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視角核心競爭力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系統研究企業生態位理論,有助于企業立足自身生態位,正是考慮到企業生態位與核心競爭力之間的內在結構性關聯,本文在充分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討企業生態位理論框架下的核心競爭力的相關問題,以期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企業生態位核心競爭力提高
核心競爭力是在企業的市場競爭與持續發展中,能為企業的整體競爭優勢帶來根本性、實質性和價值性功效的特有專長。作為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范疇,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隨著核心競爭力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發現,核心競爭力在本質上是企業在長期的投資和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的資源,這種資源具有特有性和自組織性特征,廣泛鑲嵌于構成企業生態位的生態空間、發展位置、功能機制和作用表現等維度。本文統籌考慮核心競爭力提高的目標、內容、手段和體系,合理構建相應的策略體系。
企業生態位的生成演進
企業生態位是企業在特定環境領域中與地理位置臨近、交互關系緊密的企業和相關組織機構形成的資源格局、功能地位和作用表現。企業之所以在資源結構合理、空間背景廣闊的環境群落中,同其他企業保持某種聯系,是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形成適合企業發展的生境,保證生存發展所需生態因子的正常供應和及時補充。由于企業生態位發展所要求環境條件的完備性,決定任何一個關系生存的生態因子都必須保證數量上的充足和質量上的優等,否則就會影響企業生態位的正常運作,進而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
企業生態位的本質和特征表明,作為一個企業生存發展條件的總集合體,它的發展完善完全取決于企業內部自身因子與外部生態因子的互動和適應。只有在內部結構要素的有機協同和外部環境生態因子的供給全部滿足的情況下,企業生態位才能按照一定的系統關聯和物能循環要求對資源取向和發展空間進行合理選擇與科學布局,根據外部環境動態走向和自身發展目標要求建構高適合度空間,促進企業內部系統與外部環境系統的協調發展,達到資源配置優化、競爭優勢提高及技術創新持續的目的,使企業能夠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影響企業生態位的內部自身因子主要涉及人才、技術、資金、產品、管理等方面,而外部生態因子則主要包含經濟結構、市場規模、政治制度、自然條件、教育水平以及科技發展等背景條件。
相比較而言,企業內部自身因子的變化緩慢,而外部生態因子的變化則較為明顯。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變革加速化的社會背景下,市場周期縮短、產品換代加速、產業調整變快,新科技、新產品、新企業不斷涌現,外部生態環境逐漸成為企業生態位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對象。在企業生態位調整優化的過程中,除了內部自身因子的識別和選擇之外,更主要的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如果一個企業僅固守于內部結構的整合與優化,而不能預先進行戰略調整和整體系統創新,主動拓展發展空間,有效汲取生態因子,其生態位的作用機制和整體效能必將受到掣肘。
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核心競爭力”作為一種理論和實踐,是一組針對企業生存競爭的戰略選擇和戰略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
綜合學術界對核心競爭力的內涵界定,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企業獲取各種資源因子并將其轉化為生存力、發展力和競爭力;企業汲取各種生態因子進行生產經濟活動的能力;企業利用各種生存因子來促進系統內部各組成要件處于彼此催化互動、高效運轉的能力。對這三個方面進行細化,會衍生出核心競爭力的五個具體內容,即企業文化和技術、企業管理能力、企業生產能力、企業創新能力、企業自我學習和發展能力。核心競爭力主要以企業擁有的競爭優勢為基礎,能夠在產品生產、市場占有、技術創新中整合各項可利用的資源以獲取持續發展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細化為企業在利用各種生態因子過程中形成的開展生產經濟活動的能力,促進企業內部系統高效運轉的能力,增強企業持續發展創新的能力。
面對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化,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每一個企業都將遭遇社會急劇轉型帶來的價值多元的境況,都將面臨在多元化境遇下構建核心競爭力價值認知體系的問題,都將應對競爭對手的多層面競爭,一方面要求企業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弱化、限制和消除競爭對手的學習模仿與干擾破壞,保護、優化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價值性與特質性;另一方面要求企業必須依靠外部環境汲取各種營養價值豐富的環境因子,借助外部環境了解競爭對手的變化動態,面向外部環境完備核心競爭力的保護機制。
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路徑選擇
從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行業發展和企業生態位發展的實際要求出發,準確把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目標,實現核心競爭力提升目標的層次化與生態化。要求在確定核心競爭力提升目標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社會發展、經濟發展、行業發展和企業生態位發展的要求,努力構建層次化與生態化的提升目標,以此來正確指導核心競爭力提升方略體系的構建。社會發展需要競爭優勢較高、生產技術先進、發展理念超前、產品質量優質的企業;經濟發展需要發展潛能巨大、影響效能突出、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行業發展需要規模適度、特色鮮明、實力較優的企業;企業生態位發展需要和諧穩定的外部環境、健康有序的內部環境。
從核心競爭力與企業生態位的內在關聯性入手,有效把握二者結構層次的一致性,合理構建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內容,實現核心競爭力提升內容的全面化與綜合化。按照表現形式,企業生態位可分為精神層生態位、物質層生態位和行為層生態位。精神層生態位包括企業理念、企業發展目標、企業制度、企業精神等;物質層生態位包括企業內部結構、企業功能、生產設施等;行為層生態位包括企業定位、角色扮演、社會服務、管理方法等。核心競爭力的結構也可分為精神層、物質層和行為層。可見二者具有內在的關聯性結構。作為企業生態位與核心競爭力的內驅動力源,精神層是發掘企業潛能,提高企業與外部環境物能流轉的助推器,它的健全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生態位與核心競爭力的穩定。物質層是企業生態位與核心競爭力的必備基礎,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切入點。行為層是靜態物質層的動態彰顯,是物質層發揮、轉化影響力的重要通道,也是企業生態位與核心競爭力培養內容的構成要件。這三個方面具有三位一體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為此,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內容應緊緊圍繞這三個層面深入開展。
從企業生態位的影響因素的有機系統性切入,將內部提升與外部并購有效結合起來,靈活掌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手段,實現核心競爭力提升手段的多樣化與系統化。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模塊構建,更重要的是有效結合企業生態位的影響因素的特點,多形式、多側面、多角度地靈活開展。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根植于企業知識和技能的積累,依賴于企業內部的有效管理。內部提升的基本方式是獨立開發。獨立開發是指在企業戰略目標指導下,充分考慮企業生態位的影響因素,遵循一定的模式和程序,實現企業資源、知識和技能的有效配置、利用,最終建立起核心競爭力。與內部提升相對應,外部并購是指企業通過對擁有構建某種核心競爭力所需的知識、能力和資源的企業進行收購或合并,從而建立起某種核心競爭力的策略,它是通過產權交易迅速增強和獲得生態位空間,提高和擴充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實踐表明,只有在充分考慮企業生態位的影響因素的前提下,將內部提升與外部并購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的有效整合。
參考文獻:
1.梁嘉驊,范建平等.企業生態與企業發展:企業競爭對策[M].科學出版社,2005
2.劉志峰.現代服務業企業競爭:企業生態位視角[A].中部崛起與現代服務業——第二屆中部商業經濟論壇論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