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提高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眾所周知,現代成本管理的實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作為一個完善的企業管理系統,現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確引進和運用現代成本管理是我國企業管理中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從分析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及成因入手,系統地分析了目前我國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就如何提高我國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改進措施。
一、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不能與變化的外部經濟環境相適應。成本管理是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外部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目前,對成本管理影響最大的經濟環境變化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我國產品買方市場的建立;二是指以電子技術為特征的變革;二者使得作為社會生產活動主要參與者的企業受到了重大影響。目前,隨著市場格局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產品成本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生產性費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斷上升。而我國傳統的成本管理過多地局限于生產領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費和制造費用作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視對產品開發、銷售和售后服務等過程發生的成本費用的控制,這也就無法適應現代成本管理的需要。
2.利益驅動導致成本信息失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以市場為導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適應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樹立市場競爭觀念,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業領導以權謀私、吞占國家財產,企業人心渙散,無法加強成本管理。加之國有企業管理者的流動性較強,他們對企業的承包期短,使企業行為明顯出現階段性,為突出任職期間的工作業績,他們很少關心企業的發展后勁,在成本費用的劃分、成本差異的調整、計提折舊、大修以及存貨的盤盈、盤虧、壞賬損失和待攤或計提等方面,出現了該提的不提,該攤的不攤,人為地調整成本等現象,這樣便給后任的管理者改進成本管理帶來了困難,甚至在許多情況下,后任的管理者為了完成指標或達到其他目的,只得繼續偽造成本管理數據以粉飾財務報表。
3.成本管理觀念落后。我國企業普遍存在成本管理觀念落后的現象,在成本管理的范圍、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認識存在偏差。很多企業仍將成本管理的范圍局限于企業內部,甚至只包括生產過程,而忽略了對其他相關企業及相關領域成本行為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成本,較少從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視角出發來分析成本管理的這一目標,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這些落后的觀念已經不能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環境。
4.不能滿足企業實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傳統成本管理系統未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單純的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決策所需的正確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經營過程,不能提供各個作業環節的成本信息,以及各個環節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有時甚至出現連編制成本報表的人也難以解釋自己的“產品”成本構成的尷尬局面,從而誤導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5.成本管理方法陳舊。雖然我國一些企業進行了先進成本管理方法的試點,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整體上講,成本管理方法還是很陳舊,已不能適應經濟環境的要求。當前世界生產發展的趨勢是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方式,因為購買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隨著生產的發展,購買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要求廠方設計并生產自己最滿意的商品,廠方也可以高效益保證購買者在短時間內取得理想的商品。在這種情況下,一條生產線上可能只有幾臺相同甚至是沒有兩臺完全一樣的產品,這樣的生產方式將適用于分批法計算成本。我國現在只有5.7%的企業采用分批法計算成本,表明我國的生產組織還比較粗放,對消費個性的重視不夠,相應帶來成本核算方法選擇上的簡單化。標準成本、計劃成本和目標成本是目前成本與成本管理中較為流行的現代成本管理方法。從被調查企業的情況看,51.4%的企業采用了較為流行的現代成本管理方法。從被調查企業的情況看,51.4%的企業采用了目標成本法,38.9%的企業采用了計劃成本法,18.1%的企業采用了標準成本法。但是,先進的作業成本法、成本企劃法在企業未得到推廣。
6.企業內部成本管理主體的確立錯位。長期以來,人們存在一種偏差:把成本管理作為財務人員、少數管理人員的專利,認為成本、效益都應由企業領導和財務部門負責,而把各車間、部門、班組的職工只看作生產者,導致管成本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懂財務,廣大職工對于哪些成本應該控制,怎樣控制等問題無意也無力過問,成本意識淡漠。職工認為干好干壞一個樣,感受不到市場壓力,控制成本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浪費現象嚴重,企業的成本管理失去諾大的管理群體當然難以真正取得成效。7.分工過細,人力資源浪費嚴重。企業內部的分工越來越精細,這就要求企業進行高度的協作管理,否則將導致企業的管理成本過高。另外由于過細的分工導致企業管理復雜化,不利于企業管理效率的提高,從而為企業帶來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或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這也是企業管理費用增加的一個原因。由于分工層次及協作環節的增加,信息在企業中傳遞時間延長,不必要的停留環節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信息的損耗和失真,同時造成信息反饋難度的增加。這就可能使企業決策失誤的可能性增加,導致企業管理的失誤成本增加。
二、加強成本管理的應對策略
1.調整成本戰略,適應外界經濟環境。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以及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的不斷創新,成本管理的范圍日益擴大。傳統的成本管理范圍主要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過程,而對企業的供應與銷售環節則考慮不多,對于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更是視而不見,使企業未能獲得全面的發展競爭戰略。然而,對于處于開發型、競爭型市場環境中的企業來說,成本管理更有必要注意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所以應該把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慮。通過了解整個行業的價值鏈來進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不僅包括生產領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領域成本的控制,還要對研究、開發和設計成本進行控制。不僅要通過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過技術工作管理成本。
2.強化成本管理基礎工作。要實行全面、科學的成本管理,必須保證有真實的、及時的、完整的成本信息。所以,原始記錄、會計憑證、統計資料等基本數據必須準確、及時、完整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和各環節的基本情況。而且,要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既是對信息反饋的過程,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進行檢查和控制的過程。成本核算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損益,對企業經營決策有著重大的影響。
3.實現現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應是資源配置的優化和資本產出的高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