復合型、強適應、學科交叉型人才。同時,大批的現有工作人員知識老化,館員必須毫不懈怠地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展的要求。
宏觀上看,一個區域的經濟狀況也影響了人才的流動和發展,人才的能量的發揮需要有一個自我學習與發展的環境。自我實現是促使人才發展的最大驅動力,甚至是推動社會發展前進的動力,發達地區與信息靈通相聯系,信息獲取容易,學習內容更新快。落后地區與信息閉塞相聯系,學習內容陳舊,直接制約著人們的創新意識,造成思想和觀念上的落后。也可以說,發達和不發達地區的差距很大一部分是人才的單向流動造成的,人才的加盟構成了發達地區巨大的無形財富,人才培養與吸引強烈地影響著區域的經濟。同理,高校圖書館作為教輔單位,其地位不高,待遇低,科研項目少,又實行坐班制,工作瑣碎,工作人員沒有成就感,甚至有挫折感。落后的經濟狀況使圖書館難以吸引人才,缺乏良好的培訓機制又難以留住人才,缺乏人才的狀況又制約了圖書館的發展。
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中心的地位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威脅,圖書館工作水平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從根本上看取決于圖書館員的思想和業務素質的提高。而圖書館員的發展需要學習型的圖書館。圖書館應借鑒學習型組織理論這一先進的科學管理理念,建設一個具有學習型組織特征的圖書館機構,使圖書館在網絡時代的新里程中,提供出更豐富更優質的服務。
2、學習型圖書館建立的時代意義
1999年1月13日,國務院正式批轉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了創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和一批一流學科的宏偉工程,這是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當今世界,大學對世界進步的意義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江總書記提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四個重要標志,即“這樣的大學,應該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應該是認識未知世界、探求客觀真理、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應該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應該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四個應該是人才搖籃、課題前沿、重要力量、文化橋梁。全國政協委員葉朗先生在《人民政協報》撰文指出,辦成世界一流大學至少應該達到10個方面的指標:①學科體系完備。②教學設施、物質設備先進、齊全,同時有一流的、精干的、高效率的行政管理系統。③有最良好的學術環境。④成為向世界開放的、國際化的大學。⑤學生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應處于全國前列,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⑥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一流學科。⑦為國家各個方面、各個部門培養、輸送高級領導人才。⑧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基地。⑨成為國家的思想庫。⑩應該擁有一個世界一流的圖書館、一個世界一流的藝術展覽館和一個享有世界聲譽的大學生藝術團。有了這三件東西,一所大學就不僅是全社會的教育中心,而且是全社會的高雅文化的中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明的象征,這樣的大學就可以賦予大學生以深刻的歷史感和文明感。高等教育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在這個大系統中又有若干子系統或子子系統,要使這一復雜的大系統處在最優化的工作狀態,實現其功能指標,必須合理布局、科學管理,在保證高等教育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結構不斷優化,規模適度發展,使之更好地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更好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在我國要建設高水平大學,沒有完善的圖書館系統是不可能達到的,研究型、學習型的大學需要學習型的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依托高校這一豐富的知識源泉,面臨著發展的巨大機遇。
三、創建學習型圖書館
1、學習工作觀念的變革
JohnChambers(PresidentofCISCO思科公司總裁)曾說:“我們生活中,可以相提并論的兩件大事是互聯網和教育(ThetwogreatequalizersinlifearetheInternetandEducation)”
的確,Internet的興起和發展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標記的第二代信息革命,上網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新名詞,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會環境的變革導致知識更新的壓力驟然增加,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小部分能從學校獲得,大部分來自畢業后的繼續學習和實踐。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高度分化的基礎上呈現出高度綜合的趨勢,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象牛奶,每罐牛奶都有保鮮期,一個工程學位只有三年的保鮮期。如果你不能不斷更新你的知識,你的個人價值會不斷下降。”——LouisRoss(CTO,FordMotorCompany)。互連網時代的每個人都面臨著繼續學習、知識更新的艱難處境。
這種終身學習的現象打破了以學校為依托的傳統學習觀念,使人們對學習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等的認識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校產生了新概念,產生了網絡大學、虛擬大學,上學不再意味著到特定的場所去學習,學生也產生了新概念,網絡技術普及后,人生學習期和工作期的界限不再明顯,整個人生是學習化的人生,教師也產生了新概念,傳統的傳道和解惑功能加強,而授業職能減弱。教材也有了新概念,電子圖書、虛擬圖書和傳統圖書一起構成了豐富的知識載體。
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是可能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習不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生命意義的源泉,當世界更復雜多變時,學習能力也更要增強,才能適應變局。人類的工作觀也因物質的豐富發展而逐漸改變了,由“工具性”工作觀,即工作是為達到目的之手段,轉變為較“精神面”的工作觀,即尋求工作的內在價值。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促使人們不斷發現自己如何造成目前的處境,以及如何能夠加以改變的地方。在一個團體中,成員以不尋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互補長短,理解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之間的關系、個人與組織之間的相互承諾,發揮一群學習者組成的團隊所特有的精神,為共同的目標全力以赴,可以創造出驚人的成果。
2、確立圖書館的共同理想與發展目標
圖書館是公益性的服務機構,它的服務對象就是廣大讀者,以人為本,,研究讀者、方便讀者、尊重讀者的思想應是我們服務的宗旨。新時代更要求無私奉獻、不求聞達、熱情服務、積極進取的圖書館精神。如果有一項理念,一直在組織中鼓舞人心,那就會擁有一種能夠凝聚的能力。一個缺少全體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了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大家就會努力學習、追求卓越,不是因為他們被迫這樣做,而是大家自愿想要如此。對整體的使命感,為學習提供了焦點與能量。學習型圖書館,其目標就是尋找一種先進的、具有代表性的共同理想,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全館上下形成一種學習的風氣,增強圖書館內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競爭力。培養館員系統思考與超越自我之精神,使館員在人生價值觀上達到共識,引導館員不斷進步、成才。把個人的追求結合到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長遠目標上來。以圖書館為核心,增強每個館員的責任感,使圖書館從原來的重視物轉變為注重人的圖書館,進而贏得讀者,贏得發展。將圖書館精神賦予與圖書館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的豐富內涵,從而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圖書館界在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必須要完成的使命。
3、培育一個鼓勵學習的文化氛圍
人是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也是管理中最難把握的因素。目前在圖書館系統中,對于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強調引進人才,不強調繼續教育或者由于經費不足,繼續教育的方式落后,手段單一,繼續教育的受益面窄。理不順工作和進修的關系,領導擔心短期或長期的脫產培訓會影響業務工作,擔心學習完了,人也跳槽了。而工作人員又在抱怨沒有學習的機會,跟不上技術的發展,沒有成就感。在圖書館內部,培育一個鼓勵學習的文化氛圍,將會造成良性循環。鼓勵大家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自我進行電子學習,優化知識結構,一味地等待培訓或進修的機會是不現實的。沒有人比自己更愿意幫助自己了,只要能夠得到適當的工具和環境,人們還是非常愿意進行自我幫助和學習,圖書館有責任給員工提供一個高效的不斷學習的環境,使員工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了解更多知識、更快地進行學習。既提高員工的滿意程度,又降低了成本。“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是學習型組織的工作態度。一個熱愛學習的有著良好學習氛圍的圖書館將會是一個有巨大潛力的有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圖書館。如能讓館員組織成為學習型組織,營造學習共識,以激發館員的學習動機及潛能,為共同的理想而奮斗,并通過共同的學習,對所服務的圖書館產生歸屬感,超越自我,力求不懈地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識,如此則可發揮整體和專業的效果。
4、通過電子學習,培養自學的能力
今天的競爭事實上是人員之間的知識競爭,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公司大企業如微軟、思科等都建立有完善的電子學習方案,系統完整地對員工進行繼續教育。所謂電子學習,從廣義上看,任何個人利用計算機或網絡進行學習的方式都可以稱為電子學習,它不受時空的限制,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地在網上學習。從狹義上看,電子學習是基于最新互連網技術,VoIP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集成多種多媒體平臺,為教育和學習提供一種新的系統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在線學習或網絡化學習,即通過互聯網平臺,由網絡技術平臺、多媒體網絡學習資源、網上學習社區等構成全新的網絡學習環境。學生通過PC上網,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電子學習牽涉到:電子通信(E-communication)、電子消息(E-information)、電子培訓(E-training)、電子學習(E-learning)。電子學習的界面是web方式,電子學習的目標是新的知識及前沿技術。學習管理服務包括考核和管理,學習者檔案,學習記錄,課程授權等。電子學習的方式有電子文本,虛擬實驗室,交互式多媒體,內容點播,視頻會議,視頻廣播等。內容是可多次使用的內容,可以進行內容分類,或建立內容數據庫電子學習在繼承傳統教育方式優點的同時,結合現代教育方式的多樣化、群體的層次化特點,可開展多種服務內容。減少傳遞學習經驗的費用,學習過程具有重復性,教學資源利用充分,可以無限多次的被重復利用。各種學習媒體和手段的利用可以滿足各種層次的學習者,有效地吸引學習者,學習針對性強,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要求,內容更新快,通過虛擬社區,可以充分交流,縮短學習周期。
Internet的發展為大面積教育的需求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只要連入Internet網,可以獲得龐大的信息內容,可以說沒有得不到的內容。國際互聯網Internet通過全球計算機的互聯,將古今中外全人類的智慧匯聚到這個覆蓋全球的網絡系統之中,網絡上的信息巨大而雜亂,有著生動的表現方式,多樣的交流方式,費用相對低廉,通過Internet快速學習各種相關知識和技能,有著良好的性能價格比,從內容到深度信息可以很容易地得到。面對巨大的信息海洋,要想不被淹沒,首先要擁有通過Internet進行學習的能力。適應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所創造的數字化生存新環境,成為每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擁有獲取信息、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僅指學會信息的獲取、檢索、表達、交流等技能,更要學會將已獲得的信息用于問題解決、進行創新性思維的綜合的能力。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只有將計算機和網絡作為良好實用的工具,學會在網絡上搜尋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掌握了判斷過濾信息的能力,在網絡上交流的能力,在網上沖浪的能力,獨立學習的能力,才能真正進行電子學習。
四、結束語
再次引用johnchambers的話:“是什么決定我們的未來?我的答案是:互聯網和教育。在方興未艾的新經濟大潮中,誰把握了互連網,誰就把握了未來,誰開創了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誰就會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圖書館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管理創新的新課題,需要研究和探索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努力尋求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道路,我們需要明確地制定圖書館的共同理想與發展目標,把圖書館辦成為網絡時代的學習型組織,一個具有主動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圖書館,一個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圖書館,個人的創造性能夠持續受到激勵的圖書館。從而能從容面對環境的變化與科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聲雄.學習型組織的時代意義及在中國的發展.管理科學,2000(3):4~8
[2]方延明.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未來與發展,1999年6期
[3](美)比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務實.郭進隆譯.上海三聯書店出版.1996
[4]張雪松.圖書館——網絡時代的學習型組織.現代情報,2002(4)
[6]黃湘林,鄒東偉.知識管理—圖書館發展方向探析.高校圖書館工作,1999(4)
[7]沈秀瓊.關于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圖書館人員繼續教育工作的思考.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
[8]方方.論知識經濟環境下創建“學習型圖書館”之內涵.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學刊,2002(6)
[9]楊勇.試論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構建學習型圖書館初探.圖書館論壇,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