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知識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90年代中期以來,一種新的管理形式--知識管理開始成為人們討論的新的熱點。本文介紹了知識管理的定義,探討了知識管理的任務與目標,并對知識管理的未來做了簡要展望。90年代中期以來,一種新的管理形式--知識管理開始出現并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幾年來,西方管理學界人士關于知識管理的研究文獻與日俱增,一些國際大公司如:微軟公司、本田公司、道氏化學公司等紛紛開展知識管理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知識管理已經成為各部門行業的管理者、管理界學者、信息專家所討論與研究的熱門課題。
1什么是知識管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知識管理雖已經被學術界所接受,但目前尚未形成一個能為人們普遍認可的定義。MarianneBroadbent認為,知識管理是一種有目的的管理進程,它通過對信息管理和學習組織的合理實施,加強組織內部知識的運用;服務于組織的整體利益。[1]Malhotra在其新作Decipheringtheknowledgemanagementhype中認為:知識管理是企業面臨不斷變化的非連續性環境時,針對組織的適應、生存和競爭能力所采取的一種迎合性措施。在本質上,它包含了組織的發展過程,并力求將信息技術中的信息與數據的處理能力和人的生產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起來。[2]卡爾·弗拉保羅認為:知識管理就是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是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的途徑。[3]總之,知識管理的基礎在于開發組織信息和利用人的知識,然后通過合理的管理流程為組織利益提供服務。
2知識管理的目標與任務企業所擁有的知識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即顯性知識(explicit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knowledge)顯性知識是指記錄在各種介質上的知識,如圖書、檔案、數據庫、各種計劃、總結、報表等等。隱性知識是指存在于人的頭腦中的未編碼的經驗性知識,如個人的技術訣竅、直覺、想象與創意等等。知識管理的任務是對企業的顯性知識隱性知識進行處理,并把這些知識用一種適合于用戶及商業環境的方式表示出來,提供給企業員工分享、吸收、利用。知識管理的任務大致包括四個步驟:(1)使知識組織化(2)提高知識密集度(3)構建知識的基礎框架(4)創建知識環境。知識管理的目標是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員工的應變與創新能力,從而是企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知識管理的兩個直接目標是知識共享與知識創新。個人的價值并不在于他掌握了別人不懂的技術,而在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與別人共享并革新這一技術。只有在知識充分共享的基礎上,才能促使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之間以及二者內部的轉化與創新,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知識鏈,并最終將企業再造成一個具有競爭力的知識型組織。
3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要理解知識管理,必須將它同信息管理區分開來。二者雖然都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但知識管理是現代管理發展的新階段,是對與信息管理的揚棄。信息管理將重點放在技術與信息開發上,重視顯性知識而忽視隱性知識,重視生產成果而忽視創造過程,重視物理的、線性的因素而忽視偶然的、非線性的因素。知識管理克服了信息管理的缺點,將管理的重點放在創新和集體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上。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許多公司在設立信息主管(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基礎上相繼設立了知識主管(CKO,ChiefKnowledgeOfficer)。CKO的具體工作可以分為兩類:(1)創設知識的基本框架。他們需要就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分類、基于知識的工作體系、與知識密集型業務相關的管理過程、保護知識防止外溢等問題,從技術手段和組織機制方面提出相應對策。(2)組織實施知識管理工作。包括提供技術支持和營造交流環境兩個方面。營造環境比技術支持更為重要,因為大量知識(尤其是隱性知識)都是通過適應的、非正式交流方式獲取的。[4]因此,CKO不僅要是一位技術專家,更要是一位環境專家。
4未來展望知識經濟浪潮正已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幾乎每一個產業。知識作為一種生產因素已經廣泛滲入到各個傳統行業;以新技術、新知識為依托的知識型企業正在不斷產生與發展。知識管理是建立知識型企業的重要手段。它區別于以往線性的管理方式,以跳躍式不確定的"量子化"模式來管理企業。在新的環境里,企業將把重點放在核心能力上,并與其他專門知識的供應者進行合作。競爭者之間的合作將成為常事;跨學科、跨地域的協作小組也將變的更加普遍,逐級匯報的等級制度也將被淘汰。作為知識管理的一個直接后果--合作性競爭將日益發展起來。總之,知識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與方法,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各行業知識化日益明顯的今天,知識管理將很快成為一個熱門的前沿課題。
參考文獻:[1]MarianneBroadbent.ThephenomenonofKnowledgeManagement:Whatdoesitmeantotheinformationprofession.InformationOutlook,1998(5):23-36
[2]Malhotra,Y.Decipheringtheknowledgemanagementhype.JournalforQualityandParticipation,July/August1998.[SpecialissueonLearningandInformationManagement]
[3]美刊文章.迎接知識經濟實施知識管理.參考消息,199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