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物流發展戰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企業物流的發展戰略應包括物流信息化、系統化、專業化、國際化戰略;其理論基礎是物流系統論、物流戰略論、物流優勢論、物流價值論、物流營銷協同論、綠色物流論、供應鏈(需求鏈)論;其實施措施應包括樹立正確理念、整合優化供應鏈、構筑一體化的企業物流體系、兼顧降低成本與提高用戶服務水平、重視人文管理以及強化規范化管理等。
關鍵詞:企業物流;物流戰略;戰略措施
1企業物流發展戰略的概念、內容
企業物流發展的核心一是要提高服務水平;二是要降低成本,為企業增加利潤挖掘潛力。因此,企業物流發展戰略必須綜合考慮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還要同整個企業銷售市場擴張相結合。基于這個要求,企業物流發展戰略的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企業物流信息化戰略。
信息化是降低物流成本,實現物流增值的關鍵,也是現代企業有效運作和參與市場競爭的最重要的企業基礎環境。物流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對信息的處理,如物資訂單、采購、銷售、存儲、運輸等物流活動信息的管理和傳送,也包括對物流過程中的各種決策活動如進銷存、供應商的遴選、顧客分析、顧客服務審計等提供信息支持,并對其進行實時監控。
(2)企業物流系統化戰略。
企業的物流活動一端聯結著生產,一端聯結著消費,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物流系統是由物流人員、物流設施、待運物資和物流信息、生產企業、消費者等要素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物流系統化的總目標,是指要將生產、流通企業的包裝、裝卸、運輸、儲存、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這些以前分開管理的物流活動作為一個總體系統來構造、組織和管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各企業間的關系已經轉變為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
(3)企業物流專業化戰略。
專業化戰略就是要把物流獨立出來,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企業的專業化物流不僅為滿足自己的物流需求,而且對外進行營業服務。專業化的物流系統要求企業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服務團隊、配送工具、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良好的企業形象等。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說,走專業化物流戰略的企業一般要求實力雄厚,同時,其物流成本占企業的成本比例應較大。
(4)企業物流國際化戰略。
全球化進程也加速了整個世界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全球貿易的發展,大大促進了資源配置的國際化,正基于此形成了企業物流國際化。一些較有實力的跨國公司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求,必須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試想國際化的企業而不是國際化的資源配置,那樣的成本消耗是極其巨大的,在市場中將毫無競爭力。
2制定企業物流發展戰略的重要性
(1)制定企業物流發展戰略,可以彌補傳統分工模式在現代經營條件下的缺陷。
機器大工業生產時代,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紅極一時。它認為,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應該把制造產品的過程分解為一連串的動作,一道道簡單的工序,讓每個工人只從事其中的一種或少數幾種工作。
(2)制定企業物流發展戰略,能更好的適應顧客導向觀念的確立和日益激烈的競爭。
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買賣雙方關系中的主導權轉到了顧客一方。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就是要在顧客需要的時候將顧客需要的產品送到顧客手中,這已經成為所有企業經營戰略的核心。但是,由于受傳統業務流程的制約,“用戶至上”的思想在企業經營實踐僅貫徹到營銷環節,企業內部流程中的許多環節與滿足顧客的需求毫無關系。
(3)制定企業物流業發展戰略,有利于適應市場環境的迅速變化。
市場需求日趨多變,產品壽命周期的單位逐步縮短,技術進步使企業的生產系統、銷售系統以至售后服務系統不斷變化。在傳統分工理論指導下的企業業務流程比較零散,容易失去搶得先機的時效性。而企業流程再造,將分工過細的一系列工作整合起來,可以對市場需求信息快速響應,可以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作出靈活、迅速的反應。
3企業物流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
我國現代物流發展歷史尚短,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必須明確企業物流在發展戰略上的指導思想。總體上應擺脫傳統體制的影響,改變散兵游勇,各自為戰的現狀,改變物流市場的分散狀態,在多元發展格局下,提高市場集中度;改變企業物流功能單一,增值服務薄弱的狀態,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建立服務規范和管理規程,發展多種服務方式和手段,提高企業物流管理服務水平。具體涉及以下7個方面:
(1)物流系統論。物流是由各功能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物流系統的整體功能并非各功能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系統要素間的整合,產生出新的功能即系統整體最優化,以物流系統總成本最低來完成一定的物流任務。
(2)物流戰略論。從單純的職能或技術角度認識物流影響了物流作用的發揮,從戰略意義上看待物流可為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利益。
(3)物流優勢論。物流成為企業的核心能力或差別化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有效的物流管理對降低成本、贏得并保持顧客以及顧客滿意方面的作用日漸突出。
(4)物流價值論。物流在企業的價值鏈中占據重要地位,物流創造顧客的買方價值和企業的戰略價值;物流服務具有增值性。
(5)物流營銷協同論。即企業的營銷戰略與物流戰略必須密切配合;企業物流活動過程本身是服務的過程,物流服務需要相應的營銷手段。
(6)綠色物流論。在全球經濟日益強調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物流活動對環境影響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的物流行為應考慮這種要求,實現正向物流(動脈物流)和反向物流(靜脈物流)的綠色物流化。
(7)供應鏈(需求鏈)論。今后的商業競爭模式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在供應鏈中,由上下游各個環節的企業組成的“擴展的企業”不僅考慮的是如何向最終的消費市場提供適宜的產品,還要考慮產品被需求拉向市場的過程的適宜性,即產品選擇什么樣的供應鏈。需求鏈是一種新型的供應鏈。
4實施企業物流發展戰略的措施
(1)樹立合理物流的觀念。
合理物流能節約資金,能降低物資的庫存損耗、保管費用,能延長物資的壽命維護物資的使用價值,降低物資在生產中的消耗是生產力。為此,要把握時代的特征,用前瞻性、信息化、系統工程的思路來思考企業的技術改造、自動化和物流系統,充分理解現代物流、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的相互關系,理解自動化物流系統在企業的地位、內涵、作用和價值,以信息化帶動物流自動化,以物流自動化促進信息化。對有條件的企業,物流系統的建設要實行高度的信息化、適度的自動化。
(2)提高物流核心競爭力,整合優化供應鏈。
在新世紀企業面臨新的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市場的全球化、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使競爭具有全面性,即:TQCSFS的全面競爭(Time時間、Quality質量、Cost成本、Service服務、Flexibility柔性、Safety安全性、Reliability可靠性)。現代物流是企業的重要核心競爭力已成為不少成功企業家的共識。
(3)構筑一體化的企業物流體系。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必須將物流活動納入系統化的統一管理,一體化物流既提高顧客服務水平又降低物流總成本,進而提高市場競爭力。企業內部實現不了一體化,就談不上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合作形成一體化供應鏈。廣泛運用第三方物流,使生產性企業從繁雜的物流活動中解放出來,將物流服務交由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將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從而以整合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取勝。要放眼世界,構筑全球化戰略,以一體化的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在全球尋求資源采購、生產裝配和產成品分銷,參與國際化競爭。(4)兼顧降低成本與提高用戶服務水平。
成本和顧客服務水平是一對矛盾,降低成本是企業永恒的話題,而用戶服務這一新生理念卻后來居上,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企業在物流管理的過程中,強化總成本觀念,著重在產生物流成本的一些關鍵領域進行必要的核算和權衡。通過與上下游企業聯合,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選擇第三方物流,利用專業化物流的規模效益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5)重視人文管理,提高物流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企業管理中,應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倡主人翁精神,從員工內心深處激發其主動性、內在潛力和創造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一切工作都應本著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因此而帶來的物流工作的最佳效率,保證其快速響應環境變化能力的實現。
(6)強化企業物流的規范化管理。
根據企業物流各功能環節的特點,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相應的規章制度,建立專門機構,配備專業人員,采用專門的辦法,是強化企業物流各功能環節管理的基本措施。
①強化采購管理。企業物流以采購為起點,它制約著儲存、供應、生產等各環節。必須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物資采購規章制度,比如《采購合同審批制度》、《供貨單位選擇制度》、《采購價格管理制度》、《采購責任追究制度》等。還應由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從事采購業務。
②強化儲存管理。儲存是企業物流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強化儲存管理對降低庫存量、庫存費用、庫存損耗,減少庫存積壓、資金占用有決定性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儲存管理的規章制度。其次,企業所需物資種類繁多,質量、數量、規格要求各不相同,它們的保管、保養、維護的要求、方法也千差萬別,專業技術很強,必須由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負責。第三,強化庫存量和庫存結構的控制。庫存量是庫存控制的核心,庫存結構的合理與否是庫存量的主要決定因素,可以用ABC分類管理法控制庫存結構,用庫存定額控制總庫存量和單項物資的庫存量。第四,強化儲存物資的保管、保養、維護,利用現代庫存的商品養護技術,減少物資損耗。
③強化供應和生產的管理。供應一方面要保障生產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促進生產節約。生產環節的原材料供應是企業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供應和生產的管理,應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供應和生產管理的規章制度,設置專門機構、專業人員負責供應工作,生產中原材料等的合理使用也要有專人負責監督。
④加強驗收、裝卸搬運、堆碼、苫墊、銷售環節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如:《驗收操作規范》、《驗收責任追究制度》、《裝卸搬運、堆碼、苫墊操作規范》、《裝卸搬運、堆碼、苫墊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銷售工作考核及獎懲辦法》等,建立相應機構,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嚴格執行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