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崀山旅游開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湖南旅游資源從東到西、從南到北極為豐富,但是由于歷史和自然原因,全國一流的旅游區布局卻不均勻,除張家界一個在湖南西部地區外,其他五個大部分都在湖南東部地區。崀山位于湘西南邊陲,地處偏僻,經濟落后,崀山旅游資源的開發可促進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加快對湖南西南部旅游業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全省完整的旅游地域系統的形成,滿足旅游者多層次需求。
一、崀山資源介紹
崀山,位于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境內,是我國“丹霞名山”,觀賞價值與科研價值并舉。資源種類多樣:有奇特的山貌,復雜的溶洞,拔地而起的奇峰異石,澄澈的扶夷江水,異彩紛呈的瑤族風情,撲朔迷離的草山牧場,曠古悠遠的舜皇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其中被稱為中國“六絕”的“天下第一巷”、“鯨魚鬧?!薄ⅰ皩④娛?、“駱駝峰”、“天橋橫空”、“仙椒鉆地”堪稱絕世奇觀。崀山有著全國最完整的“紅盆丹霞地貌景觀”,被譽為“丹霞之魂,國之瑰寶”,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罕見的大型丹霞地貌區,它以中、低山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為特征,兩種地貌共生并存,這即使在世界范圍,也是十分罕有的,極具科研價值。
二、旅游開發對策
崀山旅游資源有獨特的優勢,但也有其制約因素。它地處偏遠,區位條件不好,大交通困難(離省城長沙有230公里),知名度低、地區經濟不太活躍,這使得其開發發展存在一定難度。筆者認為,要實現崀山旅游資源開發的跨躍式發展,須做到如下幾點:
(一)加快“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
積極做好崀山風景名勝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提升文化品位,創建名牌旅游線,最終實現新寧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崀山是我國最大的丹霞地貌風景名勝區,擁有奇特的山川,復雜的溶洞,拔地而起的奇峰怪石,神秘莫測的幽谷,這些自然資源極具優勢。2001年12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稱號,2002年3月,國務院已正式批準崀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有關專家對照世界自然遺產申報標準,認為崀山有符合申報條件的特質:代表地球歷史演化主要階段及杰出事例,包括對生命的記載,地形有最杰出的自然現象或罕有的自然美和重要美學價值的地區。崀山這座以打動舜帝的獨特景觀,千百年來卻一直待字閨中,重要原因便是名氣不大。故崀山要充分利用“六絕”及其丹霞地貌這些資源優勢,加快申報速度,一旦申報成功,崀山將與毗鄰的張家界一樣,成為游人新寵。
(二)形成各級黨政主干線上手抓旅游的發展格局
各地的旅游業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做到“黨政主干線上手抓旅游”,才能調動起本地區各方面發展旅游業的積極性,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云南省在這方面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云南省委省政府自20世紀90年代初起就下決心培育旅游支柱產業,明確提出“不管東西南北風,狠抓旅游不放松”的響亮口號,在財力、物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下決心先后改造與新建了8個機場,使旅游大交通得到根本改善,旅游資源向旅游產品的轉化大大加快,旅游產業迅猛發展。同樣,四川、張家界旅游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眾所周知,張家界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旅游資源價值非常高,但湘西的經濟發展30多年來一直未找到突破口,是湖南有名的窮州。1979年發展旅游以來,特別是1983年旅游開發被列入自治州政府議事日程以后,旅游業發展很快。1979年全州接待國內外游人1.3萬人次,1987年增至139.6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3167.58萬元,其中張家界1987年接待游客51.23萬人次,旅游收入達905.51萬元。
現在,崀山與十幾年前的張家界一樣,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旅游業處于起步階段,基礎差、底子薄。在這種情況下,實行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崀山總體規劃的制定、基礎設施的建設、客源市場的開拓、大交通條件的完善、重點景區的包裝開發都離不開邵陽市和湖南省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都有賴于政府主導型旅游發展戰略的實施。
(三)制定旅游開發規劃
要研究怎么樣發展旅游產業,首先要有好的旅游規劃。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市場的活躍與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都需要科學的旅游發展規劃來指導。省旅游局要明確邵陽全市旅游發展規劃的方向,市縣兩級政府要按照“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要求,盡快高標準、高起點地完成崀山景區各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做到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邵陽旅游總的格局是東靠長沙,南臨桂林、南寧,將來可和桂林連成一線這個大的思想;局部可考慮崀山與城步南山草原牧場、武岡的人文資源、綏寧的黃桑、洞口的魏源故里形成一個旅游圈。要加強區際聯系,與廣西及其他友鄰市要加強聯系,市屬的幾個縣也要加強旅游聯合,要將鄰近旅游區看作是崀山旅游區的外延,互相補充,互相促進,這樣崀山旅游業的發展才會有無限生命力。
另外,做規劃要請專家,特別是請有策劃能力、稱得上“資源配置師”的專家根據消費者心理需求,對崀山資源進行整合。同時規劃要有外面的專家參與,因為他們有先進的技術、與國際接軌的視野以及強烈的市場意識。(四)加大力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自1992年以來,通過國家投資、縣內籌資、招商引資、群眾集資等渠道,共投資1.8億多元用于崀山景區的開發、保護和配套設施建設,崀山旅游業逐步形成了一個配套服務完善、規模初具的特色經濟產業。從食宿方面看,崀山已建有三星級酒店及其以下的適合于不同游客食宿要求的賓館飯店20余家;從行的方面來看,可利用公路交通網絡及邵陽市與東安的鐵路交通及省會長沙的航空交通方便旅游者出入;從購物方面看,崀山土特產非常豐富,最有名的是價廉物美的“崀山”牌臍橙與傳統食品豬血丸子旅游資源開發的前提條件是基礎設施的完善配套,崀山旅游業初具規模,但離理想中的設施水平仍有一定距離。針對崀山旅游業發展現狀,應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尤其是重點建設景區內外部的交通,如省道S218的改造、石八旅游循環公路的修建、八角寨索道工程的啟動;外部交通環境也不盡如人意,長沙方向雖有長邵鐵路和潭邵高速公路,但新寧路段的延伸仍是問題;廣東、廣西方向的鐵路、公路也非常耗時;而崀山—興安—龍勝的公路路況也有待提高,崀山——南山180公里,卻需要一個上午的車程,所以交通仍是制約崀山旅游發展的一個瓶頸。國家、省、市各級政府要加強上述交通路線的建設,確保游客“進得來,出得去”;從長遠來看,針對外省和海外客源,還可考慮機場的修建問題。另外,旅游購物市場有待進一步規范,可成立專門的土特產公司,強包裝,提高旅游購物吸引力。
(五)采用靈活機動的融資方式
旅游業是一個大投放大產出、永續發展的產業,依靠地方財政投入實在有限,我們要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辦法,引導和鼓勵多種經濟成分進入旅游業領域。廣東、福建兩旅游大省旅游業已經實現由投入為主向產出為主的轉變,這一發展良性態勢告訴我們,旅游業發展起初需要大投入,而實現大投入關鍵在于創新融投資方式,當前,要加強與外地有實力的大公司、大集團的聯系,在旅游資源整合開發、旅游交通設施建設、旅游車隊和旅行社組建、旅游酒店餐飲業發展、旅游產品開發等方面積極爭取外來投資,實現投資多元化,從而進一步開發特色旅游資源,改善旅游環境,使游客玩得好、吃得香、住得美、購得多、走得快。據了解,崀山旅游開發資金嚴重不足,需拓寬籌資渠道、加大籌資力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把資金投入到正在蓬勃發展的旅游產業當中。在浙江、河北、福建、廣東等全國的很多省份,民營投資的旅游項目涵蓋了景點、酒店、旅游農莊、馬術俱樂部、保齡球館、茶藝館、旅游工藝品的生產等方方面面。崀山旅游資源開發可借鑒此經驗,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從同地區的邵東縣引進民營資本。該市邵東縣是湖南唯一的“民營經濟改革試驗區”,民間資本雄厚。崀山旅游資源開發可在統一規劃與管理下,推行項目承包開發與承包經營、或以入股、租賃、買斷等方式,利用政策支持、稅收優惠、加強宣傳、領導帶動等手段吸引邵東民間資本,不僅可為民間資本拓寬投資渠道,還可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六)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
切實提高整體策劃水平,加大旅游宣傳力度。旅游業不同于任何傳統產業,不能沒有宣傳炒作,知名度和形象力也是生產力,而且是重要的生產力。處于初期開發的崀山在省內知名度不高,在全國的名氣就更低了,這并不是崀山缺乏“美”與“奇”,主要是宣傳不夠,缺乏打動游客的傳播力與誘惑游客的注意力。加強宣傳促銷,除了積極參加旅游交易會、聯誼會與海內外旅行社交流,利用圖片、路標、廣播、電視、報紙、節慶等常規途徑開展宣傳外,以下幾點也不可忽略:“概念促銷”;大力爭取高層領導的重視;形成名人效應,加大網絡促銷力度等。
總之,各級政府要加大營銷力度,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宣傳,省人民政府要逐步加大崀山旅游宣傳促銷投入力度,要在2—3年內達到全國中上等水平,市政府、縣政府特別是縣政府要從每年的旅游門票收入中提出一定的資金用于旅游宣傳,針對長株潭主要客源地加大促銷力度,打造崀山品牌,奮力開拓市場。
參考文獻:
[1]張廣瑞,魏小安,劉德謙.2001—2003年中國旅游發展: