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跨文化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經濟全球化帶動了企業國際化的蓬勃發展,然而,企業在跨國經營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碰到文化差異與文化沖突。本文分析了跨文化研究在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跨文化管理策略,以幫助跨國企業減少文化沖突,實現其預期目標。
關鍵詞:國際化跨文化研究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突飛猛進,同世界各國的經濟往來日益頻繁。大量的外資企業來我國投資建廠,據統計,目前在我國的外資企業有20多萬家。同時,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將其經營領域從國內市場擴展到國外市場,以此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利用更為廣闊豐富的生產資源,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一大批國內企業蜚聲國際,令世人矚目。
據統計,我國在境外有投資企業6000多家,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對外投資國。而且,還有一大批其他國內企業正準備加入國際經營行業。然而,跨國經營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絕非易事。因為要面對的是一個擁有諸多差異的經營環境,這些經營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等。其中文化環境對企業運行來說,其影響力是全方位、全系統、全過程的。
如果一個跨國企業在跨國經營過程中不考慮文化差異,而一味地照搬、照抄在自己國內的做法,其結果將是致命的。所以跨國企業在國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必須了解所投資國的文化差異,實施跨文化管理,完善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管理體制。
跨文化管理在企業國際化中的重要作用
跨文化管理的內涵
跨文化管理是指管理者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效地協同不同文化對組織行為的影響,有效地與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良好的溝通。
管理顧問公司羅蘭•貝格曾對我國50家國際化大企業跨國經營進行調查,其中一項調查結果表明:中國企業對經營海外業務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受訪企業認為,東道國語言和文化是海外經營區位選擇中最次要的因素,這一結果十分令人擔憂。他們覺得文化和外國市場的知識不是很重要,只要其產品好,什么地方都能賣,這種認識一般發生在企業國際化的初始階段。還有一些企業認為,只要有嚴格的紀律和嚴密的制度,國外經營生產過程就能順利進行。這充分說明這些企業的管理者沒有認識到制度只是外在約束,而文化才是內在影響。
當制度沒有形成文化形態時,其成本自然就會很高。而當制度形成文化形態時,員工就會在一種文化環境里自覺工作,制度成本就會大大降低。制度不能代替文化發揮作用,而文化可以部分代替制度發揮作用。
文化的內涵
什么是文化?按照荷蘭文化協作研究所所長G•Hofstede教授的觀點,文化是同一環境中生活的人的“共同心理程序”。文化不是一種個體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經驗的許多人所共同擁有的心理程序。
文化作為一系列觀念、習俗、規范和準則的總和是一個奇特的存在,它有自身的特性和運行規律。不同的國家、地區和民族就有不同的文化,正如哲學家帕斯卡在其《思想錄》中所說的那樣:“在比利牛斯山這邊是真理的東西,在比利牛斯山那邊就成了謬誤?!?/p>
企業管理中的文化
美國學者戴維•A•利克斯曾指出:“大凡跨國公司大的失敗,幾乎都是僅僅因為忽視了文化差異這一基本的或微妙的理解所招致的結果?!泵绹芾韺W家德魯克也認為,國際企業其經營管理“基本上就是一個把政治上、文化上的多樣性結合起來而進行統一管理的問題?!?/p>
國外管理學家的經驗表明,大約有35%-45%的跨國企業是以失敗而告終的,其中約有30%是由于技術、資金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有70%是由于文化差異引起的。另有調查顯示:目前有1/3的著名跨國企業因為跨文化管理不利而面臨內部關系緊張的狀況。如1994年投資的廣州標致,由于中法兩國管理人員融合艱難,文化觀念沖突難以消除,到1997年時累積虧損到29億人民幣。
跨文化管理的優勢
美國肯德基公司在我國經營的巨大成功可謂是運用跨文化優勢,實現跨文化管理成功的典范。2000年,我國政府評選該年度中國經營最成功的食品公司時,獲得第一名的不是任何中國籍企業,而是來自美國的肯德基公司。雖然中美之間在政治制度、文化傳統、信仰習慣等方面差距很大,然而跨文化優勢在于巨大的文化差異使得兩種不同的文化之間有著極強的互補性,一種文化的存在可以充分地彌補另外一種文化的許多不足及其單一性。
跨國經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文化碰撞與文化沖突,但是也存在一種巨大的潛在優勢。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社會文化習俗、信仰傳統、市場狀況、技術水平和人力自然資源都能給國際企業創造豐富的市場機會和豐厚的利潤回報。只要充分重視跨文化管理,便能發揮跨文化優勢,使跨國生產經營步入正確的市場運行軌道,形成良性的循環,取得預期的商業目標。
跨文化管理有效的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跨國經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有效分析、利用跨文化優勢是企業跨國經營的動因與前提。跨國經營給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它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要成功地經營跨國企業,實現預期的商業目標,跨國企業應實施以下跨文化管理策略:
識別文化差異,發展文化認同
按照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郝爾的觀點,文化可以分為三個范疇:正式規范、非正式規范和技術規范。正式規范是人的基本價值觀、判斷是非的標準,它能抵制來自外部企業改變它的強制力量,同時引起的摩擦不易改變。非正式規范是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等,因此引起的文化摩擦可以通過較長時間的文化交流克服。技術規范則可通過人們對技術知識的學習而獲得,很容易改變。
不同規范的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摩擦的程度和類型是不同的,其被改變的可能性與程度也不一樣。只有首先識別文化差異,才能有的放矢,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并尊重對方文化,發展文化認同。
通過跨文化培訓,達成跨文化理解
要在其它文化里建立有效的組織,并不是一味適應本地文化和妥協,更不可能刻意去改變本地人的文化和行為。一個企業跨出國界經營,要實現商業目標必須融合三種文化,即自己國家的文化、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和企業文化。所以企業在跨國經營中,在東道國的文化環境里,要面臨兩者不同的適應策略:追隨文化策略(被改變)和創新文化策略(改變人)。世界上大多數跨國公司更多地選擇了追隨文化策略,也叫學習策略。對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而言,其實力和管理經驗遠不能與西方大公司相比擬,學習策略應該是友好而且有效的方式。可以通過對跨文化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來實施學習策略,跨文化教育與培訓是跨文化管理的重要內容。
企業跨文化教育與培訓應包括三方面內容:首先,針對本國人員外派任職的培訓;其次,針對東道國人員的培訓;再次,針對多元化文化團隊的組織與訓練??缥幕嘤柕闹饕獌热莅▽ξ幕恼J識、對文化敏感性的訓練、語言學習、地方環境模擬等。文化敏感性訓練是為了加強員工對不同文化環境的反應和適應能力,通過簡短演講、角色扮演、情景對話和實例分析等形式,以便有效地打破每位員工心中的文化障礙和角色束縛,更好地找出不同文化間的相同之處,加強每位員工對不同文化環境的適應性,加強不同文化間的協調與融合。
加強文化融合,發展與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
溝通是管理領導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溝通能力是成功領導者的關鍵能力之一。當團隊中有不同文化的成員時,這種溝通過程就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重要。良好的跨文化溝通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化解文化沖突。相反,因不知如何是好而害怕溝通,因為害怕溝通而缺乏溝通,這樣有可能在多元文化的組織成員之間出現溝通中斷、過度保守、員工之間的非理性反應和懷恨心理等諸多不良后果,并形成惡性循環、矛盾加深、對立與沖突加劇,最后因為一系列的誤解而導致企業投資行為的失敗。
因此,在跨國經營中,必須了解東道國的諸多言語與非言語溝通的差異,并建立起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有形或無形的跨文化溝通組織與渠道,針對既存的文化差異和文化障礙,建立起良好的相互理解與信任的協調機制和溝通機制,以便及時有效地化解文化障礙。
建立共同經營觀,樹立人本主義管理思想
通過對文化差異的識別,通過敏感性的訓練及其它方面的培訓,通過良好、有效的溝通,公司職員提高了對文化的鑒別與適應能力。這時,跨國公司應在文化共性認識的基礎上,根據環境的要求和公司戰略的需求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經營觀,建立起以公司價值觀為核心的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新興的企業文化既要有足夠的包容性,又要有創新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了解東道國的文化,同時克服和拋棄“民族文化優越感”,克服自己的偏見,使自身的文化特征具有足夠的包容性和可塑性。這樣,方能減少文化摩擦,使得每個職員能夠主動地把自己的思想與行為同公司的經營業務與經營宗旨結合起來,在企業建立起一種和諧的氛圍。“完美的和諧存在于那些企業與其每一個利益相關者的主要目的一致或至少是相容的地方?!?/p>
跨文化管理的主體和客體都是人,所以應樹立人本主義管理思想。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認同或抗阻。認同,便與管理者合作,企業就能成功,就能取得好的效益;抗阻,便難與管理者合作,企業就難以成功,難以取得較好的效益。美國學者弗蘭西斯說:“你能用錢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能用錢買到勞動,但你不能用錢買到熱情,你不能用錢買到主動,你不能用錢買到一個人對事業的追求。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企業文化而爭取到。”
因此,只有建設“合金”文化,樹立人本主義管理思想才是跨國經營成功的關鍵所在。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的序幕早已拉開,國際化的步伐越邁越大,對跨文化的研究在企業國際化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掌握跨文化管理藝術與技巧,實施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管理策略是企業能從容馳騁于國際舞臺、實現成功經營、實現預期目標的有利保證。
參考文獻:
1.董澤文.企業跨文化管理初探[J].現代管理科學,2005(1)
2.胡軍.跨文化管理[M].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
3.胡慶江,馬麗兵.海外企業跨文化沖突管理[J].商業時代,2005(5)
4.蘇珊C•施奈德,簡-路易斯•巴爾索克斯.跨文化管理[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5.約瑟夫•克拉林格.兼并與收購:交易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