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節約能源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國家大力提倡節能創新,鼓勵全社會節能創新,引發了社會的廣泛思考,本文通過實例講述企業技術創新和節約能源的相互關系,從節約能源的角度研究目前我國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存在的障礙,并為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提出了一些淺見。
[關鍵詞]企業技術創新節約能源技術創新體系
一、企業技術創新與節約能源的關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粗放式增長方式下,能源消費也以翻番的速度增長,能源短缺、環境壓力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提出了挑戰。為此,中央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新思路。企業作為社會的微觀經濟主體,必須負擔起節約能源的社會責任。從企業自身看,通過企業技術創新,節約能源應是企業的內在發展要求。
1.節約能源應是企業技術創新的目的之一
目前,我國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八大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遠高于世界先進平均水平,煤、電、水等大量能源浪費嚴重。合理使用與節約能源,應成為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目的之一。世界知名汽車制造商克萊斯勒集團,通過啟動新能源與新動力技術創新戰略,開發出高效率的汽油發動機、高級柴油發動機和利用生物燃料、混合燃料、氫燃料等新能源的汽車動力系統等,掀起燃油動力革命。我國著名的企業五糧液集團采用蒸餾一次水補充及二次恒溫控制技術改造、激光全息防偽生產線進水全封閉循環新技術等先進的節能新技術,實現年廢水循環利用量700多萬噸,各類資源的“三廢”綜合回收利用產品銷售收入高達1.6億元。該集團董事長王國春認為:“三廢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基于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五糧液集團主動進行技術創新,把節約能源作為技術創新的目的。
2.節約能源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
企業是利潤最大化的追求者,作為個體的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也主要是從利潤角度考慮。企業要實現最大利潤,首要的辦法是降低成本,而通過技術創新,企業一方面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單位產品能耗,從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合理使用,把廢能轉換成企業可用的能源,可以產生可觀的利潤。一位企業家就曾說過,企業的生命力在于技術創新,技術創新的生命力在于資源節約、環保與高效。
3.企業技術創新是節約能源的決定性因素
技術創新是以企業為核心的,而企業是社會的微觀主體,具有社會性,因此,企業技術創新注定要為節約能源,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承擔責任,企業技術創新已經和必定是節約能源的決定性因素。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企業以科技創新導入能源利用與再生,高新科技產業增長占全美經濟增長的85%以上,開辟了新的增長方式,節約了能源。而傳統產業中的機械制造、化學與造紙以及日用消費品工業等,通過技術創新,對節約能源所發揮的作用也非常明顯。我們也應確立技術創新導入能源節約、開發與利用戰略,使有限的能源發揮出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4.企業技術創新是節約能源的途徑和保障
節約能源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將企業技術創新導入節能領域,是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節約能源的保障。英國BRONZEOAK公司與印尼RNI公司合作,利用印尼甘蔗、棕櫚等自然資源,共同開發生物乙醇等新型能源,建立生物資源發電廠,打造了自然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制造體系。江蘇金東紙業公司將企業80%以上的技術改造資金投入到節能減排技術開發新領域,建成白水全封閉循環利用系統,使企業白水循環使用率高達96%;實現了冷凝水全部回收利用,使噸紙耗水從原來的120噸迅速下降到8噸。
二、節約能源視角下企業技術創新的障礙
1.企業圍繞節約能源的技術創新水平低
近來,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雖有了較大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與節約能源的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節約能源角度看,目前工藝創新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圍繞節約能源、降低成本的工藝創新過少,導致企業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經濟效益低。產品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企業開發各種能節約原材料和能源的產品的創新能力低,而且,我國企業的產品創新還是以模仿、改進和換代為主,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創新。
2.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夠明確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技術創新的主體是科研院所,而市場經濟體制要求企業應該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日本的科研開發體系就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輔助形成的。再如美國,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在科研開發方面愿意投入巨資。通用汽車公司每年的研究與開發經費大約占其銷售額的3%,它還建立了巨大的技術中心,設研究實驗室及工程部、設計部、制造部、環境保護部等部門。由于計劃經濟殘余思想的影響,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還不夠明確,直接導致了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意識不強,認為技術創新應該是研究院所的事情,與企業無關;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在研究開發、技術創新上不愿進行投資,由此制約了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更無從談圍繞節約能源進行技術創新。
3.企業圍繞節約能源進行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
雖然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可以節約能源,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但是以這樣的方式增加利潤畢竟要經過比較長的一個周期才能實現,而且,企業為此進行技術創新所需投資成本較高,需承擔的風險也較大。與此同時,一方面是大量新能源的發展和使用,購買新能源的成本甚至比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再利用和再生利用能源的成本更低,另一方面是企業在粗放式經營中并沒有因企業的過度消費能源而直接付出相應成本。因此現實中企業圍繞節約能源進行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
4.企業圍繞節約能源進行技術創新的意識不強
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還缺乏能源危機感,缺少節約能源的社會責任感,不能從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高度來認識企業的技術創新,圍繞節約能源進行技術創新的意識不強,對符合節約能源要求的技術創新關注也較少。一些企業即使考慮進行技術創新,也只是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而沒有從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角度考慮,甚至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對立起來。因此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往往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辦法,走粗放式的老路子,以能源消耗過度為代價,從長遠看,這不僅對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而且制約了人類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5.企業圍繞節約能源進行技術創新的政策組織保障不強
既然企業自身圍繞節約能源進行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政府就應該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為企業技術創新創造必要的條件和環境,并通過政策、法規、制度等引導企業、規范企業、約束企業。在西方國家,政府紛紛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措施,促進企業開發新技術,采用新材料,改進新設計,加速企業發展向節能環保方向轉變。美國的新能源政策要求大力開發節能技術,積極尋求可替代資源,大力倡導全社會節能。比如將汽車節能技術設置硬性指標,規定2007年生產的汽車的燃放必須從每加侖行車20.7英里提高到22.2英里。英國政府大幅度降低對資源消耗高的紡織、鋼鐵、機械等傳統產業的補貼,扶持發展能源消耗少、資源產出率高的高新技術產業。歐盟鼓勵企業到發展中國家投資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綠色能源產業,新生能源可獲得相應排放額度的補償。而目前我國雖然也有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但總體看來,針對性較差,可操作性不強,效果不明顯。
三、從節約能源視角構建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1.樹立節約能源的技術創新觀
在增長優先的發展觀指導下,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目的也僅僅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技術創新過程中忽視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技術創新缺少持續發展的生態基礎。要使企業和社會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使技術創新獲得新的生命力,必須在企業樹立節約能源的技術創新觀,把節約能源的觀念和思想深入到企業內部,成為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技術創新觀順應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節約型社會的理念,充分考慮了企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它指導下的企業技術創新是可持續的,是符合人類社會長遠利益的。
2.明確界定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缺位,直接、嚴重制約著企業自主技術創新進程,影響企業的節能減排。因此,首先要從思想上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的意識;其次,可以考慮在政策方面硬性規定不同規模的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所占的比重;再次,國家應該采取激勵措施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從而保證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3.加大圍繞節約能源的企業技術創新政策保障和支持
借鑒西方經驗,充分利用行政、經濟、法律手段,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把節能環保型經濟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向節約能源方向轉變。(1)從產業政策上對那些高能耗的落后產能企業予以淘汰,扶持能耗少的高新技術企業。(2)制定有利于節能技術創新項目的信貸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向節能技術創新項目提供貸款,對高能耗企業則限制信貸支持。(3)制定有利于節能技術創新項目的稅收政策,對圍繞節約能源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給予相應的免稅、獎勵、補貼等優惠,擴大對高能耗產品取消出口退稅和降低退稅率的范圍。(4)建立技術扶持體系,優先考慮將節能技術創新項目列入重點工程,直接投入資金,組織有關企業、科研院所等聯合攻關。(5)增加星火計劃、火炬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等政府引導類科技計劃的投入,給企業節能技術創新項目更多支持。
4.圍繞節約能源組建企業技術創新聯盟
節約能源可以通過對能源的反復循環利用來實現,而能源的反復循環利用不是單個企業和產業能夠完成的,它要求企業組建技術創新聯盟,共同圍繞節約能源進行技術創新活動。例如,一個企業在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的技術創新成果可以讓別的企業享用,企業的廢棄物甚至也可以成為別的企業的能源。如此循環利用,互幫互助,共同促進整個社會節能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促進能源節約以及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5.圍繞節約能源,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
一方面要加強能源循環使用技術的開發研究。盡可能選用能夠回收利用的能源,提高能源回收率,進行能源綜合利用和二次再生利用,創造能源循環利用的節能新技術。另一方面,大力推廣新工藝、新技術,如低物耗、能耗煤基液體燃料生產技術、生物質能轉換技術等,發展尚未使用的能源來取代已經和將要耗竭的能源,盡可能從污染環境的能源轉移到可再生利用的綠色能源。以節約能源作為企業技術創新的切入點,將技術創新導入節約能源、能源利用與再生等領域。
結束語
隨著世界資源的不斷開發,資源也開始不斷匱乏,隨之而來各國政府以及民眾開始重視能源的節約,社會中的企業為了生存,也在不斷節能創新節耗,促進企業的業績,推動社會的節能創新潮流,一起尋找節能創新新的科學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鄒鳳嶺:整體推進節能環保經濟發展[J].粵港澳市場與價格,2007(7)
[2]鄒鳳嶺:“節能環保型”企業技術創新戰略[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7(5)
[3]劉享平:美日技術創新比較與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